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07年9月苏门答腊地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07年9月苏门答腊地震发生在UTC时间2007年9月12日9时10分(印尼西部当地时间18时10分),并连震三次[1],震中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南部附近海域(南纬4.4度,东经101.6度),即印尼首都雅加达之西北偏西约610千米[2]。其后及翌日发生多次大余震,在地震发生15分钟后的余震更超越6.5级。

香港天文台表示震级为里氏震级7.9[3](其后跟着美国地质调查局),台湾中央气象局则表示是为8.2[1],然而美国地质调查局则表示是为8.0,其后修正为8.4美国地质调查局在2008年再次把此地震修正到8.5[4];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随即发出海啸警告。
此次地震亦属于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引发的超大地震震群之一(2005年苏门答腊地震亦是其地震群),其来源与巽他爪哇海沟遭受印澳板块和欧亚板块挤压应力断裂有关。
地震情况
2007年苏门答腊地震属于大型逆冲断层地震,发生于巽他板块与印澳板块交界的隐没带浅部。地震肇因于印澳板块与巽他板块间的挤压与隐没作用,导致隐没带浅部区块破裂产生地震。造成该地震的断层破裂区块大体上与1833年滑移区块相重合,但本次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确远小于科学家所估计的1833年地震能量。[5]
本次地震威力虽大,但其破裂区块大小与滑移量均远小于2004年印度洋地震,同时主要的断层滑移亦发生于板块边界较深处(20-30千米深),因此并没有伴随大规模的灾难性海啸事件。[6]澳洲地震专家特恩布尔则称,地震时的板块主要把海浪推向西南方的海洋,而非像南亚海啸般朝向大陆,因此未酿成严重伤亡[7]。
海啸警告


第一次海啸警告地区包括印尼、泰国、斯里兰卡等所有印度洋国家及地区,而非洲的肯尼亚及夏威夷也列入警告地区之内,是自南亚海啸后的首次发出[1][8][9]。
印尼在地震发生后35分钟出现三米高的海啸巨浪[1],而巴东指出有大概一米高的海啸[10];而在科科斯群岛则有大约15厘米高的海啸[11],至今并没有因海啸而造成相关的伤亡报导。至于苏门答腊,在两小时后(即当地时间晚上9时许)解除海啸警告。
但第一次警告解除后,在GMT时间2时40分的苏门答腊南部巴鲁古西南约70千米的18千米地底出现震级6.6余震,当局再发警告,在一小时后解除。[12]
地震后震
在2007年9月12日当地时间晚上的三次连震后,苏门答腊岛南部在当地的翌日(香港时间2007年9月13日大概7时许,也是地震发生后14小时)发生强烈地震。是次余震震中位于距离苏门塔腊明古鲁市200千米处的10千米地底[13]。印尼气象局马上发布海啸警报,美国地质调查局表示地震震级为里氏震级7.5级,其后修正为7.9级[14]。
日本气象厅随即对印尼、澳洲的可可斯群岛、印度及斯里兰卡发出海啸警报;而印度的安达曼及尼科巴群岛沿岸,以及斯里兰卡沿岸地区可能在一至三小时内受影响[15],这是这次地震第3次发出的海啸警报[16];两小时后海啸警报的生效被取消[17]。
几小时后(即香港时间2007年9月13日11时41分)又再发生余震,震中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附近海域(南纬2.3度,东经99.6度),即巴东之西南偏南约170千米。震级为里氏震级6.5级[18]。
位于印尼北部的苏拉威西省比通附近(大概在香港时间2007年9月13日下午6时许)再次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后第三次余震),规模是里氏震级6.4级,而气象部门已发出海啸警报[19],其后取消。
苏门答腊在香港时间2007年9月14日大概下午2时许发生里氏震级6.9级地震,当局发出海啸警报[20],在一小时后解除[21]。
破坏及伤亡报告
最接近震中的苏门答腊明古鲁居民陷入恐慌,争相乘车前往高地。当地大量房屋被会毁,电力及通讯中断;而在穆科穆科,楼高3层以上的楼宇均出现裂痕或倒塌。
地震导致雅加达的大厦摇晃、泳池溅出池水、部分地区停电,电讯中断;一大厦倒塌、桥梁震裂[1]。另外地震造成9人死亡,几百人受伤;而印尼政府表示有4人死亡,21人受伤[22]。
苏门答腊西部首府巴东,多幢约高数层建筑已倒塌,而印尼美都电视台(Metro TV)报道指部分建筑着火;由于几场大余震,许多人都选择睡在户外,而不回到屋内,约有52万人受影响。
另外,至少有一座村庄被海啸破坏。
地震令新加坡的电信、网络服务混乱[1]。而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泰国等印尼附近国家的16个主要城市也感受到地震带来的的震动[1] [22]。其中第二次震动,也就是大约12日晚8时的震动对新加坡的影响最大,几乎全岛的建筑物都感受到了震动。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