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5年7月叙利亚南部冲突
敘利亞內戰後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拉伯标准时间2025年7月13日,叙利亚南部苏韦达市及其周边村庄爆发武装冲突,交战双方为德鲁兹派与贝都因人的武装团体。为平息混乱,叙利亚过渡政府派遣叙利亚武装部队进驻当地以恢复秩序。虽然德鲁兹派领袖与政府于7月15日达成协议,但德鲁兹领袖希克马特·希吉里其后公开呼吁对政府展开武装抗争。
与此同时,以色列空袭包括苏韦达省和大马士革在内的叙利亚军方目标[19],宣称是为捍卫德鲁兹派利益。以色列近期已进占叙南部分地区,并一再要求叙利亚军方不得进入该区。叙利亚外交部则指责以方蓄意煽动教派对立,图谋破坏刚成立的新政府。
7月16日,交战各方再度达成停火协议,叙利亚军队随即开始从苏韦达撤军[20][21]。外界普遍认为,今次冲突属叙利亚内战结束后遗留下来的动荡之一[2][3][4]。
Remove ads
背景
德鲁兹派约占叙利亚人口三成之一,自2011年内战爆发以来,大致维持中立。除了叙利亚本土,德鲁兹派亦分布于黎巴嫩及以色列境内,包括戈兰高地与加利利地区[22]。
早于2025年年初,德鲁兹团体已涉入武装冲突,其中包括2月于大马士革郊区贾拉马纳与叙利亚政府对峙,以及自4月起在叙南地区与贝都因部族爆发的持续冲突,直至5月方告平息[23]。
今次冲突发生距离2024年12月阿萨德政权垮台约7个月。政权更替后,叙利亚总统艾哈迈德·沙拉着手重建全国安全与管治架构。新一届政府由沙姆解放组织领导,该组织虽与基地组织曾有历史关联,但近年立场已趋温和。当局承诺会保障国内各族裔与宗教少数群体的权益[24]。
根据半岛电视台英语频道报道,新政府在历经14年内战及阿萨德家族超过50年的统治终结后,正努力在全国落实统治权,但在苏韦达省的施政阻力重重,部分原因是以色列多次对政府军驻扎该区作出威胁。当地活跃分子与观察人士批评以色列刻意激化苏韦达省内部矛盾。专研叙利亚局势的艾曼·贾瓦德·塔米米表示:“从以色列的战略考量来看……他们更乐见叙利亚中央政府保持虚弱,国内分裂为一个个教派自治的地区[25]。”
Remove ads
时序
本轮冲突据信起因于7月11日一宗发生在大马士革至苏韦达公路上的抢劫案[26]。一名德鲁兹派菜贩被贝都因部族成员设置的临时路障截停后遭袭,对方抢走其车辆与财物,并将他强行带往一处偏远崎岖的地带。期间,该名男子不但受到具侮辱性的宗派言语攻击,更多次遭受死亡威胁。他最终在一个偏远小镇被蒙眼释放,当时其伤势危殆[27][28]。
翌日,德鲁兹派地方武装为追回被劫财物,扣留数名来自贝都因部族的人士。事件由此触发双方连串报复性绑架,并迅速演变成公开的武装冲突[29]。
贝都因武装人员于7月13日在苏韦达市东部马克瓦斯地区设立检查站,并拘捕多名属于当地德鲁兹武装团体的成员。双方旋即于该区及周边爆发激烈交火[30][28]。
战火随即蔓延至多个乡村地区,包括提雷、马兹拉及大苏拉等地。据报双方动用迫击炮及其他重型武器,冲突猛烈。连接大马士革与苏韦达的主要公路亦遭武装团体封锁,交通中断[31]。多个政府检查站遭贝都因武装份子袭击,并与政府安全部队在多处地点爆发冲突[32][33]。
来自德拉省的武装增援部队亦已抵达支援贝都因人一方[34][33]。
贝都因部族武装据报已推进至提雷村郊[35],村内大多数居民在交火期间逃往马兹拉阿及苏韦达市避难,多幢民居亦在冲突中遭焚毁[36]。
与此同时,叙利亚内政部亦派遣部队介入,以图遏止局势进一步恶化[37]。
因应当地安全局势急剧升温,叙利亚教育部于13日晚间宣布,原定于7月14日举行的全国中学毕业考试将延期举行,确实日期有待另行通知[38]。
Remove ads

