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龚自珍
清朝晚期思想家、文学家、诗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龚自珍[1](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2],号定盦[3]。曾字尔玉 ,曾更名易简,字伯定,再更名为巩祚,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清朝中后期思想家、文学家。
![]() |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22年7月23日) |
Remove ads
生平
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初五日(1792年8月22日)生于杭州城东马坡巷小采园(今有纪念馆于此[4]),是龚家的长房长孙。六岁随父母租居北京绳匠胡同、潘家河、门楼胡同、手帕胡同和城外上斜街等处。祖父病逝后与家人回杭州守孝。两年后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启蒙教育由母亲承担,教读吴伟业诗和桐城派方苞、刘大櫆散文。后有家庭塾师宋璠,教学文史并重,经子兼顾,善诱导,打下很好的基础。12岁随外祖父段玉裁习说文解字。13岁秋,作《水仙华赋》[5]。14岁考订古今官制。16岁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并由此搜罗善本古籍,致力目录学。17岁收集石刻,攻金石文字。
嘉庆十五年(1810年)庚午科顺天乡试,龚自珍中副榜第28名,未取得正式功名。只得以副榜贡生资格通过考试充武英殿校录。对此龚自珍十分不满。不久,他随外调徽州府知府的父亲南下。同年访时在苏州的外祖父段玉裁,与外祖父孙女段美贞(表妹)结婚。携新婚妻子回杭州,游西湖,写下龚词代表作之一《湘月》:
- 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春草,顿惹清愁起。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怨去吹萧,狂来说剑,两样消魂味。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嘉庆十八年(1813年)四月,龚自珍前往京城参与癸酉科顺天乡试,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再次参与丙子科顺天乡试均落第。正当他深感失意时,又接到家中来信,新婚仅一年的段美贞,因病为庸医误诊,已于当年七月间卒于徽州府署。双重打击,使龚自珍悲愤交集。他匆匆南还,见旅店墙壁上有"一骑南飞"的字样,遂填写词一首,一泻胸中郁闷。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天理教农民起义。嘉庆十九年(1814年)著四篇《明良论》,提出改革主张。回徽州府后参与父亲主持的《徽州府志》重修工作。
嘉庆二十年(1815年),续娶安庆府知府何裕均侄孙女何吉云。何吉云亦是大家闺秀,能诗善画,尤其擅长书法。六月中,随父亲龚丽正全家共赴上海县。
直到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第四次应顺天乡试,即嘉庆帝六旬万寿戊寅恩科,终于中第四名举人。当时不过是二十七岁。第四名举人是所谓“五经魁”之一,这使龚自珍大受鼓舞,以为科名从此一帆风顺,可望置身于卿相之列,实现改革政治的理想了。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二十五年(1820年),龚自珍两次会试落榜。于是转而参加军机处考试,仍旧没有被录取。且其中有李姓官员作梗,使得希望更为渺茫,只能在国史馆充任校对官。值得说明的是,龚自珍本生祖父龚禔身、父亲龚丽正都在军机处担任过章京。滞留京城时龚自珍师从公羊学家刘逢禄。并试图从《公羊传》中汲取变法改革的灵感。然而,时人对他的志向颇有非议,道光元年(1821年),他与朋友闲谈时竟突然有人闯入,询问他们在谋划什么。道光二年(1822年),龚自珍家中失火,藏书罹难,大多烧毁。同年会试不第。道光六年(1826年),与魏源一同参加会试,再度失利,计已连续五次落榜,无法施展抱负,心情十分低落。有《秋心三首·其三》诗云:“我所思兮在何处?胸中灵气欲成云。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6]
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科三甲第十九名进士[6][7],授内阁中书,道光十五年(1835年)升宗人府主事,道光十七年(1837年)改礼部主事祠祭司行走、礼部主客司主事。道光十九年(1839年)辞官南归,四月二十三日出北京,五月十二日到达江苏清江浦,南下扬州、镇江,途经江阴、秀水、嘉兴,七月九日回到杭州,八月末到自己在昆山的羽琌别墅,九月复北上接妻儿,十二月回到昆山。这一年间,龚自珍在旅途中用鹅毛笔在账簿上写下己亥杂诗三百十五首[6]。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八月十三日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又名鸣凤书院)[8]。
