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9冠状病毒病中国大陆疫情
2019冠状病毒病原发地疫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19冠状病毒病中国大陆疫情介绍在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中,在中国大陆发生的情况。[注 4]
Remove ads
目前中国公布的数据统计认为,中国大陆确诊病例发病时间是2019年12月1日[12][注 5]。首位前往医院就诊的患者可能出现于12月12日[15]。12月26日,武汉市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医生张继先最早发现和上报此不明原因肺炎,并怀疑该病属传染病[16][17][18][19][20]。其后该病在武汉市出现大规模疫情[19]。2020年3月13日,香港《南华早报》引述消息来源表示,首宗感染病例发病时间是2019年11月17日[21]。2020年1月23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宣布采取疫区封锁隔离措施[22][23],是近代公共卫生史上首次对具有1100万人口的大型城市采取封锁措施[24]。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布,总体上中国大陆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25]。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兼中央应对疫情小组组长李克强宣布,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的中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26][27];但此后通过境外输入病例携带病毒、冷链输入病毒等方式,中国大陆各地仍有数起疫情爆发事件。2020年9月7日,中国大陆本土原发病例曾一度清零[28]。
此次疫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9]。2021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组到访最先爆发疫情的武汉市调查新冠病毒起源[30]。2021年2月,中国-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组召开新闻发布会,认为武汉实验室无SARS-CoV-2,实验室泄漏引起武汉疫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31]2022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工作组表示,由于中国报告中存在的信息空白使其难以确定疫情出现的时间地点,需要更多的中国数据来研究新冠病毒的起源,不排除实验室泄漏也是因素之一。[32]
自2022年3月底上海封城后,对中国政府实施的动态清零政策的反对声音逐渐变大,最终在乌鲁木齐火灾后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抗议。2022年12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时表示国内示威是源于新冠疫情抗疫三年民众感到沮丧,承认现流行的奥密克戎株远不如德尔塔株致命[33]。在经济衰退和群众压力下,中国政府被迫作出改变,在12月7日发布了新十条,事实上结束了持续近三年的清零政策[34]。中国在2022年冬季结束清零政策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医疗挤兑现象:医院人满为患,殡仪馆焚尸炉日夜运作,尸体需要等待数天才能火化,甚至有长者遗体因无处安放而暂厝家中,相关退烧药和抗原也出现紧缺,[35][36]中国境内人士的海外亲友帮忙抢药,导致港澳、澳大利亚多地缺药,[37]中国一些地方还宣布对退热药零拆销售,并采取限购措施。[38]2023年1月14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披露,通过分析显示,37天(从2022年12月8日-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54435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0.3岁,65岁及以上约占90.1%,其中80岁及以上约占56.5%,死亡病例90%以上合并有基础疾病,主要合并心血管疾病、晚期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及肾功能不全等[39]。
2022年12月26日深夜,国家卫健委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40]。至此,2019冠状病毒病结束了在中国大陆近三年的“乙类甲管”的历史。2023年2月16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官方宣布中国大陆已经走出COVID-19大流行。
Remove ads
病例
在疫情暴发初期,基本传染数据先前预计为1.4到2.5之间[41](另有香港中文大学研究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本传染数为2.24到3.58之间[42])。伦敦帝国理工学院院根据截至2020年1月24日的数据,统计得出基本传染数中位数为2.6,95%置信区间为2.1-3.5。[43]根据兰开斯特大学研究人员Jonathan M Read所领导的研究小组于2020年1月28日发表的预印本认为,此病毒的R0 系数为3.11(95%置信度区间(95%CI)为2.39-4.13),在武汉,此传染系数确定为5.0。[44]而根据西安交通大学Tang Biao领导的研究小组与2020年1月24日所发表的文章认为:R0 系数可能高达6.47。[45]哈佛大学流行病学专家丁亮(Eric Ding)根据各方的公开信息,估计传染指数目前介于2.6与2.9之间[46]。基于至2020年1月22日的所有病例报告,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者认为R0 系数应当为2.2,95%置信区间为1.4-3.9。[47]1月23日,英国兰开斯特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及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推出论文,如果疫情不受控制,估计2月4日单单在武汉市感染人数将会在13万人至27万人之间[48]。2月1日,梁卓伟与研究团队在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报告,以模型推算1月25日前,武汉已经有75800多人感染新型肺炎,其后传播至重庆、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若病毒传播能力不减,武汉疫情将在4月到达高峰,中国多个主要城市可能持续有本地暴发,会随武汉疫情高峰期后1、2星期后进入高峰[49][50]。