多段流传于社交媒体的影片显示,一辆隶属叙利亚总安全局的车辆中,一名人员在镜头前发表宗派挑衅言论,并称自己正参与苏韦达的武装冲突。对此,叙利亚德拉省安全部门于当日宣布,已拘捕涉事人员,指该些发言属个人行为,未经授权,不代表官方立场,并已对涉案人员作出停职处分并展开正式调查[39]。
同日,由德鲁兹社群的精神领袖希吉里[e]为首的宗教机构发表声明,再次重申过往诉求,当中最迫切的是要求国际社会即时介入,为苏韦达提供保护。声明指出,当地安全情势不断恶化,严重威胁居民安全。领袖层明确反对任何官方安全部队进入德鲁兹地区,并点名批评总安全局及另一未具名机构,指控他们假借提供保护之名进入苏韦达,实际上却炮击边境村落,并向极端组织提供重武及无人机支援。宗教领袖谴责一切针对平民与地区社群的袭击行为,并认为任何试图在当地强加官方安全控制的行动,均对居民构成直接威胁。声明呼吁国际社会即时干预,以免血腥冲突进一步扩大[41]。
叙利亚内政部则表示,已联同国防部准备展开地面干预行动,目的是平息当前冲突、恢复治安、追捕暴力事件责任人,并将其绳之以法。官方强调,此举旨在防止地区再陷动荡,并重建苏韦达的法治与秩序[39][42]。内政部随后通报,其部队在马克瓦斯区进行维稳部署时,有数名人员遭到绑架[43]。
同日,邻近的德拉省亦传出炮击事件,造成4名平民受伤[44]。
叙利亚人权观察站指出,已获得多段涉及冲突的影片及语音资料,但由于内容高度敏感,可能危及国内族群团结、加剧宗派矛盾,因此决定不予公开[45]。
此外,以色列空军战机当日曾于苏韦达西部上空低飞,并投放照明弹,显示其加强空中巡航[46]。随后,以军宣布,已对苏韦达省内叙利亚军方的多辆坦克展开空袭[47][41]。不过,其中一辆坦克经抢修后于一小时内重新投入战斗[48]。以色列国防部部长伊斯雷尔·卡茨表示,空袭是“对叙利亚政权的一项讯息及明确警告”,强调以色列不会容许叙境内德鲁兹派受到伤害[49]。有报导指,当日共有三次以色列空袭行动[50]。
Remove ads
德鲁兹社群的宗教领袖宣布,正式同意叙利亚政府军进入苏韦达,以制止当地持续恶化的武装冲突。他们同时呼吁地区内所有武装组织配合行动,主动解除武装。不过,同日稍后,宗教领袖谢赫希克马特·希吉里透过影片发表言论,强烈谴责政府军违反停火协议,炮击苏韦达市,并呼吁德鲁兹战士“以一切可能手段抵抗这场残暴行动”[51]。
在以色列北部,多条干道出现示威潮,当地德鲁兹社群走上街头声援叙利亚的同族,呼吁国际社会介入,以保障叙境内德鲁兹派免遭“与政权结盟的伊斯兰派系”攻击[52]。
与此同时,叙利亚军队重夺马兹拉镇后,以色列随即发动空袭,并攻击苏韦达市郊位置[53][54]。尽管停火已获公布,苏韦达上空依然遭遇密集轰炸,主要目标为叙军的军事装备与车队[55][56],其中一支军方车队被击中,造成至少一名士兵丧生[57]。
报道又指,以色列战机至少两度空袭达拉省伊兹拉东北郊区,目标为接近第12旅的军事设施[58]。
混乱中,位于索拉卡比拉镇的圣米迦勒教堂遭人入侵洗劫,随后被破坏并纵火焚毁[59][60]。
另有报道指,数十名以色列籍德鲁兹平民越过以军控制的戈兰高地边界,从哈德尔地区接近迈季代勒舍姆斯方向进入叙利亚境内[61]。以色列国防军表示,其部队正展开行动,尝试安全带回所有越境人员[62]。
德鲁兹武装派别“尊严之人”证实,其成员中在与叙军交火中已有超过50人伤亡[14]。
Remove ads
据叙利亚人权观察站指出,近日苏韦达爆发的武装冲突已造成至少7名德鲁兹人及45名叙利亚政府军士兵丧生[63]。
清晨时分,以色列空军针对苏韦达乡郊多个地点发动至少7次空袭,当中包括萨拉赫军事空军基地,进一步升高地区局势[64]。
