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97年太平洋飓风季时间轴
太平洋颶風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97年太平洋飓风季是继1994年以来最活跃的太平洋飓风季,一共产生24个热带低气压,其中19个发展成热带风暴或飓风。本季于1997年5月15日从东太平洋(西经140°以东的太平洋)、6月1日从中太平洋(国际日期变更线到西经140°的太平洋)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的太平洋形成的时间段。本时间轴中记录了全年东太平洋盆地所有热带和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美国国家飓风中心每年都会对前一年飓风季的所有天气系统进行重新分析,并根据结果更新其风暴数据库,因此以下时间轴中还包含有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包括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全季首场风暴于6月1日形成,最后一场风暴在12月6日进入西太平洋(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太平洋)。东太平洋和中太平洋一共形成了24个热带气旋,其中包括5个没有命名的热带低气压。有19个热带气旋位于东太平洋,8个最高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10个达到飓风标准。有7场发展成大型飓风[注 1],其中包括中大西洋的台风奥莉华和台风柏加,两者都在进入西太平洋后成为台风。
中太平洋的热带天气系统活跃程度高于平均水平,除多个热带低气压外还形成了两场热带风暴。部分风暴从东太平洋飘移到了中太平洋,共计有9个热带气旋形成或进入该海域[2]。
Remove ads
风暴时间轴
- 5月15日
-
- 东太平洋飓风季正式开始[3]。

- 6月10日
-
- UTC凌晨0点:第二E号热带低气压强化成热带风暴并获名“布兰卡”(Blanca)[5]。
- 6月21日
-
- UTC下午18点:第三E号热带低气压形成[6]。
- 6月24日
-
- UTC凌晨0点:第三E号热带低气压消散[6]。

- 6月25日
- 6月27日
-
- UTC早上6点:热带风暴卡洛斯降级成热带低气压[7]。
- 6月28日
-
- UTC早上6点:热带低气压卡洛斯消散[7]。
- 6月29日
-
- UTC中午12点:第五E号热带低气压形成[8]。
- 7月4日
-
- UTC早上6点:第五E号热带低气压消散[8]。
- 7月5日
- 7月6日
-
- UTC凌晨0点:第六E号热带低气压成为热带风暴[9]。
- 7月7日
-
- UTC中午12点:热带风暴多洛雷斯成为1997年太平洋飓风季的首场飓风[9]。
- 7月12日

- 7月13日
-
- UTC中午12点:热带风暴恩里克达到飓风标准[10]。
- 7月14日
- 7月15日
- 7月16日
- 7月17日
-
- UTC早上6点:热带风暴费利西亚成为本季第三场飓风[11]。
- 7月19日
-
- UTC早上6点:飓风费利西亚成为全季首场四级飓风[11]。
- 7月31日
-
- UTC早上6点:第九E号热带低气压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并获名“吉列尔莫”(Guillermo)[13]。
Remove ads
- 8月1日
-
- UTC下午18点:热带风暴吉列尔莫成为本季第四场飓风[13]。

- 8月3日
-
- UTC凌晨0点:飓风吉列尔莫达到四级飓风强度[13]。
- 8月6日
-
- UTC下午18点:飓风吉列尔莫弱化成三级飓风[13]。
- 8月8日
-
- UTC早上6点:飓风吉列尔莫降级成热带风暴[13]。
:
- 8月14日
-
- UTC早上6点:热带风暴希尔达强度回落为热带低气压[14]。

- 8月17日
- 8月19日
-
- UTC中午12点:热带低气压伊格纳西奥转变成温带气旋[15]。
- 8月25日
-
- UTC中午12点:第十二E号热带低气压形成[16]。
- 8月26日
-
- UTC凌晨0点:第十二E号热带低气压达到热带风暴强度标准并获命名为希梅纳(Jimena)[16]。
- 8月29日
- 8月30日
-
- UTC凌晨0点:热带低气压希梅纳消散[16]。
Remove ads

- 9月3日
- 9月4日
- 9月6日
-
- UTC早上6点:热带风暴凯文降级成热带低气压[18]。
- 9月7日
-
- UTC早上6点:热带低气压凯文消散[18]。
- 9月9日
-
- UTC中午12点:第十四E号热带低气压在曼萨尼约以南约740公里洋面形成[19]。
- 9月10日
-
- UTC凌晨0点:第十四E号热带低气压成为热带风暴并获名“琳达”(Linda)[19]。

- 9月12日
- 9月13日
-
- UTC下午18点:飓风琳达的强度回落到四级飓风标准[19]。

- 9月14日
- 9月16日
- 9月17日
-
- UTC早上6点:热带风暴琳达退化成热带低气压[19]。
- 9月19日
-
- UTC中午12点:飓风诺拉的强度回落到一级飓风标准[21]。
- 9月21日
- 9月25日

- 9月26日
- 9月29日
-
- UTC凌晨0点:热带风暴奥拉夫降级成热带低气压并以风力时速55公里强度在墨西哥瓦哈卡州萨利纳克鲁斯附近登陆[22]。
Remove ads

- 10月7日
- 10月8日
-
- UTC下午18点:飓风宝莲再度达到四级飓风标准[23]。
- 10月12日
-
- UTC下午18点:热带低气压奥拉夫以风力时速50公里从曼萨尼约附近登陆[22]。
- 10月31日
-
- UTC早上6点:第四C号热带低气压在夏威夷群岛东南方向海域形成[25]。
Remove ads
- 11月1日
-
- UTC早上6点:第四C号热带低气压消散[25]。
- 11月8日
-
- UTC中午12点:第十九E号热带低气压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并获名“里克”(Rick)[26]。
- 11月10日
- 11月11日
-
- UTC凌晨0点:热带低气压里克消散[26]。
- 11月30日
-
- 1997年中太平洋和东太平洋飓风季正式结束[3]。
Remove ads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