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1年香港羽毛球超级赛

羽毛球賽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11年香港羽毛球超级赛为第24届香港公开羽毛球锦标赛,是2011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的第十一站。本届赛事于2011年11月15日至11月20日在香港红磡香港体育馆举行,并获YONEX-SUNRISE赞助,总奖金为25万美元。

事实速览 2011年香港羽毛球超级赛, 赛事资料 ...

中国国家羽毛球队继2005年后,再次囊括香港公开羽毛球锦标赛五项比赛的冠军[1]。当中,男单及女双的决赛都是中国队的“内战”,林丹用了31分钟,就以2比0击败陈金,继2007年后再夺本赛事冠军;而王晓理/于洋则在队友中途退出的情况下,提前赢得本赛季第六个超级系列赛冠军,亦成为本届唯一卫冕成功的参赛者[2]汪鑫继上两站丹麦及法国超级赛后,再一次在女单决赛胜出,连续三站赢得超级系列赛的冠军[3];而男双及混双的决赛,蔡赟/傅海峰张楠/赵芸蕾则分别反胜韩国的郑在成/李龙大和丹麦的约金·费舍尔·尼尔森/克里斯汀娜·彼德森夺冠,成功报却上一站落败之仇[4][5]

Remove ads

优胜者

更多信息 项目, 冠军 ...

赛事资料

Thumb
比赛场馆 - 香港体育馆
Thumb
比赛场馆正门
Thumb
比赛场馆外的销售摊位
Thumb
比赛场地的内部布置

比赛安排

赛事包括: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及混合双打五个项目,分预赛(Qualifying Rounds)及正赛(Main Draw)两部分[6]

更多信息 项目, 预赛选手 ...

比赛日程

大会公布的日程如下[6]

更多信息 赛日, 日期 ...

奖金安排

本届赛事的总奖金达美金250,000元。按世界羽联的指引,奖金分布的安排如下[6]

更多信息 项目, 奖金(按美元计算) ...

赛事种子

大会将分别根据2011年10月13日及10月27日世界羽联的世界排名,决定参赛者的资格及种子排名。种子的安排如下[6]

更多信息 种子, 选手(国籍) ...
Remove ads

赛事赛果

男子单打

上半区[7]
第一轮 第二轮 四分之一决赛 半决赛
1 马来西亚 李宗伟 21 21
西班牙 巴勃罗·阿维安 13 15 1 马来西亚 李宗伟 21 21
丹麦 维克托·阿萨尔森 21 17 21 丹麦 维克托·阿萨尔森 15 11
中华台北 许仁豪 11 21 15 1 马来西亚 李宗伟 21 21
6 日本 佐佐木翔 21 18 14 印度 阿贾伊·贾亚拉姆 16 13
印度 阿贾伊·贾亚拉姆 14 21 21 印度 阿贾伊·贾亚拉姆 21 21
马来西亚 哈菲兹 23 21 21 马来西亚 哈菲兹 16 15
英格兰 拉吉夫·欧斯夫 25 16 18 1 马来西亚 李宗伟 16 14
3 中国 林丹 16 21 21 3 中国 林丹 21 21
印度 卡夏普·帕鲁帕利 21 17 14 3 中国 林丹 21 21
香港 黄永棋 22 13 21 香港 黄永棋 16 16
日本 上田拓马 20 21 10 3 中国 林丹 21 21
8 德国 马克·茨维布勒 21 13 21 大韩民国 孙完虎 15 18
Q3 香港 魏楠 19 21 14 8 德国 马克·茨维布勒 11 21 14
丹麦 H-K·维汀哈斯 8 18 大韩民国 孙完虎 21 11 21
大韩民国 孙完虎 21 21
下半区[7]
第一轮 第二轮 四分之一决赛 半决赛
日本 田儿贤一 9 21 15
丹麦 简·奥·约根森 21 17 21 丹麦 简·奥·约根森 16 14
香港 胡赟 21 20 10 5 中国 陈金 21 21
5 中国 陈金 15 22 21 5 中国 陈金 21 23
丹麦 乔希姆·佩尔森 14 16 4 丹麦 彼得·豪埃格·盖德 13 21
日本 山田和司 21 21 日本 山田和司 13 21 11
危地马拉 凯文·科登 10 5 4 丹麦 彼得·豪埃格·盖德 21 15 21
4 丹麦 彼得·豪埃格·盖德 21 21 5 中国 陈金 21 21
Q1 印度 R·M·V·加卢西达 21 21 2 中国 谌龙 14 18
法国 布里斯·利弗德斯 11 16 Q1 印度 R·M·V·加卢西达 15 21 21
香港 陈仁杰 16 18 7 中国 杜鹏宇 21 7 13
7 中国 杜鹏宇 21 21 Q1 印度 R·M·V·加卢西达 13 21
Q2 中华台北 周天成 18 15 2 中国 谌龙 21 23
Q4 印度 阿尔温德·巴特 21 21 Q4 印度 阿尔温德·巴特 10 8
中华台北 薛轩亿 17 7 2 中国 谌龙 21 21
2 中国 谌龙 21 21
半决赛及决赛[7]
  半决赛 决赛
                         
