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Facebook-剑桥分析数据丑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Facebook-剑桥分析数据丑闻
Remove ads

Facebook-剑桥分析数据丑闻,是指在2010年代,英国剑桥分析公司(英语:Cambridge Analytica)在未经使用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收集了数千万名Facebook用户的个人资料,用于政治广告投放[1]

Thumb
剑桥分析公司和Facebook产品的用户

这些资料是透过一款名为“This Is Your Digital Life”的应用程序收集的,该应用程序由资料科学家亚历山大·科根Aleksandr Kogan)及其公司Global Science Research于2013年开发[2]。这款应用程序透过一系列问题建立使用者的心理轮廓,并利用Facebook的开放图谱平台(Open Graph)收集使用者Facebook好友的个人资料[3]。该应用程序搜集了多达8700万个Facebook账号的资料[3]。剑桥分析利用这些资料协助2016年总统竞选,支援泰德‧克鲁兹英语Ted Cruz 2016 presidential campaignTed Cruz)和唐纳德‧川普Donald Trump)的阵营[4][5]。剑桥分析也被广泛指控干预英国去留欧盟公投,尽管官方调查承认该公司“除了初期的一些调查”外并未涉入更多,且“没有重大违规行为”发生[6][7]

2018年3月,《卫报》与《纽约时报》透过剑桥分析前员工克里斯托弗·怀利Christopher Wylie)的访谈揭露了资料滥用的资讯[8]。Facebook为此道歉,而执行长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于2018年4月在美国国会作证[8][9]。2019年7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宣布将对Facebook处以50亿美元罚款,原因是其隐私违规行为[10]。2019年10月,Facebook同意支付50万英镑罚款给英国资讯专员办公室英语Information_Commissioner's Office,因其让用户资料面临“严重风险”而被处罚[11]。剑桥分析于2018年5月申请破产保护[12]

其他广告公司多年前便已施行各种形式的心理目标锁定技术,而Facebook早在2012年就已申请类似技术的专利[13]。然而,剑桥分析的作法及其高知名度客户——包括川普总统竞选团队与英国的Leave.EU英语Leave.EU运动[14]——将学者们长期警告的心理目标锁定问题推向公众视野[13]。此丑闻激起公众对隐私及社群媒体对政治影响的高度关注。网络上标签#DeleteFacebook甚至在Twitter上成为热门话题[15]

Remove ads

概述

亚历山大·科根是一位在剑桥大学的资料科学家,他被剑桥分析公司,(SCL Group的分支机构)聘用,开发一款名为“This Is Your Digital Life”(有时也写作“thisisyourdigitallife”)的应用程序[16][17]。剑桥分析公司随后安排了一个知情同意的流程,让数十万名Facebook使用者同意完成一份问卷调查,并以报酬换取资料,声称仅用于学术研究[16][18]。然而Facebook不只让应用程序搜集受访者的个人资料,连受访者的Facebook好友资料也一并搜集[16]。于是剑桥分析公司得以取得数百万Facebook使用者的资料[16]

剑桥分析公司搜集个人资料的事件,最早由英国《卫报》(The Guardian)记者Harry Davies于2015年12月首度爆料。他指出剑桥分析公司为美国参议员Ted Cruz竞选团队工作,透过未经同意从数百万人Facebook账号撷取资料[19]。之后,2016年11月《纽约时报周日评论》(New York Times Sunday Review)记者McKenzie Funk继续报导[20],2016年12月,瑞士杂志《Das Magazin》由Hannes Grasseger及Mikael Krogerus撰文(后由《Vice》翻译发表)[21],2017年2月《卫报》记者Carole Cadwalladr开始调查[22],2017年3月,《The Intercept》记者Mattathias Schwartz也陆续揭露此事[23]。根据PolitiFact,川普在他的2016年总统竞选中,于9月、10月和11月付酬剑桥分析公司,获得有关美国人政治偏好的资料[24]

在2018年3月爆出一名吹哨者的身份后,资料外泄事件达到高峰。这名吹哨者是前剑桥分析员工克里斯托弗·怀利,他曾是2017年由Cadwalladr在《观察家报》发表头条为“The Great British Brexit Robbery”文章的匿名消息来源[18]。Cadwalladr花了一年时间与Wylie合作,鼓励他出面当吹哨者[25]。后来,因为《卫报》和《观察家报》遭剑桥分析法律威胁,她引入英国Channel 4新闻和《纽约时报》参与报导[26]。而Kogan更改名字为Aleksandr Spectre,成立令人印象深刻的“Dr. Spectre”身份,为事件增添谜团与吸引力[27][28]

Remove ads

后续影响

这起丑闻引发了公众对社交媒体泄露个人隐私的担忧,以至于Twitter上有人发起#DeleteFacebook运动[15]罗素兄弟便以此次丑闻为题材拍摄了一部电影,该电影由保罗·彼特尼主演[29]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