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0年香港立法会地方选区补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0年香港立法會地方選區補選
Remove ads

2010年香港立法会地方选区补选,也称作五区公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后第6次进行的香港立法会议席补选,于2010年5月16日举行[1],以填补于同年1月26日因参与五区总辞而辞职的公民党陈淑庄梁家杰、社民连黄毓民梁国雄陈伟业分别在香港岛、九龙东、九龙西、新界东、新界西的5个民选议席空缺,为香港立法会(局)史上首次同时为多于一个遗缺议席进行补选,亦是2009年10月通过《在囚人士投票条例》后首次让在囚人士及羁留人士在选举中投票[2][3],并且首次有在学的大学生参选[4]

事实速览 香港立法会 5个地区直选议席, 多数党 ...
事实速览 日期, 地点 ...
Thumb
Thumb
2007年的立法会选举海报中有“请踊跃投票”字眼,相反2010年立法会补选并没有加上有关字眼
Thumb
香港岛选区于投票日的竞选活动进行情况

五区补选常被称为五区公投,而上述五位辞职议员所属的泛民政党公民党社民连,则宣称是次补选为五区公投,视补选为“变相公投”。最后当选的仍为辞职之五人。投票率为历次补选/选举当中最低的,只得17.1%(连同废票约58万人投票)。公民党和社民连并无承认“公投”失败。根据2008年立法会选举结果,90万人投票支持民主派,即有约60%的泛民支持者在补选中投票。

Remove ads

背景

2009年底,属于泛民主派公民党社会民主连线(简称社民连)两个政党联合发起五区总辞运动,透过派出香港立法会议员辞职引发补选,两党以争取“尽快实现真普选、废除功能组别作为唯一选举议题,希望将补选当作为“变相公投让市民投票。

2010年1月26日,五名议员,即港岛区陈淑庄、九龙东梁家杰、九龙西黄毓民、新界东梁国雄、新界西陈伟业正式向立法会秘书处递交辞职信。政府于2月5日刊登宪报宣布议席空缺。补选一如以往采用单议席单票制进行,惟与以往补选不同的是,由于全港五个选区各有一席出缺,是次补选全香港所有已登记选民均可投票。

补选前期工作

选举管理委员会于2010年2月22日公布,把5月16日指定为补选的投票日[1],并于3月5日公布提名期由3月22日至4月8日[5]

一如过往的选举,获提名人士必须是年满21岁的已登记选民,在紧接提名前的3年内通常在香港居住,并且是没有外国居留权的香港永久居民中的中国公民。获提名人士必须获得100名地方选区的已登记选民签署同意提名,并在提名期内,亲身向选举主任提交填妥的提名表格及50,000港元选举按金

未获有效提名者

选举结果预测

过往的选战结果显示,近六成的有效票数投往泛民主派,约四成选票投往亲建制派。由于亲建制阵营杯葛是次补选,公社两党面对的大部分候选人均为知名度较低或局限于个别地方,故此外界预料公社两党赢取全数议席的机会极高。

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一如以往为选举进行滚动调查,但由于今次并未有传媒赞助,经费有限,故规模并不及2007年的补选,未有每天更新。滚动调查以电话访问市民假如明日进行补选会投哪位候选人。

香港岛
更多信息 日期, 戴卓贤 ...
九龙东
更多信息 日期, 黎敬辉 ...
九龙西
更多信息 日期, 林依丽 ...
新界东
更多信息 日期, 梁国雄 ...
新界西
更多信息 日期, 邹秉恬 ...
Remove ads

选举论坛

香港电台

香港电台为每个地方选区举办选举论坛,剪辑成半小时(包括广告时间)的版本《立法会补选2010-地区直选论坛》后,于星期一至五晚七时至七时半于亚洲电视本港台播映,播映日期如下[6]

  • 5月10日:港岛区
  • 5月11日:新界东区
  • 5月12日:新界西区
  • 5月13日:九龙东区
  • 5月14日:九龙西区

投票与点票安排

补选于2010年5月16日(星期日)举行,投票时间为香港时间07:30至22:30。政府当局开放全港516个投票站供337万名选民投票。另外惩教署辖下惩教院所及警署,设立共23个专用投票站,供遭惩教署囚禁,或被执法部门羁押的登记选民投票。基于保安理由,投票时间订为09:00至16:00。投票结束后,投票站改作为点票站。选举事务处在5月17日凌晨1时公布中期点票数字,而各选区的最终结果会设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内的新闻中心由各选区的选举主任宣布。

投票率

更多信息 选区, 2008年 ...
累积投票数字
更多信息 选区时间, 全港 ...