  1  马来西亚 李宗伟 16 14  
3  中国 林丹 21 21  
  3  中国 林丹 21 21
  5  中国 陈金 12 19
5  中国 陈金 21 21
  2  中国 谌龙 14 18  

Remove ads

女子单打

上半区[8]
第一轮 第二轮 四分之一决赛 半决赛
1 中国 王仪涵 21 21
PFQ 加拿大 高福颐 9 6 1 中国 王仪涵 21 20 21
日本 三谷美菜津 21 21 日本 三谷美菜津 18 21 16
加拿大 尼克尔·格蕾瑟 10 9 1 中国 王仪涵 22 21
6 德国 朱利安·申克 17 21 16 日本 后藤爱 20 10
日本 后藤爱 21 13 21 日本 后藤爱 21 21
Q3 香港 蒙筠怡 21 13 21 Q3 香港 蒙筠怡 17 12
Q2 香港 谢影雪 13 21 16 1 中国 王仪涵 12 18
3 中国 汪鑫 21 21 3 中国 汪鑫 21 21
大韩民国 成池铉 12 9 3 中国 汪鑫 21 21
西班牙 卡罗列娜·马琳 21 21 西班牙 卡罗列娜·马琳 13 15
PFQ 美国 王敏力 15 6 3 中国 汪鑫 21 22
8 中华台北 郑韶婕 21 21 8 中华台北 郑韶婕 17 20
日本 佐藤冴香 8 18 8 中华台北 郑韶婕 23 21
日本 广濑荣理子 21 18 21 日本 广濑荣理子 21 14
法国 皮红艳 15 21 14
下半区[8]
第一轮 第二轮 四分之一决赛 半决赛
加拿大 李文珊 21 10 21
中华台北 白骁马 7 21 12 加拿大 李文珊 12 14
Q1 美国 王苑力 14 12 7 丹麦 蒂内·鲍恩 21 21
7 丹麦 蒂内·鲍恩 21 21 7 丹麦 蒂内·鲍恩 21 21
荷兰 姚洁 21 24 4 印度 塞娜·内维尔 16 15
中国 刘鑫 16 22 荷兰 姚洁 17 17
香港 陈祉嘉 4 17 4 印度 塞娜·内维尔 21 21
4 印度 塞娜·内维尔 21 21 7 丹麦 蒂内·鲍恩 21 19 21
大韩民国 裴延姝 11 21 21 2 中国 王适娴 10 21 13
日本 今别府香里 21 12 9 大韩民国 裴延姝 21 21
Q4 香港 张雁宜 21 22 Q4 香港 张雁宜 7 9
PFQ 新西兰 陈洁英 13 20 大韩民国 裴延姝 10 18
保加利亚 佩蒂娅·内德尔奇娃 21 13 21 2 中国 王适娴 21 21
香港 叶姵延 19 21 14 保加利亚 佩蒂娅·内德尔奇娃 16 10
加拿大 夏尔曼·丽德 7 7 2 中国 王适娴 21 21
2 中国 王适娴 21 21
半决赛及决赛[8]
  半决赛 决赛
                         
