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9K34箭-3便携式防空导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9K34“箭-3”(俄语:9К34 «Стрела-3»[2]罗马化: 'Strela-3' ),北约代号SA-14“小魔怪”(英语:Gremlin),是一款由苏联科洛姆纳机械设计局所研制及生产的肩扛式英语Shoulder-fired missile防空导弹,改良自9K32“箭-2”(北约代号:SA-7“圣杯”),并用以取代其性能不佳的前身。

事实速览 9K34“箭-3”俄语:9К34 «Стрела-3»,罗马化: 'Strela-3' 北约代号: SA-14“小魔怪”('Gremlin'), 类型 ...
Remove ads

研发背景

“箭-3”的前型,“箭-2”(SA-7)的前期工作虽然在1967年开始大规模生产和实际部署,但在导弹末端装备的红外制导头有着诸如“无法从目标背后发射”、“误将太阳能和被加热的岩石表面视为目标并追踪它”、“对低空或高速飞行的直升机和战斗机的命中率非常差劣”等众多缺失,只可说是不可靠的武器(虽然同期的红外制导导弹也有着类似的缺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1970年开始,科洛姆纳机械设计局研发“箭-3”。1974年1月,该导弹于苏联军队接受服役。

1983年起,9K38“针”(北约代号:SA-18“松鸡”)已经取代了苏联的“箭”系列便携式防空导弹,但仍在许多出口国家当中服役。

描述

苏联研发“箭-3”旨在取代“箭-2”,因为他们很早就清楚,“箭-2”的弱点在于它们的制导系统和对反制措施的敏感度。因此,从1970年开始,科洛姆纳机械设计局研制并于1974年向苏联军队推出“箭-3”。“箭-3”被地面部队用于迎击直升机攻击机。它由两名士兵(射手、击发队长)操作,并借由红外寻的制导器追踪目标。

作为便携式防空导弹,“箭-3”由以下三个主要部件组成:

  • 9P58—扳机组件
  • 9P59—玻璃钢强化塑料制发射器和目标寻获系统 (导弹容器兼发射装置)
  • 9P51—热电池和储气罐(用于驱动及冷却火箭制导头以寻获目标)
  • 9M36—导弹弹体

此外还有“箭-3”的配件。配件通常不是由射手使用,而是装在飞行器以上或是由观察手使用:

“箭-3”是一种被动式红外导弹:以导弹的氮气冷却制导头探测热源,如排气管、螺旋桨发动机涡轮机,并将导弹引导至热源和目标。“箭-3”在“箭-2”以上所作出的重大改进,在于导入了一种全新的红外寻的制导弹头,这保证了更好的目标寻获和追踪,并将前型的弱点最小化。这款新型的制导器以FM调变(针点扫描,Con-scan)原理操作,与早期的AM(旋转扫描,spin-scan)制导器相比,它较为不容易受到干扰和受热诱饵弹所引诱而影响效果,而后者的制导器则很容易被发焰筒甚至最原始的红外干扰器英语Radar jamming and deception所迷惑。新型的制导器还导入了制导元件冷却装置,而该装置以连接到发射装置的加压气瓶的形式进行冷却。

因此,“箭-3”以及其后继型号9K38“针”(SA-18)的是攻击直升机(如AH-1“眼镜蛇”米-28“浩劫”)和攻击机(如A-10“雷霆二式”苏-25“蛙足”)的最大威胁之一,因为它可被任何士兵轻松运输并且发射,导致他们的战斗更为困难。

冷却的效果是将制导头的硫化铅(PbS)制导器元件的灵敏度范围扩大至更长的波长(稍大于4微米,相对于非制冷PbS元件的2.8微米)。事实上,这使得在较远距离的范围内追踪较冷的目标也成为可能,而且在有利的环境以下能够实现前半球内对喷气式战斗机的打击。这类制导头亦具有追踪速度更快的好处,使导弹可机动性追踪并且快速逼近目标。

可上述改进带来的缺点是导弹重量增加,导致“箭-3”的运动性能比原型“箭-2”略有下降。但针对相对地较为缓慢的战场上低空的空中威胁时,整体效能已经了大幅的提升了。

“箭-3”已出口到30多个国家。

这种导弹的海军版本的北约代号为SA-N-8

Remove ads

操作历史

伊拉克

2003年11月22日, 一架空中客车A300型货机在从巴格达国际机场起飞以后遭到地面上的伊拉克民兵以“箭-3”型导弹击中左翼,但尽管失去了液压动力,但仍设法安全着陆。

2006年5月6日,英国皇家海军847中队所属的威斯特兰山猫AH.7多用途直升机在巴士拉上空被一枚“箭-3”击坠,造成5名机组人员阵亡,并坠落房屋。[3]

阿布哈兹

1992至1993年阿布哈兹战争期间,一架俄罗斯所属的米-8“河马”多用途直升机于1992年12月14日被格鲁吉亚军队“箭-3”击坠,造成3名机组人员和58名乘客死亡,其中大多数是俄罗斯难民。然后1993年7月4日,一架格鲁吉亚空军所属的苏-25“蛙足”攻击机在下纳列伊劾那(Nizhnaya Eshera)上空被“箭-3”击坠[4],双方的其他多架战飞机亦有可能是被“箭-3”击坠。[5]

前南斯拉夫

1994年4月16日,“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801海军航空兵中队所属的一架英国宇航海鹞战斗攻击机在攻击波斯尼亚的两辆塞尔维亚所属的T-55中型坦克时被“箭-3”击坠。飞行员尼克·理查森中尉及时弹射并降落在友方的波斯尼亚人控制的地区。

刚果民主共和国

1998年10月11日,第二次刚果战争期间,一架津巴布韦空军英语Air Force of Zimbabwe所属的伊尔-76被刚果叛乱分子以“箭-3”击坠,造成40名士兵和机组人员阵亡。[6]

阿富汗

2000年,在塔利班阿富汗塔卢坎的进攻当中,北方联盟使用的“箭-3”击坠了8架塔利班所属的米格-21“鱼床”苏-22“装配匠-F”战斗机。[7]

安哥拉

据报导,2000年11月19日,一架苏-27“侧卫”在着陆时被安盟“箭-3”击坠。

使用国

Thumb
蓝色为9K34“箭-3”的使用国,而红色则是前使用国。

现在的使用国

过去的使用国

  •  捷克斯洛伐克:从未投入军队服役。[8]
  •  东德:从未投入军队服役。[8]
  •  匈牙利:从未投入军队服役。[8]
  •  伊拉克:其中一批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遭到抢夺,被用于战后叛乱和随后的地区性战争,并在黑市中找到相关货物。
  •  波兰:1980年代购入了100枚,但从未投入军队服役。[8]
  •  苏联
  •  南斯拉夫

与其他产品比较表

更多信息 9K34箭-3便携式防空导弹, 9K38针式防空导弹 ...

参见

资料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