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IRIS-T短程空对空导弹
短程空對空飛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IRIS-T导弹(英语:Infrared Imaging System Tail/Thrust Vector-Controlled,直译:“红外线成像系统/尾部推力矢量控制”)是一款欧洲多国合作研发的第五代红外线制导空对空导弹,[22]并具有地对空导弹的型号。它也有AIM-2000的别称。[23][24]
IRIS-T导弹诞生于90年代,德国与多国合作研发一款短程红外线制导空对空导弹,旨在将当时北约国家使用的旧式AIM-9响尾蛇导弹逐步汰换为新式导弹,且能直接沿用前者的发射系统。[25]2005年12月,量产的IRIS-T空对空导弹首先交付给德国空军。此导弹使用的红外线成像智慧制导头及推力矢量控制技术成为名字IRIS-T的由来。[26]
2008年后,IRIS-T防空系统迅速问世,使用原版空对空导弹的短程IRIS-T SLS防空系统于2015年部署,使用新型IRIS-T SL导弹的中程IRIS-T SLM防空系统于2022年部署。俄乌战争期间德国向乌克兰提供多组IRIS-T防空系统,可用于对抗3M-54口径巡航导弹等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27][28][29]
Remove ads
历史
IRIS-T导弹的起源可追溯至1968年霍克·西德利飞机公司的追迹犬导弹研发计划(后更名为SRAAM)。北约国家总结越战中的空战经验,发现当时以AIM-9响尾蛇导弹为主的早期红外线制导空对空导弹面临两个问题:制导头视野狭窄使目标容易通过横向机动逃出视野外;火箭燃料用完后导弹机动能力将急遽降低。为此新的追迹犬导弹将需要具有能灵活转动的制导头及高机动能力,此导弹将使用新型制导头,并于尾部喷管装上6片扇叶,通过调整特定方向扇叶的开合以调整喷气推力方向,以获得强大的横向机动能力,这使追迹犬成为最早采用推力矢量控制设计的导弹。[30]1972年,英国国防部与霍克·西德利飞机公司签署第一份SRAAM导弹的采购合约,然而在1974年,英国将用于此合约的预算转移为天闪空对空导弹的研发资金,而使SRAAM导弹降级成技术展示项目。[30][31]
1980年,美、英、德、法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以合作开发新型空对空导弹,美国负责名为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的项目,以取代中程半主动雷达制导的AIM-7麻雀导弹,欧洲三国组成的团队则开发名为先进短程空对空导弹(ASRAAM)的项目,以取代短程红外线制导的AIM-9响尾蛇导弹,最后两边再互相采购彼此的新型武器。法国虽然签署了该备忘录,但仍于1982年委托马特拉开发一款兼顾短程空中格斗及中程视距外作战能力的空对空导弹,即后来的云母导弹。欧洲团队的主要领导者英国贝宜动力公司和德国博登湖设备技术有限公司为此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并各自承担42.5%的工作量,剩余的加拿大占10%、挪威占5%。美国将这种导弹的国内版本命名为AIM-132 ASRAAM。此后博登湖设备进行新型红外制导头的开发,贝宜动力则负责其他部分,英国为贝宜动力重启了SRAAM导弹的部分项目,并将技术资料及经验大量运用到此开发项目上。[32]