  1  中国 王仪涵 12 18  
3  中国 汪鑫 21 21  
  3  中国 汪鑫 21 21
  7  丹麦 蒂内·鲍恩 17 14
7  丹麦 蒂内·鲍恩 21 19 21
  2  中国 王适娴 10 21 13  

男子双打

上半区[9]
第一轮 第二轮 四分之一决赛 半决赛
1 中国 蔡赟
中国 傅海峰
21 21
大韩民国 金基正
大韩民国 申白喆
13 16 1 中国 蔡赟
中国 傅海峰
21 21
日本 广部好辉
日本 数野健太
15 8 中华台北 方介民
中华台北 李胜木
18 12
中华台北 方介民
中华台北 李胜木
21 21 1 中国 蔡赟
中国 傅海峰
21 21
6 中国 柴飚
中国 郭振东
14 13 美国 白国豪
美国 吴俊明
13 16
美国 白国豪
美国 吴俊明
21 21 美国 白国豪
美国 吴俊明
19 21 21
日本 川前直树
日本 佐藤翔治
21 21 日本 川前直树
日本 佐藤翔治
21 14 18
加拿大 廖显邦
加拿大 吴楷义
16 11 1 中国 蔡赟
中国 傅海峰
PFQ 中华台北 黄博翊
中华台北 吕佳彬
18 15 中国 陶嘉明
中国 张楠 (弃权)
俄罗斯 维塔利·杜尔金
俄罗斯 亚历山大·尼科拉恩科
21 21 俄罗斯 维塔利·杜尔金
俄罗斯 亚历山大·尼科拉恩科
17 15
中国 陶嘉明
中国 张楠
中国 陶嘉明
中国 张楠
21 21
马来西亚 颜德财
马来西亚 陈斌生(弃权)
中国 陶嘉明
中国 张楠
21 20 21
PFQ 丹麦 C·约翰·斯科夫高
丹麦 M·皮勒尔·科尔丁
17 12 日本 远藤大由
日本 早川贤一
18 22 15
日本 远藤大由
日本 早川贤一
21 21 日本 远藤大由
日本 早川贤一
21 21
Q4 香港 陈廸朗
香港 何炜麟
8 14 Q2 香港 梁隽尧
香港 谭进希
15 15
Q2 香港 梁隽尧
香港 谭进希
21 21
下半区[9]
第一轮 第二轮 四分之一决赛 半决赛
德国 英格·金德沃克
德国 约翰尼斯·斯科特勒
21 21
Q1 香港 卢洛棋
香港 陈子杰
17 16 德国 英格·金德沃克
德国 约翰尼斯·斯科特勒
13 14
丹麦 马德斯·康拉德-彼德森
丹麦 乔纳斯·拉斯姆森
21 18 14 7 印度尼西亚 阿尔文特·尤利安托
印度尼西亚 亨德拉·古纳万
21 21
7 印度尼西亚 阿尔文特·尤利安托
印度尼西亚 亨德拉·古纳万
12 21 21 7 印度尼西亚 阿尔文特·尤利安托
印度尼西亚 亨德拉·古纳万
9 21 15
德国 麦克·福克斯
德国 奥利弗·罗斯
21 23 4 大韩民国 高成炫
大韩民国 柳延星
21 18 21
Q3 香港 李晋熙
香港 伍家朗
12 21 德国 麦克·福克斯
德国 奥利弗·罗斯
19 12
中华台北 陈宏麟
中华台北 林祐琅
12 21 12 4 大韩民国 高成炫
大韩民国 柳延星
21 21
4 大韩民国 高成炫
大韩民国 柳延星
21 19 21 4 大韩民国 高成炫
大韩民国 柳延星
10 9
PFQ 中华台北 廖敏竣
中华台北 吴俊纬
19 20 2 大韩民国 郑在成
大韩民国 李龙大
21 21
中国 刘小龙
中国 邱子瀚
21 22 中国 刘小龙
中国 邱子瀚
21 19 14
PFQ 中华台北 陈中仁
中华台北 林彦睿
19 10 8 日本 桥本博且
日本 平田典靖
13 21 21
8 日本 桥本博且
日本 平田典靖
21 21 8 日本 桥本博且
日本 平田典靖
13 15
印度 鲁佩什·库马尔
印度 萨纳维·托马斯
21 21 2 大韩民国 郑在成
大韩民国 李龙大
21 21
英格兰 克里斯·爱德考克
英格兰 安德鲁·埃利斯
16 17 印度 鲁佩什·库马尔
印度 萨纳维·托马斯
11 14
中国 洪炜
中国 沈烨
22 15 10 2 大韩民国 郑在成
大韩民国 李龙大
21 21
2 大韩民国 郑在成
大韩民国 李龙大
20 21 21
半决赛及决赛[9]
  半决赛 决赛
                         
