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CPK公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CPK公钥(CPK:Combined Public Key),又称组合公钥,是一种基于标识的非对称公众密钥管理体制,依据椭圆曲线密码构建公钥和私钥矩阵,是世界首个能同时支持数字签名和密钥交换的标识密码体制。[1]:272[2][3][4]
CPK技术能够通过微小的生成矩阵产生近乎无限的密钥,不仅解决了密钥管理中的规模化难题,还取代了庞大在线数据库的支持。此外,CPK技术通过“映射算法”自动建立标识与密钥的对应,因此也不需要第三方证明。CPK公钥体制已达成芯片级实现,成本仅是其它系统的几十分之一。[5][6]
历史
1984年,以色列密码学家沙米尔最早提出基于标识的数字签名方案,并预测了密钥交换算法的存在性。1997年,南相浩通过基于RSA的多重公钥算法LPK初步实现了基于标识的密钥分发。1999年,他提出了CPK公钥(CPK:Combined Public Key组合公钥)加密算法,2003年在信息保密专业年会上公布。这是世界首个能同时支持数字签名和密钥交换的标识密码体制。2006年,CPK公钥在中国获得专利。[7][8][2]
2003年,组合公钥(CPK)体制标准 V1.0在《网络安全技术概要》一书中公布[6]。2011年,CPK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五部委《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9]。2013年,CPK组合公钥体制 v8.0公布[3]。此后,CPK组合公钥体制 v8.0开始被应用于数字人民币[10][11]:50-62。
与PKI和IBE的比较
基于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技术的认证是通过第三方证明的间接证明,不基于标识体制,因此运行效率低,处理能力差。基于IBE(Identity Based Encryption)算法的认证基于标识体制,不依赖第三方证明。不过IBE的数字签名和密钥交换采用的是不同的运行体制,需要在线密钥服务器的支持。[7]
CPK与IBE一样基于标识体制,不需要第三方证明。CPK的数字签名和密钥交换是同一运行体制,只需少量公共参数,因此CPK优于IBE,不需要在线密钥服务器的支持。[7]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