然而,在80年代苏联迅速衰弱及欧洲经济复苏后,欧美国家之间的工业界角力迅速白热化,进而导致合作企划濒临破局。1987年,美国要求ASRAAM导弹必须使用AIM-9响尾蛇导弹的挂架、而非欧洲团队新研发的导弹支援设备(Missile Support Unit),这种设备是一种安装于挂架上的适配器,内建欧洲战机头盔瞄准系统的电子界面和制导头冷却设备,可使多种飞机仅通过最低限度的改造便能使用ASRAAM导弹。在更改设计后,美国又迫于国内军事工业界的压力,要求欧洲盟友认购部分开发中的AIM-9X响尾蛇导弹订单,否则美国可能会改采购AIM-9X导弹以满足国内军事企业的订单要求。[33]
西德国防部在80年代末委托IABG测试公司调查在存在现代空中预警机、雷达感测器和远程导弹的情况下,双方军机接近至视距内的可能性。结果大量的模拟数据证明此几率相当大:由于现代飞机的隐形技术不断进步,在当时空中情势不明确、具有大量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型号的飞机、并且识别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飞行员通常难以避免与已侦测但未正确识别的战机接近至视距内。[34]这与ASRAAM导弹不断提升发射距离,以将目标于视距外摧毁的发展方向产生鲜明对比。
由于西德认为ASRAAM导弹的作战理念已经过时,1989年7月西德退出ASRAAM计划,[35]而英国则决定独自领导团队研发出更先进的红外线制导头,1980年的谅解备忘录体系基本解体。[33][36]之后各国便各自专注于开发本国的空对空导弹,英国继续开发ASRAAM项目,法国专注于云母导弹项目,美国改投资国产的AIM-9X响尾蛇导弹,而德国则在数年后着手开发一款新型的导弹。[37]
Remove ads

1990年10月两德统一后,西德接收了前东德国家人民军空军装备的米格-29A战斗机以及R-73导弹。经过测试后,德国军方发现R-73导弹的性能比北约之前预估的要强大许多。它在所有性能参数上都远远优于当时的北约同类产品AIM-9L/M响尾蛇导弹,尤其是其有效射程、机动性以及高达±40°的离轴攻击能力。[34][38]
1995年,德国宣布开始研发新型导弹,并向数个国家寻求合作。1996年4月,在与意大利、瑞典、挪威、希腊和加拿大的谈判结束后,博登湖设备技术与伙伴国家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39]以此新型导弹作为台风战斗机及龙卷风战斗轰炸机的标准装备,并取代旧型号的AIM-9响尾蛇导弹。开发合约将于1996年下半年签署并于1997年开始研发,预计将于2002年进入量产阶段,德国承担其中50%约2650万德国马克的开发费用。签署前迪尔弹药系统公司已经完成了导弹原型的风洞测试,新导弹原型的尺寸与响尾蛇的尺寸相似,且机翼和尾翼布局也与响尾蛇后期型号相同。仅导弹尾部加大以容纳尾翼和推力矢量控制装置,这使导弹原型受到更大的空气阻力。[40]
1996年8月进入定义阶段后,由博登湖设备技术负责设计红外线制导头、瑞典萨博集团提供内置数字信号处理器、意大利亚利顿负责设计使用光纤陀螺仪的捷联式中途惯性导航系统、[41]阿莱尼亚·马可尼系统提供无线电近炸引信、希腊火药与弹药公司负责设计双层高爆破片战斗部、快意航空与挪威纳莫公司负责设计新型发动机、加拿大联合信号公司则负责设计尾部的飞行操纵装置,包括4片燃气管内的扰流片和4片尾翼。[2][42]1996年10月开始进行2次实弹测试,德国空军将IRIS-T的制导头改装于AIM-9响尾蛇导弹上,并由F-4幽灵II战斗机试射,而道尼尔SK6牵引式标靶则于前方5公里处释放,结果导弹在2次射击中都成功直击了飞行轴偏离高达50°的标靶。[40][43][44]1997年4月完成定义阶段。加拿大联合信号公司设法将导弹后部的直径缩小至平均值,从而避免风阻过大的问题。此外,翼面前缘的后掠角也更加明显。