  1  中国 蔡赟
 中国 傅海峰
 
 中国 陶嘉明
 中国 张楠 (弃权)
 
  1  中国 蔡赟
 中国 傅海峰
14 24 21
  2  大韩民国 郑在成
 大韩民国 李龙大
21 22 19
4  大韩民国 高成炫
 大韩民国 柳延星
10 9
  2  大韩民国 郑在成
 大韩民国 李龙大
21 21  

Remove ads

女子双打

上半区[10]
第一轮 第二轮 四分之一决赛 半决赛
1 中国 王晓理
中国 于洋
21 21
德国 桑德拉·马里涅罗
德国 比尔吉德·迈克斯
13 8 1 中国 王晓理
中国 于洋
21 21
香港 石晓瑶
香港 黄焕茵(弃权)
马来西亚 陈仪慧
马来西亚 黄佩蒂
8 16
马来西亚 陈仪慧
马来西亚 黄佩蒂
1 中国 王晓理
中国 于洋
21 21
6 日本 前田美顺
日本 末纲聪子
21 21 香港 潘乐恩
香港 谢影雪
13 13
加拿大 亚历山德拉·布鲁斯
加拿大 李文珊
5 5 6 日本 前田美顺
日本 末纲聪子
13 20
香港 潘乐恩
香港 谢影雪
21 21 21 香港 潘乐恩
香港 谢影雪
21 22
加拿大 高博
加拿大 高福颐
23 8 11 1 中国 王晓理
中国 于洋
21 21
4 大韩民国 河贞恩
大韩民国 金旼贞
4 大韩民国 河贞恩
大韩民国 金旼贞
18 12
泰国 S Ekmongkolpaisarn
泰国 P·蒙吉触革查罗恩(弃权)
4 大韩民国 河贞恩
大韩民国 金旼贞
21 21
澳门 李天儿
澳门 杨碧珊
4 1 美国 王苑力
美国 王敏力
12 7
美国 王苑力
美国 王敏力
21 21 4 大韩民国 河贞恩
大韩民国 金旼贞
15 21 25
5 中华台北 程文欣
中华台北 简毓瑾
21 21 5 中华台北 程文欣
中华台北 简毓瑾
21 17 23
澳门 邱美霞
澳门 麦嘉莉
4 5 5 中华台北 程文欣
中华台北 简毓瑾
21 21
丹麦 莱恩·丹穆凯尔·克鲁斯
丹麦 马丽恩·罗布克(弃权)
日本 松友美佐纪
日本 高桥礼华
13 13
日本 松友美佐纪
日本 高桥礼华
下半区[10]
第一轮 第二轮 四分之一决赛 半决赛
英格兰 珍妮·沃尔沃克
英格兰 加布里·怀特
21 21
香港 陈虹蓉
香港 伍家信
19 18 英格兰 珍妮·沃尔沃克
英格兰 加布里·怀特
13 8
印度 瓦拉·古塔
印度 阿什维尼·蓬纳帕
15 14 8 丹麦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丹麦 卡米拉·吕特·尤尔
21 21
8 丹麦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丹麦 卡米拉·吕特·尤尔
21 21 8 丹麦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丹麦 卡米拉·吕特·尤尔
21 21
香港 曾颖昭
香港 吴咏瑢
6 14 俄罗斯 瓦莱里亚·索罗金娜
俄罗斯 尼娜·维斯洛娃
9 12
俄罗斯 瓦莱里亚·索罗金娜
俄罗斯 尼娜·维斯洛娃
21 21 俄罗斯 瓦莱里亚·索罗金娜
俄罗斯 尼娜·维斯洛娃
21 21
香港 蒙筠怡
香港 杨燚旗
11 10 3 日本 藤井瑞希
日本 垣岩令佳
18 19
3 日本 藤井瑞希
日本 垣岩令佳
21 21 8 丹麦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丹麦 卡米拉·吕特·尤尔
18 13
大韩民国 郑景银
大韩民国 金荷娜
21 19 21 2 中国 田卿
中国 赵芸蕾
21 21
中华台北 谢沛蓁
中华台北 王沛蓉
16 21 19 大韩民国 郑景银
大韩民国 金荷娜
19 21 21
加拿大 尼克尔·格蕾瑟
加拿大 夏尔曼·丽德
6 11 7 日本 松尾静香
日本 内藤真实
21 17 11
7 日本 松尾静香
日本 内藤真实
21 21 大韩民国 郑景银
大韩民国 金荷娜
12 18
中国 成淑
中国 潘攀
21 21 2 中国 田卿
中国 赵芸蕾
21 21
香港 张樱美
香港 袁倩滢
11 11 中国 成淑
中国 潘攀
13 11
香港 陈祉嘉
香港 张雁宜
9 11 2 中国 田卿
中国 赵芸蕾
21 21
2 中国 田卿
中国 赵芸蕾
21 21
半决赛及决赛[10]
  半决赛 决赛
                         