德鲁兹精神领袖希克马特·希吉里发布声明,呼吁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以及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介入行动,拯救苏韦达。他表示,“统治者的真面目已经曝光”,并直言“我们再也无法与这个只懂暴力统治的政权共存”。他批评国际社会对此袖手旁观,并敦促叙利亚逊尼派群体正视同胞所遭遇的苦难,发声表态[65]。
叙利亚总统府同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近日在苏韦达省内的违法行为,形容这些行径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接受的犯罪”。声明重申,这些事件背离国家立国根本,并承诺当局将彻查所有相关案件,依法追究涉事者责任。声明亦指出,任何人士或团体,不论背景或所属组织,只要违法,必将面对法律制裁。总统府重申国家将以保障国家安全与稳定为首要任务,并保证苏韦达人民的权益不容侵犯,绝不容许任何势力动摇当地的安定局面[66]。
以色列再度升温对叙利亚的军事行动,第三次轰炸大马士革的叙利亚总参谋部大楼入口后,又对主楼发动精准空袭。以色列国防部部长卡茨强硬表示,对叙利亚的警告阶段已结束,未来将采取“更具痛苦性的打击”,并誓言以军将持续在苏韦达行动,直到当地威胁德鲁兹派的势力彻底被清除。他强调,以色列与内塔尼亚胡政府已承诺守护叙利亚境内德鲁兹同胞的安全,请以色列德鲁兹民众放心[67]。以军官方表示,他们对叙利亚总参谋部入口实施空袭,是根据政治层级的指示,并将持续密切监控南叙利亚德鲁兹平民遭遇的威胁[65]。后续针对总参谋部的重击导致主建筑严重毁坏,之后的空袭也波及总统府人民宫附近地区[68][69]。叙利亚卫生部指出,这些攻击已造成3人死亡、34人受伤[70]。除了大马士革,德拉省与苏韦达省也遭到多轮以军空袭[71][69]。当日下午,苏韦达地区又有7名政府军士兵在两次空袭中丧生[72]。邻近地区大马士革农村省的盖泰纳镇也传出以军新一轮空袭[73]。

叙利亚外交部发声谴责以色列的行动,批评这是“故意激化矛盾、制造混乱与破坏叙利亚稳定的既定政策”,并指出这种行为已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与国际人道法[20]。
另一方面,苏韦达德鲁兹宗教领袖[f]宣布,已与叙利亚政府达成全面协议,将该省完全纳入国家体系,重新确认中央政府对该地的主权。根据协议,当地所有政府机构将恢复运作,保障居民权利。协议一项重要条款是成立调查委员会,针对近期事件展开调查,并保障受害者能获得补偿与伸张正义。协议也明定,大马士革—苏韦达公路及沿线民众的安全由政府全权负责。军方将撤回驻地,由本地可信官员组成的内部安全部队接管安全任务。此外,政府将配合内政部与国防部,管制非正规武装力量与重型武器的公开展示。叙利亚内政部证实,已与德鲁兹方面达成停火,并已在苏韦达全市设立检查哨,准备重建治理秩序[74]。
希吉里于7月16日晚公开声明,否认与叙利亚政府或其他所谓“自称为政府的武装帮派”之间有任何协议或授权。他称这些团体是假借政府之名的武装帮派,并谴责其犯下谋杀、抢掠、纵火等暴行。他呼吁苏韦达人民与“为信仰与尊严而战的青年”持续战斗,直至将这些武装团体完全驱离。他强调这场战斗是不可妥协的国家、人道与道德责任。同时,他呼吁仍在对立阵营的武装成员尽快投降,承诺凡是投降者将受到保护与尊重。希吉里严词警告,任何人若与这些武装团体进行私下协议或联系,将无条件地面临法律与社会制裁[75]。
与此同时,德鲁兹族群聚居的贾拉马纳市爆发反政府抗议,群众高呼反对总统艾哈迈德·沙拉及其政府的口号,表达对局势的不满[76]。