[45]1997年8月,合作国们签署承诺研发此项目的谅解备忘录。[21]1997年10月,荷兰皇家空军开始使用实验用IRIS-T导弹和头盔瞄准器试飞,为此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改写部分F-16战斗机的软件以兼容IRIS-T的系统。[34][46]德国和合作国家的国会预计于11月全数批准进入开发阶段。[47]1997年12月初,德国联邦议院批准于未来使用新型的IRIS-T导弹取代现役的AIM-9L响尾蛇空对空导弹。该年德国已出资5亿德国马克于此项目,并占有46%的份额,另外意大利占20%、瑞典18%、希腊8%、加拿大4%和挪威3%。1998年,IRIS-T正式进入开发阶段,并预计于2003年开始交付第一批装备。该导弹与响尾蛇导弹兼容,能够使用相同尺寸的发射挂架,并出于向下兼容的目的,在数码界面以外也添加为旧型号战机准备的模拟界面。[46]
2000年代中期,博登湖设备技术开始研发基于IRIS-T导弹的小型化地对空导弹版本,即LFK NG导弹,由联邦国防技术和采购办公室资助并积极寻找合作伙伴。该导弹是为虎猫自行防空系统开发的地对空导弹,但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系统,如虎式直升机的空对空导弹挂架。[48]2000年和2002年,LFK NG导弹在萨丁尼亚岛的萨尔托迪奎拉试验场试射。[49]
2000年10月17日至23日,希腊空军的F-16战斗机发射了第一枚IRIS-T导弹,[34]并于后续进行于亚音速、超音速下对高横向加速度目标的射击试验,此前的发射测试仅使用无制导头的导弹。[50]2000年11月,瑞典空军在维德塞尔导弹试验场试射IRIS-T时,发现导弹在短距离飞行后发动机会将燃气舵推出弹体。经调查后发现燃料室内衬与发动机外壳分离,导致压力过大而让导弹于飞行中解体。[51]2001年初,德国和希腊各自向德国及意大利的飞机公司支付6140万及数百万欧元,以将IRIS-T导弹的系统与台风战斗机和F-16战斗机整合。[52]2001年7月,安装先进自动驾驶仪的IRIS-T导弹完成试射,并开始测试最大上升迎角和最大横向加速度的性能。[44]
2002年初,一架F-4F战斗机向迎头飞行的Mirach 100/5靶机发射IRIS-T导弹,以测试其拦截低讯号目标的能力。4月至5月,IRIS-T导弹成功击中以最大横向加速度回避同时发射热诱弹的靶机,[49]证明IRIS-T的重大缺陷已成功修正。在2001、2002年之交的股份重新分配中,加拿大退出计划,[53][54]并由欧洲战机公司西班牙分部接手,西班牙为开发团队中唯一使用F/A-18C黄蜂式战斗攻击机的国家。2003年2月至4月,德国与其他合作国家签署采购计划,合约总金额为10.7亿欧元。[26][55][56]
2003年10月,无装药的IRIS-T导弹在测试中进行了7次试射,每次都成功直击Mirach 100/5靶机。2004年初,IRIS-T导弹开始挂载于台风DA7型战斗机上进行测试,并预计于2006年正式列装于各使用国的台风战斗机。2005年初,各合作国家签署了总计约4000枚导弹的采购合约。IRIS-T导弹预计将可挂载于F-16战隼战斗机、JAS 39狮鹫战斗机、台风战斗机和龙卷风战斗轰炸机上使用。德国承诺采购1,250枚导弹、西班牙承诺订购700枚,并预计花费2.91亿欧元。[57]2005年12月,德国联邦国防军空军首先在罗斯托克-拉格机场接收第一批量产型IRIS-T空对空导弹。[58][59]2007年6月12日,一架JAS 39狮鹫战斗机在维德塞尔导弹试验场首次发射了量产型IRIS-T导弹。[60]