  1  中国 王晓理
 中国 于洋
21 21  
4  大韩民国 河贞恩
 大韩民国 金旼贞
18 12  
  1  中国 王晓理
 中国 于洋
21 14
  2  中国 田卿
 中国 赵芸蕾(中途退赛)
12 2
8  丹麦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丹麦 卡米拉·吕特·尤尔
18 13
  2  中国 田卿
 中国 赵芸蕾
21 21  

Remove ads

混合双打

上半区[11]
第一轮 第二轮 四分之一决赛 半决赛
1 中国 张楠
中国 赵芸蕾
21 21
大韩民国 李龙大
大韩民国 河贞恩
14 9 1 中国 张楠
中国 赵芸蕾
21 21
大韩民国 金基正
大韩民国 郑景银
21 18 22 大韩民国 金基正
大韩民国 郑景银
18 16
日本 早川贤一
日本 松友美佐纪
18 21 20 1 中国 张楠
中国 赵芸蕾
21 21
6 英格兰 克里斯·爱德考克
苏格兰 伊莫金·班克尔
21 10 中国 何汉斌
中国 包宜鑫
13 15
中国 何汉斌
中国 包宜鑫
23 21 中国 何汉斌
中国 包宜鑫
24 21
Q2 日本 数野健太
日本 高桥礼华
16 13 丹麦 M·皮勒尔·科尔丁
丹麦 茱莉·霍曼
22 18
丹麦 M·皮勒尔·科尔丁
丹麦 茱莉·霍曼
21 21 1 中国 张楠
中国 赵芸蕾
21 21
4 中华台北 陈宏麟
中华台北 程文欣
14 21 21 4 中华台北 陈宏麟
中华台北 程文欣
15 12
Q1 中国 陶嘉明
中国 夏欢
21 19 16 中华台北 陈宏麟
中华台北 程文欣
23 21
日本 佐藤翔治
日本 松尾静香
29 21 17 英格兰 内森·罗布森
英格兰 珍妮·沃尔沃克
21 16
英格兰 内森·罗布森
英格兰 珍妮·沃尔沃克
30 18 21 4 中华台北 陈宏麟
中华台北 程文欣
21 9 21
8 日本 池田信太郎
日本 潮田玲子
14 19 中国 洪炜
中国 潘攀
13 21 13
中国 洪炜
中国 潘攀
21 21 中国 洪炜
中国 潘攀
21 21
Q3 日本 平田典靖
日本 前田美顺
21 12 19 中华台北 李胜木
中华台北 简毓瑾
18 17
中华台北 李胜木
中华台北 简毓瑾
13 21 21
下半区[11]
第一轮 第二轮 四分之一决赛 半决赛
大韩民国 高成炫
大韩民国 严惠媛
21 21
加拿大 廖显邦
加拿大 高福颐
16 16 大韩民国 高成炫
大韩民国 严惠媛
21 21
马来西亚 陈炳顺
马来西亚 吴柳萤
21 21 马来西亚 陈炳顺
马来西亚 吴柳萤
17 15
7 波兰 罗伯特·马特斯亚克
波兰 娜蒂斯达·希尔巴
19 17 大韩民国 高成炫
大韩民国 严惠媛
17 10
日本 桥本博且
日本 藤井瑞希
16 19 3 丹麦 约金·费舍尔·尼尔森
丹麦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21 21
Q4 中华台北 方介民
中华台北 王沛蓉