家族
先祖龚潮原籍浙江绍兴府山阴县,龚潮的祖父于永乐年间由山阴县徙居余姚县,龚潮再由余姚县徙居仁和县,世居于此数百年。高祖龚茂城、曾祖龚斌均布衣一生,曾经商,以品学皆优名闻乡里,龚斌更有诗集《有不能草》传世。祖父辈兄弟五人:龚敬身、龚藻身、龚禔身、龚理身、龚治身。前三人有文名,人称“东城三龚”。龚自珍之父龚丽正实为龚禔身之次子,因龚敬身无子,过继为龚敬身长房长子。所以龚自珍名义上的祖父是龚敬身。龚敬身也是由“商籍”“拨入仁和县学附生”,开始科举之路的。他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中进士,历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等职,在京时曾参与《四库全书》编纂,任缮书处分校官。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任云南楚雄府知府四年多,颇有政绩,得民之爱戴。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升迤南兵备道,丁父忧去职,不再出仕,著有《桂隐山房遗稿》,嘉庆六年(1801年)卒,纪晓岚曾为其撰挽联。
本生祖父龚禔身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以举人任内阁中书,并派军机处。两兄弟同时任京官,京中人曾有“二龚”之誉。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病故,著有《吟臞山房诗集》。
父龚丽正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中举人,嘉庆元年(1796年)中进士,历任礼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充军机章京,出为徽州府知府,历任安庆府知府、江苏按察使、苏松太道,道光五年(1825年)致仕归里。著作包括《国语补注》、《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娶古文字学和汉学大师段玉裁之女段驯为妻,这就是龚自珍的母亲。段驯亦工诗,有诗集《绿华咏榭诗草》。
子龚橙。迫于生活困窘经由他人介绍在上海英国人办事处当任幕僚,晚年由于酒精与梅毒,不久病发而死。
Remove ads
文学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道光十九年,1839年)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龚自珍学问渊博,涉及金石、目录,泛及诗文、地理、经史百家。其为文纵横,自成一格,有“龚派”之称。晚年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家属,于往返的途中,写成了三百一十五首短诗,并总命名为《己亥杂诗》,是一生中思想的精华。其诗风瑰丽奇肆,今存800余首,辑有《龚自珍全集》。己亥以前有诗凡二十七卷,已散佚。另有散文“病梅馆记”最为脍炙人口。柳亚子称他为“三百年间第一流”。
学术
龚自珍自幼受到外祖父段玉裁的指导,奠定厚实的朴学基础;后又面对社会变迁日剧,西方势力侵入,转而致力经世之务。
面对嘉道年间经济衰败,社会危机日益深重,他弃绝考据训诂之学,转而讲求经世之务,志存改革,追求“更法”,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他的思想为后来康有为等人提倡变法图强开了先声。
思想
在哲学上,持“性无善与不善”之说,反对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认为“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迁,风气无不移易”[10],强调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
收藏
龚自珍多年收藏不辍,涉及古书、铜彝、印鉴、碑拓、字画等等,藏品极为丰富。其儿媳妇之弟陈元禄曾称“不可胜记”。《龚自珍全集》中记载的藏品就有:秦天禽四首镜、商尊、孝成庙鼎、召伯虎敦、姬大母鬲、有孔之大圭、赤蛟大砚、汉双鱼列泉洗、有丹砂翡翠色之古瓦、汉三十六字镜,高句丽花瓶、碧玉版蒙古牌、佛纽六朝印、马湘兰“惜花弄月”印,还有宋拓欧阳询皇甫诞碑、罗池庙碑、曹娥碑、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宋拓洛神赋十三行、宋拓兰亭定武本以及明拓石鼓文、唐人双钩卫夫人残字卷、虞集隶书卷、管道山水卷、薛素素兰花卷等等。
他关于收藏研究的文章《说宗彝》、《说刻石》、《说碑》、《说印》等,颇多新解,金石学家吴昌绶有评语“精博绝特”。
交游
林则徐与龚自珍之父龚丽正是老朋友,曾于1822年同路进京、同日引见和召对,又同日南下,相处融洽,林则徐曾作诗为记,称赞龚丽正:“一门华萼总联芳”。而龚自珍本人和魏源都以汉学批宋学,主张改革而闻名,并称“龚魏”。林则徐与魏源关系相当密切。林则徐赴广东禁烟前,龚自珍赠文《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坚决要求铲除烟祸,并表示愿意南游参与其事。林则徐在途中回书作答。
注释
参考文献
扩展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