2007年5月,德国联邦国防技术和采购办公室与迪尔防务签订一份价值1.23亿欧元的合约,以开发IRIS-T空对空导弹的地对空导弹版本,即后来的IRIS-T SL导弹。[61]2008年3月3日,使用原版空对空导弹的IRIS-T SLS防空系统于南非的丹尼尔·奥弗伯格测试场首次试射,并成功命中回避中的靶机,该次试射使用的雷达系统为萨博长颈鹿AMB雷达,可搜索100公里内、20公里高的空中威胁,并可自动追踪150个目标。[62]2009年2月又签订了另一份合约,以将IRIS-T防空系统与即将推出的中程扩展防空系统整合。[61][63]2012年12月,新型IRIS-T SL导弹于南非的丹尼尔·奥弗伯格测试场首次试射。[64]2014年1月14日,装备IRIS-T SL导弹的IRIS-T SLM防空系统于丹尼尔·奥弗伯格测试场试射,并邀请来自16国共90名国际专家和军事代表参观。该防空系统使用模块化设计及开放系统架构,能与多种型号的雷达、电子系统整合。该次试射的防空系统由CEA科技的CEAFAR雷达车、迪尔防务的IRIS-T SLM导弹发射车和奥瑞冈天空大师战斗管理系统组成。[65]2015年1月,IRIS-T SLM防空系统在丹尼尔·奥弗伯格测试场完成性能测试。[66]
Remove ads
设计理念
冷战中期的短程红外线制导空对空导弹是战斗机于缠斗中使用的主要武器。虽然早期型号只能从敌机的后方才能成功锁定目标,但后来具有全方向攻击能力的AIM-9L响尾蛇导弹改变了这个情势。L型号的响尾蛇导弹能在有限的距离内成功锁定并追踪迎面而来或侧面的敌机。这使得福克兰战争中的响尾蛇导弹命中率达到了73%,比起旧型号响尾蛇在越战期间的15%命中率有了相当卓越的提升。但战斗机生产商为此开发出了热诱弹来应对,导致十多年后的海湾战争中响尾蛇导弹的命中率回落至23%。[67]因此,AIM-9X、ASRAAM等现代红外制导导弹开始使用能够区分热诱弹和攻击目标轮廓的红外线成像制导头。不过后来战斗机生产商又着手开发一种能发射红外线波束,以致盲导弹制导头的软杀伤主动防御系统,称作定向红外线对抗措施,为此IRIS-T需强化反现代红外线对抗措施的能力。
同时红外线制导导弹的锁定范围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早期的红外线制导导弹只能捕获和跟踪于制导头前方狭窄区域内的目标,然而R-73导弹的出现使情势发生改变:装载R-73导弹的飞行员可使用头盔瞄准器辅助导弹锁定与飞机飞行轴呈45°内的目标。这意味着如果飞行员扭头瞄准目标并发射导弹,导弹将可接收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的定位信息调头攻击侧面的敌机。发射平台和导弹也通过数据链路交流信息,使飞行员能通过头盔瞄准器制导导弹,或在导弹远离到接收不到机载雷达的定位信息后,朝最后一次接收之定位目标的预测弹著点做惯性导航。此类型中机动能力极高的导弹甚至可以打击正后方的目标,从而获得全域攻击能力。[34][68]
IRIS-T导弹可接收机载雷达、前视红外线系统及威胁警告系统的提示讯号,使其可用于拦截被导弹接近警告系统定位的空对空及地对空导弹。[68][69]其中台风战斗机的禁卫军防御辅助系统使用的导弹接近警告系统便属于一种主动毫米波脉冲多普勒雷达,可主动定位迫近台风战斗机的导弹。[70]
Remove ads
导弹性能

相较于着重在超视距作战能力的英国ASRAAM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71]IRIS-T导弹更着重于缠斗中的表现。[21]IRIS-T的红外成像制导头使用与其他现代红外线成像制导导弹不太相同的运作方式。如AIM-9X导弹和ASRAAM导弹使用焦平面阵列中的凝视阵列产生红外线成像来识别目标。导弹追踪的过程中128×128像素的制导头将持续指向目标,使它们容易受到定向红外对抗措施影响。另一方面,IRIS-T的红外线成像制导头则使用线性扫描阵列。