21 21 中华台北 方介民
中华台北 王沛蓉
13 6
加拿大 吴骏义
加拿大 高博
11 12 3 丹麦 约金·费舍尔·尼尔森
丹麦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21 21
3 丹麦 约金·费舍尔·尼尔森
丹麦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21 21 3 丹麦 约金·费舍尔·尼尔森
丹麦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21 21
俄罗斯 亚历山大·尼科拉恩科
俄罗斯 瓦莱里亚·索罗金娜
21 13 21 2 中国 徐晨
中国 马晋
16 12
丹麦 托马斯·雷伯恩
丹麦 卡米拉·吕特·尤尔
19 21 19 俄罗斯 亚历山大·尼科拉恩科
俄罗斯 瓦莱里亚·索罗金娜
21 25
俄罗斯 维塔利·杜尔金
俄罗斯 尼娜·维斯洛娃
18 21 15 5 德国 麦克·福克斯
德国 比尔吉德·迈克斯
15 23
5 德国 麦克·福克斯
德国 比尔吉德·迈克斯
21 15 21 俄罗斯 亚历山大·尼科拉恩科
俄罗斯 瓦莱里亚·索罗金娜
10 14
香港 王伟康
香港 周凯华
15 24 2 中国 徐晨
中国 马晋
21 21
印度 瓦利亚维蒂尔·迪柱
印度 瓦拉·古塔
21 26 印度 瓦利亚维蒂尔·迪柱
印度 瓦拉·古塔
18 16
苏格兰 罗伯·布莱尔
英格兰 加布里·怀特
11 18 2 中国 徐晨
中国 马晋
21 21
2 中国 徐晨
中国 马晋
21 21
半决赛及决赛[11]
  半决赛 决赛
                         
  1  中国 张楠
 中国 赵芸蕾
21 21  
4  中华台北 陈宏麟
 中华台北 程文欣
15 12  
  1  中国 张楠
 中国 赵芸蕾
15 21 21
  3  丹麦 约金·费舍尔·尼尔森
 丹麦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21 17 17
3  丹麦 约金·费舍尔·尼尔森
 丹麦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21 21
  2  中国 徐晨
 中国 马晋
16 12  

场地问题

Thumb
红磡香港体育馆
Thumb
选手投诉场馆灯光太刺眼

由1982年起,历届的香港公开羽毛球锦标赛皆在湾仔伊利沙伯体育馆新伊馆)举行;后由于场馆未能符合超级系列赛必须同时进行四场比赛的规定,故由本届起改以红磡香港体育馆作为主场馆[12]

香港体育馆能容纳观众多达5,347名,较以往的新伊馆多近3,000个座位;赛场设有四个比赛场及两个热身场,而比赛用的灯光,则会租用广州亚运赛场使用的设备[13]

然而,选手试场后表示场馆大致良好,唯一问题是灯光太过刺眼,可能会影响表现[14][15]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