截至2020年4月14日,中国大陆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6764例,其中境外输入588例;累计转归为确诊病例1297例,其中境外输入251例;累计解除医学观察4444例,其中来自境外输入109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023例,其中境外输入228例[51]。
2022年12月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和多地呼吁市民非必要不去医院后,由于病例数仅为就医或核酸检测后确诊的统计数,可能会远小于实际的感染数量。据一份网上流传的文件估计,12月1日至20日感染者(含无症状感染者)有2.48亿人。[52]
-
各地级行政区确诊病例(不包括藏南地区等未实际控制领土)
-
各省罹患率(每10万人中境内原发病例数)
![]() | 由于已知的技术原因,图表暂时不可用。带来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
湖北省确诊病例在院治疗状态分布变化
(截至2020年4月12日)
(截至2020年4月12日)
(注1:1月22日以前仅统计武汉市数据。注2:1月11日武汉市累计病例有减少之情形系为武汉市卫健委针对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检测。注3:1月18日起卫生部门新设“危重症”分类。注4:2月12日至17日卫生部门统计数据增设“临床诊断”分类,系指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此类疑似患者依确诊病例标准治疗之。自2月12日至17日,本表“轻症及普通”改为“轻症、普通及临床诊断”,指除危重症、重症病例外在院治疗之病例(含在院治疗的临床诊断病例)。2月19日改进核酸检测方法后,取消“临床诊断”分类,本表恢复“轻症及普通”,指除危重症、重症病例外在院治疗之病例。注5:2019年12月以A表示;2020年1月以B表示;2020年2月以C表示;2020年3月以D表示;2020年4月以E表示,如A31即12月31日。)
Remove ads
过程
影响
慰问
2020年1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Twitter上代表美国人感谢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特朗普表示中国正非常努力控制新冠病毒,美国非常感激中国的努力和透明度[85]。2020年2月13日,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穆罕默德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通电话。马哈迪代表马来西亚政府对中国政府和人民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表示慰问[86][87][88][89]。
援助
俄罗斯为援助中国最早和最多的国家,其中2020年2月5日飞抵武汉便一次性提供了23吨的医疗物资[90]。
日本也是最早援助中国疫情物资的国家之一。因为日本也使用汉字,日本援助物资箱子上贴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等诗句也感动了中国人[91]。中国外交部以及官方媒体新华社也特别提及诗词并致以感谢。
争议
- 2022年以来,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较快但毒性较温和的特点使中国大陆的清零政策面临更多质疑,有人质疑清零政策产生的经济成本过高,造成了方方面面的人造次生灾难。[92][93][94][95][96]
- 2022年11月下旬,白纸运动在全国各地爆发,政府决定放弃清零政策,开始放宽疫情的限制。这也导致新冠感染和间接死亡人数激增。同时政府取消了全员核酸,提倡自我康复和非必要不检测,又更改判定新冠确诊和死亡的标准,导致疫情报告的实际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不再准确。
- 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步宽松,美国[97],韩国[98],意大利[99]等国要求中国旅客入境后进行快速检测核酸,印度和日本[100]要求隔离阳性旅客,马来西亚[101]要对中国旅客测量体温。对此中国外交部表示只要不影响人员往来和交流合作,管控在科学范围,中国政府不会有任何严肃的怨言和抗议,但还是建议不对中国旅客采取入境限制[102]。此举引发国际讨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早已采取与病毒共存策略,而共存政策对中国大陆来说是初来乍到,并且中国旅客人流量庞大且密度大。这便涉及到对流动人员管控的公平性。下面列出三个主流观点:
- 不限制: 欧洲疾控中心认为没有理由限制中国游客[103];
- 适当限制: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认为目前一些国家的对来自中国大陆的旅客的防疫措施可以理解[104];
- 观望:英国等国决定目前密切关注中国疫情走向,之后再做出判断。
- 2023年2月后,对中国大陆旅客作出限制的国家和地区纷纷解除了限制。
Remove ads
注释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