[40]阵列上排成一排的感测器通过一组镜面快速单轴扫描镜头以接收红外线讯号,再将连续的类比讯号以处理器制作出完整的图像,因此制导头的阵列同一瞬间只能看到一小部分图像。博登湖设备技术公司声称此种设计的成本仅为凝视阵列的五分之一,且启动时较低的产热率可降低制导头过热对红外线制导的干扰,有效延长制导头启动时间并节省冷媒。[40]尽管采用这种设计,IRIS-T仍具有±90°的离轴攻击能力及高跟踪率。[21]IRIS-T采用128×2像素锑化铟[72]双色线性阵列,每个感测元件的角分辨率都在毫弧度范围内,[21]通过快速扫描以构建128×128像素图像。IRIS-T安装的智慧图像处理软件可识别图像中的热诱弹并忽略它们,从而获得高度反红外线对抗措施能力。[22][73]即使定向红外线对抗措施尝试发射红外光束致盲摄影机镜头,也只有当干扰波源与机械扫描频率吻合时才会成功干扰制导头。[74][75]博登湖设备技术的行销经理格哈特·杜斯勒(Gerhard Dussler)声称如有必要,IRIS-T导弹将会自动切换为类似反辐射导弹的干扰源归向模式并飞向发射波束的干扰设备。[74]IRIS-T也具有一个储存多种已知军机8个角度图像的目标数据库,以用于准确识别目标。导弹将比对红外线图像与数据库中的军机,并朝该型军机的脆弱点攻击。[69]
与AIM-9M响尾蛇导弹相比,IRIS-T导弹具有较好的反电子、红外线对抗措施能力。[76]由于使用更先进的红外线制导头,使IRIS-T导弹拥有5到8倍AIM-9L响尾蛇导弹的前向锁定范围,[13]以及3到4倍AIM-9M响尾蛇导弹的目标锁定范围。[21]同时制导头也使用具有更高讯噪比的调频法处理目标的位置讯息,使IRIS-T相较于早期的调幅法,在接近目标时更不易累积噪声。[72]IRIS-T可使用发射后锁定红外线制导模式,且由于机动力很高,使飞行员能使用头盔瞄准器锁定后方目标,并让IRIS-T导弹调头攻击于后方追击的敌方战机。[10][26]发射后,IRIS-T导弹可以在2个足球场大的空间内转弯180°。从导弹发射、调头到通过制导头捕捉到位于90°方向的后方目标仅需0.5秒。[74]迪尔BGT防务公司曾使用3种水果的大小描述IRIS-T导弹的机动性及转弯半径:“如果将AIM-9响尾蛇导弹的转弯半径比拟为西瓜的半径,则R-73导弹为一个苹果,IRIS-T导弹为一个李子。”[77]由于R-73导弹可以以60g的横向加速度飞行,[40]IRIS-T导弹应该可以达到超过60g横向加速度的水平。丹尼尔航天亦宣称许多现代短程空对空导弹都能承受100g以上的横向加速度。[78]
IRIS-T导弹与许多广泛使用的电子系统相容,例如:SKYWARD-G红外线搜寻追踪系统、欧洲战机海盗红外线系统、前视红外线系统、JHMCS头盔瞄准系统和Link 16战术数码信息链路。[73]并且制导头也可接收来自雷达、头盔显示器、红外线搜寻追踪系统、导弹接近警告系统及数据链路的目标提示讯息。[68]另外IRIS-T空对空导弹采用μ合成方法设计的强健控制飞行自动驾驶仪,在整个飞行包络线内根据动态压力调整飞控系统以提升强健控制能力,让IRIS-T导弹在各种飞行条件下的姿态稳定性及机动性能提高。[79]
IRIS-T导弹能够拦截快速移动的小型目标,例如各式导弹、无制导火箭弹、无人机和巡航导弹。[10][68][80]为了提高杀伤目标的几率,IRIS-T导弹配备了主动无线电近炸引信。[81]而IRIS-T SLM的地对空型号导弹加大了导弹弹体及火箭发动机以提升作战范围,并特别强化打击战机、直升机、巡航导弹、空对地导弹、反舰导弹及反辐射导弹的能力,即使针对极短程至中程的小型目标也有很高的杀伤效率。[82]