以色列德鲁兹派多次呼吁以色列政府及国际社会采取行动,援助在叙利亚遭遇包括虐待、侮辱及处决等暴行的德鲁兹人未果后,以色列境内的德鲁兹人开始尝试翻越边境围栏,前往叙利亚一方探望亲属。事件由数十人越境发展为逾千人集体跨越边界。与此同时,数百名叙利亚德鲁兹人亦翻越边界进入以色列,逃避当地激烈战斗[77]。
当晚,叙利亚政府军开始从苏韦达全境撤军。国防部称,军方在完成对当地“非法团体”的清剿任务后进行撤离。叙利亚阿拉伯通讯社则说,这是与德鲁兹宗教领袖达成的协议内容之一[21]。
但叙利亚人权观察站指出,16日的战斗仍十分激烈,至少再有27名政府军、11名德鲁兹武装成员与6名平民死亡,使冲突自爆发以来的死亡人数攀升至319人[17]。
Remove ads
7月17日清晨,以色列战机对叙利亚西部拉塔基亚省杰卜莱南部的第107旅指挥部发动空袭[78]。
政府军撤离后,苏韦达再现冲突。贝都因武装分子卷土重来,向德鲁兹部队发动新一轮攻击,称其目的是营救被俘的贝都因人[79]。
据叙利亚人权观察站指出,自7月13日苏韦达省爆发冲突以来,死亡人数已升至516人。观察组织还表示,苏韦达多地区的阿拉伯贝都因人遭到大规模驱离,其中包括苏韦达市的马克瓦斯社区,当地派系要求部族居民在当日下午之前撤离[80]。
叙利亚人权网络负责人向《新阿拉伯人报》透露,在苏韦达省南部,有数十名贝都因部族男子遭到与德鲁兹领袖希克马特·希吉里有联系的武装组织杀害[81]。叙利亚阿拉伯通讯社随后也报导德鲁兹武装人员在苏韦达市马克瓦斯区对贝都因平民施以屠杀行动[82]。
同时,叙利亚电视台播放了数名贝都因妇女的证词。她们控诉德鲁兹武装分子焚毁房屋、杀害年轻男性,并强迫妇孺逃离村落。部分证人表示,她们未曾参与战斗,却仍遭此暴力驱逐[83]。
叙利亚人权网络报告称,7月13日至17日期间,已有169人死亡,200多人受伤[84]
一名贝都因指挥官向路透社表示,停火协议并不适用于他的部队,而只是约束艾哈迈德·沙拉总统政权的军队。该指挥官指出,总统部队在协议达成后已从当地撤离。他称,其部队的目标是营救近日遭德鲁兹战士拘捕的贝都因人[85]。7月17日晚间,贝都因武装团体对苏韦达省发起大规模进攻[86]。
据报导指,贝都因与德鲁兹战士亦在大马士革农村省郊区西部爆发冲突[87]。
叙利亚总统府指责德鲁兹武装违反停火协议,卷入针对平民的“极度残忍”暴力事件[88]。叙利亚官方媒体报道指出,以色列对苏韦达地区发动空袭,为停火协议后首宗获报的攻击行动[89]。
根据半岛电视台阿拉伯语频道报导,苏韦达军事委员会掌控的沙赫巴镇内,有约1000名来自当地部族的平民被武装分子扣押。报导指出,随着房屋遭到焚毁,已有超过500个部族家庭被迫撤离家园[90]。《Enab Baladi》引述目击者说法称,德鲁兹武装派系曾下令贝都因人撤离村庄,并在部分情况下向撤离者开火,造成至少20人死亡[84]。
Remove ads
在贝都因武装分子大规模攻击苏韦达省、并传出他们在来自德拉省及其他地区战斗人员支援下进入苏韦达市后[92][93],据报,希克马特·希吉里呼吁叙利亚政府派遣冲突调解部队介入[94]。
消息人士透露,随着德鲁兹派与贝都因人爆发新一轮冲突,叙利亚政府军正准备重返苏韦达。不过,尽管以色列政府相关消息指,以方已同意叙利亚政府军在限时内进入该市,叙利亚内政部则否认正准备重新部署[95][92][96]。
以色列外交部部长吉德翁·萨尔宣布向叙利亚德鲁兹派提供价值200万谢克尔的人道援助[97]。
同时,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发言人表示,根据多项报告显示,战事各方均涉及严重违法行为,包括即决处决、法外杀害、绑架、破坏民居及洗劫财产,涉事者包括叙利亚政府安全部门人员、德鲁兹武装及贝都因部队。发言人指出,当地医疗系统已濒临崩溃,无法应对大量伤者涌入[98]。
据叙利亚人权观察站报导指,贝都因部队正在东南部特卢勒萨法地区开辟新战线,并在苏韦达西部的奥姆兰推进。同时,在贾拉玛纳、马利哈及卡什库尔亦爆发短暂激烈交火,持续约一小时[17]。
