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4首随想曲 (帕格尼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帕格尼尼的廿四首小提琴随想曲,作品1(目录号25[注 1]),是在1802年至1817年期间,分成三组(六首、六首、十二首)所陆续写成的。虽名称是随想曲,实际上这组作品更接近练习曲之性质,每一首小品都在探索特定的演奏技巧,例如双停颤音、左手拨弦、泛音、极敏捷的换把位或跨弦⋯⋯等。在技巧之外,帕格尼尼对于乐曲体裁、意大利“美声”传统等层面,也都有富原创性的想法。
1820年Ricordi首次出版了这组随想曲(即作品编号1),同时也出版的作品还有十二首小提琴-吉他奏鸣曲(作品2、作品3),以及六首吉他四重奏(作品4、作品5)。帕格尼尼将廿四首随想曲题献给“致艺术家”(Dedicati alli Artisti),而非特定的个人。[注 2][1]不过,其实他在1832年至1840年间,曾经陆续为每一首随想曲“追加”被题献者,这点可见于他自己使用的乐谱以及其手迹。[注 3][2]
1854年,布赖特科普夫与黑特尔出版了费迪南德·大卫所编辑的版本。与这个版本一起出版的,还有罗伯特·舒曼附写的钢琴助奏部分。此外,大卫自己也另写了一个钢琴助奏,同样由布赖特科普夫与黑特尔出版(约1860年)。[3]
与早先(抑或是写作时间晚于此作)的许多“廿四首”作品不同,这一套随想曲并没有刻意在总计廿四个大小调的调性基础上去创作。
Remove ads
简说
Remove ads
背景
帕格尼尼创作此廿四首随想曲时仍相对年轻,1802年至1817年的创作期间,正逢其担任卢卡(Lucca)宫廷之乐手,之后也进行了第一次的意大利行。[4]据卡罗尔·利平斯基表示,廿四首随想曲的创作动机,是将之作为献给朋友们的礼物(按:参前注)。[5]Ricordi出版社方面,收录手稿时所押印的日期为1817年11月24日,借此可大致推测作品完成的时期,不过关于作品何时开始写作则仍未可知。[1]
乐谱
评价
耶胡迪·梅纽因如此评价:“与巴赫的六首奏鸣曲与组曲并列,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随想曲,同为小提琴家之技巧奠基了重要的基础,两者分别可视为小提琴旧约与新约。”[4]廿四首随想曲或许不是作曲家最成熟的作品,也没有精美的对位和和声技法,不过却有着高超的艺术性,更有曼陀林、吉他等其它乐器的特色在其中,从而使传诵至今,继续被下一代的音乐家所继承。阿尔弗雷德·科尔托进一步表示,廿四首随想曲“不只追求表面的炫技而已,还需要有深层的音乐理解,才能达到作曲家所要求的艺术性。”[8]
录音节选
1940年由RCA Victor出版,奥地利小提琴家奥西·雷纳迪所灌录的78转唱片,搭配沃尔特·罗伯茨演奏的大卫版本钢琴助奏,是廿四首随想曲最早的录音。[注 4][9][10]在这之前,雷纳迪曾在音乐会现场演出无伴奏小提琴原版(1940年10月,雷纳迪个人在卡内基厅的初登场),不过该场演出并没有留下录音。之后雷纳迪又在1953年使用帕格尼尼生前曾持有的,昵称为“加农炮”(Il Cannone)的瓜奈里小提琴,再次挑战此作品录音,Eugene Helmer演奏大卫版本钢琴助奏。[11][12]
廿四首随想曲第一份无伴奏小提琴录音要等到1947年,由美国小提琴家鲁杰罗·里奇所录制,Decca发行。[13][14]里奇曾多次录制此作品,有发行纪录的至少就有八次之多。
其它著名的录音版本还包括了:
- 麦可·拉宾,1958年
- 萨尔瓦托雷·阿卡多,1970年
- 伊扎克·帕尔曼,1972年,EMI
- 伊夫里·吉特利斯,1976年(2007年始发)
- 萨尔瓦托雷·阿卡多,1977年
- 什洛莫·敏茨,1981年,德意志留声机
- 五嶋绿,1988年,索尼古典
- 列奥尼达斯·卡瓦科斯,1989年-1990年
- 清水崇,1990年
- 詹姆斯·埃内斯,1995年
- 萨尔瓦托雷·阿卡多,2002年
- 茱莉亚·费舍尔,2008年-2009年
- 詹姆斯·埃内斯,2009年
![]() |
Remove ads
改编与衍生作品
- 小提琴与钢琴版本
- 帕格尼尼曾经将第24号随想曲改编为小提琴-钢琴演奏,其中钢琴部分也可以使用吉他代替。
- 罗伯特·舒曼的钢琴助奏,第1首至第23首,1855年
- 费迪南德·大卫的钢琴助奏,第1首至第24首,1860年(约当)
- 弗里茨·克莱斯勒改编第13首、第20首与第24首,1911年
- 莱奥波德·奥尔改编第17首、第24首,1922年
- 乔治·埃内斯库改编第6首[15]
- 雅克·蒂博改编第9首
- 米夏·艾尔曼改编第24首
- 齐诺·弗朗切斯卡悌改编第13首、第17首与第24首,1950年代[16]
- 小提琴与弦乐团版本
- 雅沙·海菲茨曾改编第13首以及第24首供小提琴与弦乐团演奏,另外他也在莱奥波德·奥尔的基础上对第24首作了另一次改编,两者都大概在1940年代完成[17][18]
- 爱迪生·杰尼索夫改编第2首、第21首、第20首、第9首以及第24首,此五首以《五首帕格尼尼随想曲》的名称出版(1985年)[19]
- 大提琴独奏版本
- 马友友改编第9首、第14首与第17首,1981年-1982年
- 大提琴与钢琴版本
- 马友友将克莱斯勒的1911年改编(第13首、第20首、第24首)改编给大提琴与钢琴演奏
- 吉他独奏版本
- 约翰·威廉斯改编第24首
- 艾略特·菲斯克改编全部廿四首,1990年-1991年
Remove ads
- 小提琴独奏
- 小提琴与钢琴
- 欧仁·伊萨伊:根据帕格尼尼第24号随想曲所作的变奏曲,遗作(1960年)
- 钢琴独奏
- 罗伯特·舒曼:根据帕格尼尼随想曲所作的练习曲,作品3,1832年
- 罗伯特·舒曼:根据帕格尼尼随想曲所作的音乐会练习曲,作品10,1833年
- 李斯特:帕格尼尼超技练习曲,编号第140号,1838年-1840年
- 李斯特:帕格尼尼大练习曲,编号第141号,1851年
- 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作品35,1862年-1863年
- 双钢琴
- 维托尔德·卢托斯瓦夫斯基: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1941年
- 钢琴与管弦乐团
-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品43,1934年
- 管弦乐团
- 鲍里斯·布拉黑尔:帕格尼尼变奏曲,作品26,1947年
注释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