2016年9月,挪威皇家空军测试了一款迪尔BGT防务开发的空对地型IRIS-T导弹,以检验新型IRIS-T导弹于F-16AM多用途战机上锁定、跟踪及攻击小型快速舰艇目标的能力。[83]该空对地型号导弹保留了相同的标准IRIS-T空对空导弹硬件配置,包括高爆战斗部和红外制导头,但使用新的软件扩充功能以获得对地打击能力,[73][84]此软件提供了锁定、跟踪和攻击单个地面目标(如船只、小型建筑物和车辆)的能力。[85]
Remove ads
衍生型号
IRIS-T SLS为使用标准IRIS-T空对空型号导弹的防空系统,[62]IRIS-T空对空导弹仅需改写内建的软件即可用于IRIS-T SLS防空系统,[86]但由于从地面发射,使得导弹的射程从25公里降低至12公里,最大射高为6到8公里,导弹的最高速度下降至2马赫,且平均速度仅每秒400米。[87]由于垂直发射,使得此型号具有1公里范围的射击死角。[15]地面发射的IRIS-T导弹可接收由雷达传送的目标三维座标,并在无锁定目标下发射,在到达适当高度时再开启制导头搜索目标的预测位置。[88]2018年,迪尔防务于柏林航空展上展出一台集成4联装IRIS-T SLS导弹发射器及一台萨博长颈鹿1X雷达的Bv410全地形车。
瑞典将IRIS-T系列导弹命名为rb 98(直译:机器人98)。[89]2013年,瑞典与迪尔BGT防务签订合约以预定一批IRIS-T SLS防空系统。[90]2019年,瑞典部署了IRIS-T SLS防空系统,以取代旧式的RBS 70导弹系统,该防空系统被命名为Eldenhet 98(elde 98,直译:火力单元98),与2018年柏林航空展上的Bv410全地形车外观相似,但前车厢上并未安装萨博长颈鹿1X雷达。[86][89][91]
挪威陆军向孔斯贝格国防与航空航天订购了以NASAMS的指挥和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机动陆基防空系统”。[92]该系统包括迪尔防务的IRIS-T SLS履带式导弹发射车及威贝尔科学公司的SLAMRAAM高机动车,SLAMRAAM高机动车可发射AIM-120导弹、AIM-9X导弹或用于安装雷达。首批装备计划于2023年交付,包括6辆集成4联装导弹发射器及1台威贝尔XENTA-M雷达的改装M113F4装甲运兵车。[93][94]2023年6月,荷兰国防部宣布将订购一批ACSV装甲战斗支援车的防空型号,可发射AIM-9X响尾蛇导弹及IRIS-T空对空导弹。[95]
2022年,迪尔防务于欧洲国际防务展上展出名为IRIS-T SLS Mk. III的新型防空系统。该防空系统为一辆集成4联装IRIS-T SLS发射器、亨索尔特Spexer 2000型3D主动电子扫描阵列雷达,以及一挺安装于遥控武器系统的0.50口径重机枪的改装莫瓦格鹰式6轮装甲车,Mk. III的车身防护力为1级STANAG 4569防护标准,并可通过加装装甲套件升级至3级防护标准。[16]由于该车集成导弹发射器、雷达、感测器及C2指挥系统,使其可作为防空系统独立作战。[96]
2025年2月,新闻揭示德国援助乌克兰的IRIS-T SLS防空系统为2台集成了SLS导弹发射器的意大利欧霸4×4卡车,并由泰雷兹TRML-4D机动雷达车辅助制导导弹。[97]
-
配备长颈鹿1X雷达和IRIS-T SLS发射器的Eldenhet 98自行防空车
-
荷兰的PMMC G5防空车,可发射IRIS-T导弹
-
配备亨索尔特Spexer 2000型3D主动电子扫描阵列雷达和IRIS-T SLS发射器的IRIS-T SLS Mk. III自行防空车
-
于乌克兰服役的IRIS-T SLS导弹发射车
Remove ads

