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7年北印度洋气旋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17年北印度洋气旋季泛指在2017年全年内的任何时间,于北印度洋水域所产生的热带气旋。虽然有关方面并没有设下本台风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分北印度洋的热带气旋通常都会于四月至十二月期间形成。
本条目的范围仅局限于北印度洋水域。在北印度洋产生的气旋风暴是由隶属于印度地球科学部的印度气象局新德里气旋中心命名,而在该地区的热带低气压的编号都以 A/B 字母作结。
在香港天文台的天气图上也包括东北印度洋地区,若有热带气旋形成,则采用世界气象组织级别法,最高强度都称之为“超强台风”,所有风暴都是无命名的。
(以下各气旋风暴资讯以气旋风暴存在期间的最强形态为名称。)
Remove ads
热带气旋
自2017年北印度洋气旋季开始以来,本气旋季总共产生了以下热带气旋。
2017年4月15日凌晨02:30UTC,印度气象局升格位于孟加拉湾的低压区为低气压,并给予编号BOB01,上午09:00UTC, 印度气象局将BOB 01升格为强低气压。晚上6:00UTC,印度气象局将BOB 01升格为气旋风暴, 并命名玛如夏(Maarutha)。
2017年4月16日,玛如夏的强度达到顶峰, 中心风力为每小时75公里。
2017年4月17日,玛如夏在缅甸登陆,并逐渐减弱消散。
2017年5月28日凌晨3:30UTC,印度气象局升格位于孟加拉湾中部的低压区为低气压,并给予编号BOB 02。上午09:00UTC,印度气象局将BOB 02升格为强低气压。同日18:00UTC,印度气象局将BOB 06升格为气旋风暴,并命名莫拉(Mora)。
2017年5月29日下午,印度气象局将莫拉升格为强烈气旋风暴。
2017年5月30日00:00UTC,莫拉的强度达到顶峰, 中心风力为每小时110公里。同日早上,莫拉在孟加拉吉大港市登陆并开始减弱。上午09:00UTC,印度气象局将莫拉降格为气旋风暴。中午12:00UTC,印度气象局将莫拉降格为强低气压。下午18:00UTC,印度气象局将莫拉降格为低气压。
2017年5月31日00:00UTC,莫拉减弱为低压区。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于11月27日下午2时把在斯里兰卡东南海域生成的低压区给予扰动编号91B。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予编号03B。
其他热带气旋
除了被印度气象部门命名的热带气旋外,还有一些没被命名的低气压和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为是气旋风暴的热带气旋。以下列出那些热带气旋的资料。
2017年6月11日,印度气象局升格位于孟加拉北部近岸的季风低压为低气压,并给予编号BOB03。
2017年6月12日00:00UTC,印度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强低气压。晚上18:00UTC,印度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低气压。
2017年6月13日上午02:30UTC,印度气象局将BOB03降格为低压区。
2017年7月18日,印度气象局升格低气压,并给予编号BOB04,并于当日消散
2017年11月15日,印度气象局升格低气压,并给予编号BOB06。
2017年11月17日06:00UTC,印度气象局对其发出最后的警报。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于11月28日把在南海南部海域生成的低压区给予扰动编号93W。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改编92B,随后印度气象局升格强低气压,其编号BOB08。
2017年风暴名单
北印度洋的热带气旋自2004年起采用命名系统,命名工作由印度气象局负责,名字是根据以下名单而定,不按年度划分。风暴名字是由8个国家各自提交8个名称,并以该国英文名称按字母顺序排列。之前使用过的与本年未用名称以灰色表示,黑体字表示该年已经使用过,橙色表示下个气旋名称
风暴时间表

气旋季影响
以下图表显示了2017年北印度洋气旋季的所有热带气旋以及它们的登陆资料(如有)。在括号内的死亡人数属于非直接,但仍与风暴有关的死亡。所有破坏及死亡数字都包括风暴在扰动及温带气旋阶段时的资料。
ACE的计算公式:,每6小时取一次数据,单位为。[1]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