选举结果

最终五名辞职的立法会议员再次当选。

更多信息 选区, 编号 ...
Remove ads

废票

定义

废票是指无效的选票[7],如白票、填写不当、涂污了的选票等,算法是把总投票数字减去有效票数的数字;而废票率则是废票数量占总投票数字的百分比,公式如下:

对每个选区而言:
有效票数 = ∑(各候选人票数)
废票量 = 总票数 - 有效票数
废票率 = 废票量 ÷ 总票数 × 100%

废票率

所有原始数据均摘自香港政府立法会选举网站[8],依以上定义运用前述公式作简单计算而得出下表:

更多信息 2010立法会补选分区废票统计, 选区 ...

结果统计

纪录

是次补选创下香港自开埠以来多项选举纪录:

  • 首次有政府高官高调表态不投票。
  • 首次没有主流建制派参与选举。
  • 首次让在囚人士及羁留人士在选举中投票选立法会议员[2]
  • 首次有在学的大学生参选[4]
  • 91直选后,首次“一人一票”分区选举,亦是香港第六次立法会全港性选举。[9]
  • 投票率最低,只得17.1%。
  • 无效选票之比率最高,超过19,000票(3.28%)。
  • 当选者得票率均破纪录,当中以陈淑庄92.66%最高。
  • 九龙西候选人郭兆明所取得的票数(91票)及百分比(0.10%),均破了以往最低的纪录。
  • 补选最多立法会议席,而请辞及当选的都是同一批人。
  • 最多选举人因得票不足有效票数的5%,其按金被没收(共11人),此记录后在2012年立法会选举中被打破(共17人)。

泛民主派动员能力

根据“大专2012”及“五区公投运动联合委员会”于4月20日所发表联合声明[10]两者同意将对方所得票数合计,视作支持“尽快实现真普选、废除功能组别”。“大专2012”造就了九龙东的选举(因只有公社两党及大专2012的候选人),但五位候选人当中,只有周澄有较明显的占票比例。

更多信息 地区, 公社两党得票(百分比) ...

注:以上按每区有效票计算百分比。是次选举废票加上白票数目合共约有1万9千张,无效选票之比率约为3.2%。

当选人得票比较

更多信息 当选人, 2008年得票 ...

争议

Thumb
呼吁5-16齐投票横额

基于公民党社民连宣称是次选举乃“变相公投”,香港特区政府未有一如以往呼吁市民尽公民责任踊跃投票。以选举广告为例,该次补选并没有加上“请踊跃投票”字眼。本地大部分传媒亦冷待是次选举,只有香港电台在选举日前才推出电台及电视特备节目,让公众更了解各选区候选人。[11]另一方面,由于绝大部分参选人都是知名度不高的人士,缺乏财力进行大规模宣传,亦严重影响选举气氛,例如是次补选的街板数量明显不及以往补选。

在选举前两天,行政长官曾荫权与各主要官员都连署声明,表态不会在选举当日投票。主要原因是因为是次补选为不正常补选,利用辞职来进行补选。民意调查显示,有57%的市民表示不会在当日补选投票,估计最终投票率只有介乎两成至三成之间。

是次选举,截至选举当日下午5时,选举管理委员会已接获280宗投诉,选管会主席冯骅称投诉涉及选举广告及票站分布问题[12],其中约有50个平日选举时设置的票站遭乡事派等地方人士杯葛选举而拒绝租借,如横台山村公所拒绝借出一家村校作票站,令该区选民须乘10分钟的车程往锦田市中心之票站投票。另外,大埔林村的村民需坐车到康乐园,再花15分钟步程前往属于私人屋苑范围的票站投票。而一直以来在选举中均被借作票站的大埔林村青年康乐中心,却于选举日关门,而没有特别活动。[13][14][15]

亦有选民投诉印章墨水问题,指印章墨汁漏出沾满整个空格,无法显示剔号,担心会被视作废票,三番四次坚持下才获换印章重新盖印。[15]

变相公投成绩之解读

在是次补选后,香港政治人物都有不同的解读:

相关节目

  • 港台节目《立法会补选2010-听其言》5月7日、10日至14日13:20于翡翠台播出,17:45于本港台播出
  • 翡翠台于5月16日10:55及16:55插播一节《新闻提要》报道投票情况,及于22:30播出一节《立法会五区补选》

选举后续

  • 经过今次选举之后,特区政府于2015年通过选举修订条例,规定了所有议员辞职之后半年内不能再参加选举[18]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