德鲁兹宗教领袖希吉里再次呼吁国际社会为德鲁兹社群提供直接保护,并指控叙利亚境内的贝都因部族违反停火协议。他强调,那些曾保证停火的国家必须履行责任,确保协议真正落实[99][100]。
叙利亚政府其后又部署一支“专门部队”前往苏韦达省战区并称其目的是平息冲突,总统府则发声明谴责多个“非法武装组织”危及平民生命安全[101]。
叙利亚政府宣布全国停火,获得德鲁兹宗教领袖与贝都因部族双方同意[102]。然而,据埃及《开罗频道》报导指,苏韦达地区的交火并未真正停止。贝都因武装分子声言,只要叙利亚政府尚未全面恢复掌控,他们将拒绝撤离德鲁兹山区[102]。

2025年7月19日,叙利亚内政部安全部队被部署至苏韦达西部乡村的马兹拉地区[102]。政府军虽已进驻苏韦达市区,但落实停火协议困难重重[103]。
法新社现场记者报道指出,苏韦达市爆发激烈街战,贝都因武装成功突破德鲁兹防线,进入城西。有目击者见到数十幢民宅与车辆遭纵火,抢掠后的商铺亦被焚毁[104][105]。
面对不稳局势,约旦政府大幅强化边境防备,防止其境内的贝都因人口跨境前往叙利亚。同时,约旦亦拒绝响应来自以色列及叙利亚德鲁兹社群关于开设人道走廊的呼吁。一名高级官员指出,约旦无意与叙利亚境内任何非正式势力合作[99]。
根据叙利亚人权观察站消息,德鲁兹武装力量发动大规模反击后,部族武装分子已自苏韦达市全面撤退[106]。叙利亚内政部发言人随后宣布,安全部队已重新控制苏韦达省北部与西部地区,市内所有贝都因武装人员已撤离,巷战亦随之结束[107]。
Remove ads
希吉里拒绝让叙利亚政府代表团[g]携援助物资进入苏韦达[109]。
尽管停火协议仍在生效,贝都因部族武装再度发动攻势,导致阿里卡、里马、哈泽姆及沙赫巴多地爆发新一轮冲突[110]。
以色列战机被发现飞越德拉省西北部,包括阿里卡、努瓦,以及卡塔尼亚郊区的汗阿尔纳巴村。期间有热气球被释放至苏韦达上空[111]。
原定于乌姆宰通镇进行的换俘行动,因苏韦达北部爆发炮击而告中断[112]。
贝都因部族武装在叙利亚内政安全部队驻守下,仍得以进入阿里卡镇,引来外界质疑安全部队容许甚至协助部族势力进入该地。此外,部族部队亦夺取里马哈泽姆村的控制权[113]。
叙利亚政府于战斗趋缓后开始安排巴士撤离约1500名受困于苏韦达的贝都因人,当局表示此举旨在保障平民安全[114]。

然而,当天稍后,沙赫巴市遭贝都因人无人机攻击,造成9名平民受伤[115]。
随着叙利亚政府增援部队抵达苏韦达西北地区,前线爆发激烈冲突。乌姆宰通村及周边乡村出现自杀式无人机与重机枪交火。官方称,一架针对德鲁兹聚居区的无人机亦被击落,显示停火协议遭到多次破坏[116]。
7月22日,叙利亚内政部发言人表示,苏韦达局势正逐步好转,但全面恢复国家机构及其正常运作仍需一段时间。他指出,当前局面以人道处理为主导,包括运送救援物资、释放由武装组织扣押的人质及拘留者、交还及安葬遗体等,并形容这些行动是具重大意义的进展[117]。
另外,撤离贝都因人家庭的巴士仍持续从苏韦达出发,据报有联合国代表团随行协助[118]。
叙利亚人权观察站报告称,自7月21日达成停火协议以来,各条前线局势趋于平静,仅报告有限的违法行为[8]。
缓和局势的行动
苏韦达省省长穆斯塔法·巴库尔首先公开呼吁各方保持冷静[34]。他警告不可让宗派仇恨扩大为地区性危机,并表示当局将致力保护平民,赞扬当地社会在化解冲突上的自发努力[119]。内政部安全副主管尼扎尔·哈里里将此次冲突升级归咎于此前发生的抢劫与绑架事件。他强调政府正积极行动,力求局势降温[31]。
德鲁兹宗教领袖哈穆德·辛纳维[h]则在7月13日以和平呼吁介入。他敦促所有势力停止报复,回归理性,强调法治与社会和谐才是通向正义的道路。他特别向总统沙拉与部落领袖发出呼吁,强调应以智慧与理性取代暴力[120]。
