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5缅甸大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5年缅甸大选(缅甸语:ပြည်ထောင်စုသမ္မတမြန်မာနိုင်ငံတော် ၂၀၂၅ ပြည်ထောင်စုရွေးကောက်ပွဲ)是缅甸计划于2025年12月28日举行的全国大选[1][2][3][4],用以选出联邦议会两院——民族院与人民院的民选议员。这是2021年军事政变后的首次选举。军方领导人敏昂莱最初曾承诺在2023年8月前举行选举,但因国内暴力冲突持续,选举时间多次被推迟[5][6][7]。


政变后,军方在紧急状态下接管国家。代理总统敏瑞最初宣布的为期一年的紧急状态此后七次延长,每次延长六个月,并于2025年7月31日到期[8]。根据宪法,选举必须在紧急状态结束后的六个月内举行[9]。在确定2025年12月为选举日期之前,敏昂莱曾提出过三个不同的时间表。尽管2025年缅甸发生地震,军方仍重申这一安排。此次选举所使用的人口普查于2024年10月进行。
2023年1月,军方颁布新的选举法,收紧了政党登记的相关规定,并禁止包括昂山素季和温敏在内的被定罪人士参选。该法还将选举制度由简单多数制改为比例代表制。
分析普遍认为,这些调整有利于联邦巩固与发展党(USDP)的参选表现。该党在2020年的全国大选中表现不佳,而在新制度下,加上军方宪法保障的25%议会席位,其在获得约三分之一普选票的情况下即可维持执政地位[10][11][12]。
全国民主联盟(NLD)于2023年2月宣布不会依照新法登记参选,并于次月被选举委员会正式解散[13][14]。第二大反对党掸邦民主联盟(SNLD)也表示不会参加选举[15][16]。
Remove ads
缅甸(原名缅甸联邦)在独立后的大部分时期由威权体制统治。最初由奈温领导的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执政,其后长期由军政府掌权。自2010年代初开始,缅甸逐步展开政治改革,转型为半民主国家,并在2015年大选中达到高峰。当年,全国民主联盟(NLD)在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其领导人昂山素季出任国务资政,成为国家实际上的民选领导人[17]。
在2020年11月大选前夕,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曾公开质疑即将举行的选举的合法性[18],但在投票后表示将接受结果[19]。选举中,全国民主联盟(NLD)以压倒性优势击败由军方支持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USDP),后者在联邦议会两院中进一步丧失席位。
国内外选举观察员普遍认为此次选举结果可信,未发现重大违规行为[20][21]。然而,军方坚持称选举存在舞弊,并指出选民名单中存在约860万项违规[22]。2021年1月28日,联邦选举委员会驳回了相关指控,表示没有证据能够支持军方的说法[22]。
2021年2月1日,缅甸军方发动政变,拘押了昂山素季、总统温敏及其他多名政府高层。高级将领敏昂莱掌权,并成立了名为“国家行政委员会”(State Administration Council, SAC)的军政府。敏瑞被宣布为临时总统,同时宣布全国进入为期一年的紧急状态。同月下旬,国家行政委员会公布“五点路线图”,其最终目标是举行“自由和公正的多党民主选举”[23]。
昂山素季随后被控以多项罪名,包括违反新冠疫情相关紧急状态法令、非法进口和使用对讲机、违反《国家灾害法》、违反通讯法、煽动公众骚乱以及违反《官方保密法》等[24][25][26]。2021年12月6日,她因多项罪名被判处四年监禁,但敏昂莱随即将刑期减为两年,其后历经多番加刑减刑,截至2023年8月1日其刑期为27年[27],并于2025年在狱中度过80岁生辰。众多的判决对她未来担任公职的资格构成严重限制[28]。
2021年8月1日,敏昂莱宣布组建看守政府,自任总理,同时继续担任国家行政委员会主席[29]。
