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25年大理地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25年大理地震于1925年3月16日22时42分(UTC+8)发生在中国云南省大理县凤仪县一带。此次地震的震级为Ms 7级,震中烈度达到IX度以上[1]。震中地区人口稠密,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大[5],大理等6县共5,908人丧生,8,303人受伤,53,031户受灾[6]

事实速览 日期, 发生时间 ...

地质背景

1925年大理地震震中位于洱海断陷盆地南端,地处红河断裂带北段,属中甸—大理地震带。洱海断陷盆地西侧苍山夷平面海拔达3,700—3,800米,东侧夷平面为2,700—2,800米,而盆地海拔仅1,960米,对照性地形地貌特征显著。深部构造上,震中位于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转折部位,地处以鹤庆为中心的上地幔高导层隆起区西南边缘,处于地壳厚度等值线转折部位,地壳厚度约45千米。此次地震发震构造为红河断裂带北段主干断裂(即江尾—苴力断裂),该断裂全长约180千米,形成于晋宁运动后期,第四纪以来活动强烈。1925年大理地震震中100千米范围内,震前50年内记录到8次破坏性地震,最大为1901年邓川Ms 6.5级地震;震后50年内发生Ms 5级以上地震(不包括本次地震的强余震)16次,其中Ms 6级以上有5次。[4]

前震和余震

该地震属于前震—主震—余震型[7][4],3月14日(主震前2天)大理开始发生微震,15日地震多次,大理、凤仪两地部分房屋稍有受损,16日又震10余次,有感前震计40余次[6][8][9],最大前震为3月15日的大理Ms 4¾级地震[4]:104。主震之后至4月2日约有余震百余次[1],至当年10月共有5次Ms 4¾级以上强余震[4]:104,在4月3日的Ms 5½级余震中,大理、凤仪之前未倒的房屋多被震倒[1]

震害情况

更多信息 地区, 死亡人数 ...

地震主要造成大理凤仪宾川弥渡祥云邓川6县受灾,震灾最重的区域在洱海周围,包括大理全境、凤仪东北部、宾川西部、邓川南部[11]。据统计,大理、凤仪等六县5,908人死亡,8,303人受伤,共5.3万余户受灾,倒塌房屋11.5万间,牲畜死亡1.7万头[6]巍山剑川永胜禄丰昆明通海昆阳建水个旧等地亦有建筑受损,但破坏较轻,没有人员伤亡记录[6]昭通玉溪开远维西腾冲临沧等地有感[9],最远的有震感地区距震中约300千米[5]

Thumb
坍塌的大理北门城楼
Thumb
大理文庙正街
Thumb
大理北大街
Thumb
大理下鸡邑村
Thumb
凤仪灾民住草棚
Thumb
弥渡县城关街

大理县受灾最重,全县死伤逾万人,占总人口的13.1%[6];大理城内墙倒屋塌,烟尘蔽空十余分钟,全城官民房屋、庙宇重者夷为平地,轻者墙壁倒塌,完好者百无一二[12];城墙、城楼严重坍塌,其中东、北城楼全塌[13]下关西洱河黑龙桥断为两截;田间地裂喷涌黑砂浊水,苍山中和峰出现裂缝;[6]崇圣寺千寻塔五华楼弘圣寺塔等古迹受损,其中千寻塔的塔刹及铜像、铜塔模等文物震落,此后流失[14][6][15][5]。凤仪县城墙坍塌四分之三,县署、监狱、民宅大多倾倒,班庄村压毙217人,华营村20余户全家罹难。[6][14]宾川县东南城墙倒塌数十丈,四城楼均有崩塌,城内外房屋倒塌十分之二,枯井之泥沙翻腾于田上[6][16]。弥渡县衙署、监狱、学校及新建的土城、碉楼等尽倾,多处地面有裂缝,姚旗营村房屋九成塌毁[6][1]。祥云城内外破旧房屋均倒,新筑房屋亦多开裂。邓川县亦有人员伤亡。[6]

除地震直接造成的损失外,还伴随着火灾、水灾等次生灾害。地震时,大理城内未熄的灯火与炉火引燃倒塌房屋,仓平巷、北街纸张铺等多处先后起火,狂风助推火势,形成绵延一里的火龙,因消防器具被埋、沟渠堵塞,救火艰难,至次日午间方熄,共烧毁铺房302间、住房128间,烧死19人;[6][14]凤仪县十字街、城南街在地震时亦起火,火势蔓延四处,绣衣街一带全烧毁[6];宾川县名庄、南村、玉龙村等地也发生火灾,焚屋86所[6]。大理地震后的火灾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最大规模的地震火灾[6][9]。地震引发洱海巨浪如吼,海啸般冲刷沿岸村落,田园庐舍被泥沙淹没;凤仪县乐和村、倒影碑两处,平地涌出红水冲坏田庐。[6]此外,震后第四天,灾区气温骤降至零摄氏度以下,连下大雪,灾民衣食住房难以保障,时有冻饿而死者,进一步加重了灾情[6][14]

救灾

Thumb
大理南门施粥厂的灾民
Thumb
安葬遇难者

地震发生后,政府及民间力量开展了救灾工作。然而,由于当时云南自然灾害频发,匪患肆虐,且政府财政困难,导致整体救灾效果并不理想[10]

地方政府承担了救灾组织、救济工作。滇西镇守使李选廷于3月18日向云南省政府电告灾情[17]:50-51,大理震灾善后筹赈会也于同日成立,统筹清除道路、疏通沟渠、掩埋遗体、设南北粥厂救济灾民等事务;此外,还成立了大理善后工赈局、大理等属震灾负伤治疗所等,工赈局负责修复商铺、恢复工商秩序等,治疗所免费收治伤员[10][18]。云南省政府先后拨发急赈款滇币6万元,按“压毙每丁口给掩埋费2元,压伤每丁口给调养费1元,受灾每户赈款9角”的标准分配,不足部分由李选廷捐银一千元补足;并允许灾区提用积谷、公款办赈,并令迅速勘灾,电令邻县接济[6][18][19]。由于救济组织不到位、救灾资源短缺,政府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并不突出[17]:66-69

民间组织和社会个体亦积极参与救灾。旅京、旅沪云南同乡分别成立“北京云南震灾协济会”及“旅沪云南赈济会”,募款超18万元[14]华洋义赈会云南分会拨款中约有滇币2.4万元被用于地震救灾[14]全国基督教协进会向各教会募捐大洋4739.49元[20];云南红十字会刘锦堂、高明奎率队前往大理,救治伤者并协助掩埋遗体[19];此外,旅侨胞、腾越商界、日本驻滇领事糟谷廉二等也曾向灾区捐款[14]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