黎巴嫩德鲁兹派领袖瓦利德·琼布拉特则明确反对任何外部势力藉保护德鲁兹之名进行干预[121]。他主张问题应透过政治与政府内部机制解决,呼吁叙境内的德鲁兹派系与政府合作,以重建和平[122]。
同时,美国也与以色列展开外交协商,试图促使其暂停对叙利亚的空袭,作为降温措施的一部分,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至地区战争[123]。
叙利亚国防部长穆尔哈夫·阿布·卡斯拉于7月15日宣布与苏韦达的德鲁兹领袖达成停火协议,协议即日生效[124]。内政部则强调,任何破坏私人或公共财产的行为将受到惩处,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避免破坏社会秩序[125]。
美国国务卿马可·鲁比奥在16日在椭圆形办公室对记者发表讲话时表示,美国已在推动停火方面取得进展,并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内看到明确成果,结束近期发生的激烈冲突[126]。
据土耳其一位安全消息人士透露,土耳其情报部门也参与斡旋,并与叙利亚德鲁兹领袖进行了谈判,目的是确保停火的稳定执行。此外,土耳其国家情报局局长易卜拉欣·卡林还与以色列、美国及叙利亚情报官员,以及总统艾哈迈德·沙拉就此事进行协调[127]。
根据叙利亚德鲁兹社群宗教领袖的说法,7月19日达成的停火协议列明多项关键措施,旨在为该区恢复平静、终止冲突。根据协议,总安全部队将于行政区边界外设立检查站,以防止武装组织渗透及进一步冲突。边境村落将封锁48小时,以便部队部署及避免突袭。仍滞留区内的贝都因武装人员将可在有保障下安全撤离,不受干预。紧急情况下,当局将透过布斯拉哈里尔与布斯拉沙姆设立人道通道,允许必要的救援通行。德鲁兹宗教领袖呼吁本地各派势力不得离开地区范围,并避免挑衅,强调若有任何一方破坏协议,将对协议破裂承担全部责任。他们亦敦促苏韦达省居民保持克制,积极协调,尽快结束这场持续影响社区的危机[128]。
战争罪行
据叙利亚人权观察站报告,截至7月19日,已有182人遭到叙利亚国防部与内政部部队的成员处决[129]。此外,三名贝都因人(包括一名妇女与一名儿童)遭到德鲁兹武装分子处决[17]。
居民与当地记者表示,身着政府制服、明显可识别的叙利亚安全部队,在部署于苏韦达地区期间,涉嫌抢劫、殴打与杀害德鲁兹平民[130]。
部分参与战斗的武装人员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羞辱德鲁兹男子的影片,其中包括剃除或剪掉德鲁兹长者的胡须;而胡须在德鲁兹宗教文化中具有重要象征意义[131][132][133]。
叙利亚国营媒体报导称,在叙利亚武装部队撤离后,当地德鲁兹派系对贝都因部族展开报复攻击,导致约50人死亡,另有超过1000人遭到拘留[134][135]。来自布雷卡村的居民向Enab Baladi表示,德鲁兹武装下令全村撤离,并对撤离民众开火,造成20人死亡。据报导指,7月17日,德鲁兹派系突袭布雷卡、沙赫巴与里马特阿勒拉赫夫等地,纵火焚屋并闯入民宅[84]。
驻苏韦达的法新社记者目击数十栋房屋与车辆被焚毁,并指出贝都因武装份子在劫掠后点燃商店[105][104]。
此外,苏韦达“善牧福音教会”的牧师哈立德·马兹赫尔及其家人也在一次贝都因武装袭击中丧生,该事件共造成20人死亡[136][137]。
后续
停火实施后,叙利亚总统艾哈迈德·沙拉向全国发表讲话,强调政府致力于保护德鲁兹族群,并谴责以色列对叙利亚境内民众和国家机构的空袭。他表示,政府不会容忍任何外部势力操纵局势,也不会逃避战争挑战,但在混乱与毁灭面前,仍将叙利亚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沙拉对美国、阿拉伯国家和土耳其的斡旋致谢,称以色列的广泛空袭导致局势急剧升级[138]。
