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00年代能源危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自1980年代中期至2003年9月,按2008年美元币值计算,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的原油期货价格,每桶通常维持在25美元以下。自2003年起,油价开始攀升,突破了30美元,并于2005年8月11日达到60美元,最终在2008年7月创下147.30美元的峰值[1]。评论家们将这一轮价格上涨归因于多重因素,其中包括中东局势的紧张、中国需求量的激增[2]、美元币值的下跌、报告显示的石油储备量下降[3][4]、对“石油峰值”的担忧[5],以及金融投机行为[6]。
在某一时期内,地缘政治事件和自然灾害对油价产生了强烈的短期影响,例如朝鲜的导弹试验[7]、2006年以色列与黎巴嫩之间的冲突[8]、2006年对伊朗核计划的忧虑[9]、飓风卡特里娜[10],以及其他各种因素[11]。但随着全球性经济衰退的来临,到2008年,这类压力对油价的影响已显得微不足道[12]。
此次经济衰退导致能源需求在2008年下半年萎缩,油价从2008年7月的高点147美元暴跌至同年12月的低点32美元[13]。然而,有人对石油供需规律是否能导致油价在六个月内下跌近80%这一现象提出了质疑[14]。
油价在2009年8月趋于稳定,并在随后直至2014年11月的大部分时间里,维持在70美元至120美元的宽幅区间内波动[15]。随着美国产量的急剧增加,油价在2016年初回落至2003年危机前的水平。美国在2018年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16]。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