缅甸军方最初表示将在2022年2月1日紧急状态结束后举行选举,但之后将选举推迟至2023年,并随后无限期延后。

此前,缅甸的选举制度为简单多数制,即候选人在选区内获得多数票即可当选。2022年6月16日,联邦选举委员会委员钦貌乌在内比都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缅甸将在下届选举中改为比例代表制[30]。
在现行体制下,国家立法机构联邦院(Pyidaungsu Hluttaw)共有498个民选议席,另有166个议席由军方任命。
人民院(Pyithu Hluttaw)为下议院,每五年选举一次。该院共有440名议员,其中330名由单选区选举产生,每个镇区选出一名代表;另有110名议员(占四分之一)由军方任命。
民族院(Amyotha Hluttaw)为上议院,同样每五年选举一次。该院共有224名议员,其中168名由单选区选举产生,每个邦或地区各选出12名代表;另有56名议员(占四分之一)由军方任命。
在缅甸,由于叛乱或安全因素,部分选区的选举常常被部分或全部取消。
新一届议员就职后,总统和两位副总统将由总统选举团选出。总统选举团由三个委员会组成,分别代表联邦议会两院的民选议员和军方任命议员。每个委员会各自提名一位候选人,再由联邦议会投票决定。得票最多者出任总统,第二名为第一副总统,第三名为第二副总统。
根据宪法规定,与非缅甸公民结婚或育有非缅甸公民子女的人不得担任总统或副总统。有观点认为,这一条款在实践中排除了昂山素季的总统资格。昂山素季的丈夫为英国公民,依此规定她无法成为总统,因此担任国务资政,而总统温敏则被普遍视为其政治盟友。
Remove ads
2021年12月,军政府任命的联邦选举委员会与60个政党就选举制度召开会议。会议建议将现行的简单多数制改为政党名单比例代表制(PR),并决定采用最大余数法。名单形式为封闭式,但委员会表示,“当选民的教育水平和政治意识提高时”,可能会考虑改为开放名单。同时,各乡镇将被合并为更大的选区[31][32]。
部分观察人士和反对军政府的派系批评,这一制度改革具有政治目的,可能有利于提高军方及其支持政党的选举表现[33][34][35]。早在2014年,民族院(Amyotha Hluttaw)就曾批准过引入比例代表制的议案,但因人民院(Pyithu Hluttaw)以“违宪”为由未予采纳[33]。比例代表制的引入也意味着更多的多席位选区,部分分析认为这有助于避免在安全局势不稳的地区取消选举[36]。
2023年1月26日,军政府颁布《政党登记法》,要求所有政党在60天内重新登记,否则将被解散[36]。该法律还引入新的条件,包括财务要求(至少拥有35,000美元,约合2024年的36,120美元)、党员人数要求(从1,000人提高至100,000人),以及组织要求(必须在至少一半的选区参选并在一半的乡镇设立党办事处)。这些规定被普遍认为使政党参选门槛显著提高,从而限制了除联邦巩固与发展党(USDP)等少数全国性政党以外的其他政党的参选资格[36]。
Remove ads
印度表示将派遣观察团监督选举,并强调选举应公平、包容,确保各方广泛参与。印度总理莫迪在与缅甸军方领导人会晤时重申,政治进程应惠及所有利益相关者,促进地区稳定与合作[37][38]。
中国政府对缅甸军方的选举筹备表示了支持,北京领导人强调应推进“全民参与、包容性”的选举进程,并鼓励周边国家共同推动缅甸的“和平与和解”进程[37][39]。
东盟(ASEAN)
东盟在区域层面上对该选举持保留态度。马来西亚外长明确表示,目前应该以“和平优先”而非选举为主要关注点,并督促缅甸军政府展开对话、停止冲突[40][41][42]。
泰国外长指出,若举行选举,东盟希望是个“包容性进程”,应当包括所有利益相关方,但强调东盟将提供建议而非干涉缅甸内部事务[40]。
截至目前,美国政府尚未就缅甸军政府宣布将于2025年12月28日开始举行议会选举发表具体声明。不过,美国在2024至2025年间多次通过官方渠道表达对缅甸政治、军事与人道局势的关切,强调支持东盟推动的“五点共识”,并呼吁通过包容性对话推动民主恢复进程。美国政府还对缅甸军方及其附属实体实施制裁,并与国际伙伴协调支持缅甸民间力量与人道援助[43]。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