依据协议内容,叙利亚政府可在苏韦达保留警察力量,并与地方德鲁兹团体共同维安;但所有近期参与战斗的军事单位必须撤离[139]。此外,双方还同意建立武器管控机制与独立调查委员会,针对军队与武装分子对德鲁兹平民犯下的暴行展开调查[140]。
尽管停火生效,德鲁兹武装人员在苏韦达街头发现许多房屋遭焚、商店被洗劫,更发现有整个家庭惨遭杀害。社群媒体影片揭示政府部队与其盟友对德鲁兹宗教人士及平民的侮辱与虐杀行为[141]。
阿拉伯国家和土耳其发表联合声明,重申支持叙利亚的完整性,并对叙利亚承诺追究犯下战争罪行的武装人员责任表示欢迎[142]。
反应
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利亚外交部强烈谴责以色列对叙利亚发动袭击,形容行动公然侵犯叙利亚的主权、领土完整与国家团结。外交部表明对叙利亚的坚定支持,并重申叙方有依据《联合国宪章》与国际法维护自身安全与稳定的正当权利[152]。
德国:德国警告称,如果叙利亚政府未能阻止其领土上的宗教或种族迫害,德国将停止对叙利亚政府的支持。外交部长约翰·瓦德富尔表示,只有大马士革致力于包容性政治进程并保护其民众,柏林才会支持大马士革。他强调,叙利亚政府绝不能允许基于宗教或种族的杀戮和歧视,并强调确保所有公民的安全是中央政府的责任[157]。
伊拉克:伊拉克外交部表达对叙利亚局势持续恶化的担忧,谴责以色列对叙的反复干预,认为这损害叙利亚主权并威胁整个地区稳定。伊拉克重申对任何有助于叙利亚和平的外交或区域努力给予支持,并强调捍卫叙利亚统一与领土完整的立场不变[151]。
科威特:科威特欢迎苏韦达的停火协议,呼吁透过和平方式化解苏韦达危机,并防止情势恶化,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叙利亚人民进一步流血。对于以色列持续轰炸叙境,科威特严正谴责,强调此举持续违反国际法与《联合国宪章》[151]。
黎巴嫩:黎巴嫩政府对以色列一连串攻击叙利亚的行为表示强烈抗议,认为这些举动严重违反国际法并损害地区稳定。总统约瑟夫·奥恩与总理纳瓦夫·萨拉姆皆呼吁国际社会积极介入,迫使以方尊重叙利亚主权、停止暴力,并以外交手段解决争端[160]。
阿曼:阿曼外交部谴责以色列对叙利亚的攻击,称其公然违反国际法并侵犯叙利亚主权。外交部敦促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安理会,履行其法律和道德责任,确保以色列全面撤出被占叙利亚领土,并停止一切针对平民的敌对行动[162]。
美国:美国国务院表示“不支持以色列最近在叙利亚的行动”,指的是以色列对大马士革的攻击[169]。美国国务卿马可·鲁比奥表示,特朗普政府正与各方协调,试图化解这场他形容为“令人震惊且令人担忧的危机”,并将事件归咎为“误会”[70]。美国驻叙利亚大使托马斯·贝拉克表示,美国正努力推动冲突降温以恢复和平,并称这些冲突“令人担忧”[170]。
也门:也门重申对叙利亚政府恢复全国安全稳定的全力支持,强调应确保武器仅由国家掌控并维护民间和平。也门外交部对叙利亚南部升级的紧张局势表达深切关切,支持叙行亚政府行动以捍卫主权并确保叙洲亚人民拥有有尊严与稳定的未来。声明同时拒绝任何削弱政府权威的图谋[171]。
此外,叙利亚外交与侨民部表示,阿富汗、丹麦、希腊、挪威、巴基斯坦、巴拿马、塞拉利昂、韩国、西班牙和瑞士也对以色列袭击叙利亚表示谴责[172]。
参见
- 2025年叙利亚德鲁兹派大屠杀
- 2025年4月—5月叙利亚南部冲突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