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斑趾弄蝶

一种蝴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斑趾弄蝶
Remove ads

三斑趾弄蝶(学名:Hasora badra,又名豆弄蝶、铁灰绒毛弄蝶)在台湾又名铁色绒弄蝶,是属于弄蝶科的一种蝴蝶,是趾弄蝶属的一种,也是其模式种[1]。广泛分布于东洋界东南亚南亚各地,模式产地为印尼爪哇岛[2]

事实速览 三斑趾弄蝶, 保护状况 ...

成蝶出没于低至中海拔地区之森林及湿地,活跃于朝夕时分,尤其阴天。幼虫的寄主豆科植物。[3][4]

Remove ads

语源

在台湾以外汉语使用地区,中文名称“三斑趾弄蝶”源于雌蝶前翅三枚半透明米黄色斑。在台湾使用的中文名字“铁色趾弄蝶”则源于此种翅膀腹面有像刚锻造出来的铁器表面的蓝紫光泽。[5]

分布

中国(江西海南广西云南香港)、台湾、日本(西表岛)、印度缅甸越南老挝泰国斯里兰卡、菲律宾(巴拉望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3][6]

形态

幼期

卵呈扁球形,直径约0.8毫米,高约0.5毫米,乳白至淡黄色,有光泽,有13-15条纵脊。[5][6]

幼虫共有5个龄期。1至4龄头部黑色,体色浅黄色,背中央有4条黄白色细纵线,胸部有黑色横条纹,每个腹节有几个横条纹,第2、第4、第6、第8腹节两侧有明显的黑斑,气门黑色。第5龄头部桃红色,头前方有3个明显的黑色大圆点,单眼黑色,体色体部黄褐色。[5][6]

蛹头部中央有1发达的鼻状突起。体米黄色,头部后缘中央,中胸前,后缘中央,翅基部有黑色斑点,气门黑褐色。体表被有霜状的代谢物。化蛹于寄主植物或附近其他植物叶片所做的巢中。[5][6]

成虫

Thumb
金属般紫褐色的翅膀

前翅长20-24毫米。触角长14毫米,暗褐色。下唇须第2节发达,竖立,下方与前方黄褐色。前翅翅形近于直角三角形,外缘稍微呈弧形。后翅修长,略呈椭圆形,后端有明显的叶状突。前后翅外缘毛基部褐色,端部灰白色。雌雄斑纹明显相异。[3][6]

雄蝶前翅黑褐色,无斑纹;腹面颜色不均一,从Cu1脉近基部到臀角内侧有1大的灰白色斜斑纹,从翅前缘到M3脉有1条黑褐色与外缘平行的模糊宽斑带,到M3脉后曲折到翅臀角上方,达外缘。后翅正面黑褐色,无斑纹;腹面褐色而泛紫色,中室端有1小白斑,臀角斑明显黑色,臀角上方有“✓”形白纹。[3][6]

雄外生殖器背兜不发达,前伸,背面观前缘稍凹入。钩形突背面观端部分为2叉,有发达的侧突起。颚形突发达,向后伸过钩形突中凹。囊形突向上弯曲,端部稍膨大。抱器瓣形状极不规则,抱器端二瓣型,端瓣长三角形,顶端指向后下方,背瓣远短于端瓣,末端向上与向下各伸出1突起。阳茎直,约为抱器瓣下缘长的1/2。[6]

雌蝶前翅正面基部黄深褐色,端部深褐色,亚顶区有3个白色小斑,中室端,m3室及cu1室各有1大的黄色透明斑;腹面除与正面同样的斑外,cu2室有黄白色斑纹,后缘黄白色。后翅正面深褐色,无斑纹;腹面中室端有1小白斑,臀角上方有1淡黄色“✓”状纹,有明显的黑色臀角大斑。后翅臀角瓣突出较雄性的长,呈短尾状。雄蝶翅面缺乏浅色斑纹,雌蝶则在前翅翅面具有三枚半透明米黄色斑,翅顶附近也有同色小斑纹。[3][6]

Remove ads

习性

Thumb
雌蝶产卵

一年多代,世代重叠。成蝶出见于海拔0-1000米高之湿地平地、低山地树林及森林边缘,沿海森林附近的草地、民居、农田周围的湿地等长有寄主植物的环境。活跃于朝夕时份,尤其阴天。成蝶飞行快速,飞行高度一般于视平线以下的草丛之上。好访花,尤其鬼针草属植物。停栖时翅膀合起。[3][4]

雌蝶在寄主刚抽出新芽时就在复叶间产卵,卵单产,以让幼虫孵出后能赶上叶片生长的时机,爬到嫩叶中肋把叶缘用丝黏成水饺状的虫巢,当叶片开始变硬时,幼虫也长成肥胖的终龄幼虫,不久幼虫就把变硬的叶片黏合,自己躲在虫巢里化蛹。[5]

幼虫的寄主豆科植物,包括:[3][6][7][8]

更多信息 鱼藤属 Derris, 崖豆藤属 Millettia ...
Remove ads

亚种

参见

近似种:

参考

文献

Loading content...

外部链接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