IRIS-T SLM为使用IRIS-T SL地对空型号导弹的防空系统,射程为40公里,最大高度为20公里。IRIS-T SL(Surface-Launched,地表发射)地对空导弹原先作为爱国者导弹系列中程扩展防空系统(MEADS)的次要弹种开发。与原版IRIS-T空对空导弹不同,地对空型号导弹的弹体更长,且火箭发动机直径增加了25毫米,达到152毫米,导弹弹头前端具有一个抛弃式的尖头风帽以减少风阻。IRIS-T SL导弹于飞行中途使用GPS辅助惯性导航系统,并在最初阶段由地面火控雷达的数据链路进行指令制导,在最后阶段时风帽将脱落并露出红外线制导头,以启动末端红外线成像制导模式。[98][99]
IRIS-T SLM防空系统由3至4台导弹发射车、1台后勤支援车以及1台可部署在最远20公里的独立指挥车组成,每台发射车装载8枚导弹,指挥车可与多台雷达车集成,能够同时发射和辅助所有导弹跟踪多个目标。[27][100]IRIS-T SLM防空系统可与其他前视红外线系统、光电瞄准系统及相控阵雷达集成,例如亨索尔特的TRML-4D雷达、泰雷兹集团的Ground Master 200 MM/C雷达、CEA科技的CEAFAR雷达和萨博集团的长颈鹿4A搜索雷达。[81]2019年,集成洛克希德·马丁的Skykeeper作战指挥车、[101]萨博长颈鹿4A雷达车和迪尔防务IRIS-T SLM导弹发射车的“猎鹰”(Falcon)陆基防空系统于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上展示。[102][103][104]
埃及订购了迪尔防务IRIS-T SLM导弹发射器、亨索尔特的TRML-4D雷达以及空中客车国防航天的Fortion IBMS战管火控站,[105]并全部安装在曼恩8×8军用卡车上以实现机动化,该订单于2021年12月获得德国政府批准。[106]埃及后续又进一步下了一批订单,包括亨索尔特的TwInvis无源雷达、[107][108]IRIS-T SLS导弹发射器和IRIS-T SLX远程防空系统。[18][109][110]无源雷达可以通过分析外部无线电和电视讯号的反射来探测敌机,从而使其在有源雷达难以发挥作用的城市地区发挥作用。[111]
2024年3月12日,迪尔防务与美国诺斯洛普·格鲁门签订一份谅解备忘录,以合作将IRIS-T SLM防空系统与美军的“整合防空与导弹防御作战指挥系统”(IBCS, Integrated Battle Command System)集成。[112]4月12日,迪尔防务透露正在将IRIS-T SL导弹与Mark 41垂直发射系统整合。[113]
IRIS-T导弹的空对地版本与空对空版本的唯一区别是安装新的扩充软件,以提供额外的对地攻击能力。该软件性能已经过挪威皇家空军测试。[83][84]
2024年6月,迪尔防务透露他们正在开发IRIS-T空对空导弹的第二批次型号(Block 2),该型号将装备新的制导头、电子设备和数据链路功能。[114]
2022年,迪尔防务宣布将与三位合作伙伴(亨索尔特、ESG和罗德史瓦兹)共同倡议未来空战系统,并为此开发IRIS-T空对空导弹的次世代型号IRIS-T FCAAM(Future Combat Air-to-Air Missile,未来作战空对空导弹),迪尔防务公司宣称该导弹属于第六代红外线制导空对空导弹,与原版IRIS-T导弹相比,此导弹的不同之处包括将大多数导弹的圆柱型弹身改为具有隐形技术的多边柱形、双向数据链路、使用多光谱段智慧成像制导头、AI优化目标辨识与选择攻击点、基于网络的集群作战系统、根据目标状态自主切换制导模式、以及曾用于LFK NG导弹的多段式脉冲火箭发动机技术。[115][116]
IRIS-T SLX为远程版防空系统,使用与前代IRIS-T SL导弹不同的新型地对空导弹型号,具有红外线、主动雷达双模式制导头,射程提高至80公里,最大高度为30公里。[17][18]迪尔防务声称此型号约可在4年内研发完成,导弹能直接由IRIS-T SLM导弹发射车发射,且每套防空系统仅需50~60名士兵即可操作。[117]这款导弹将能用于拦截防区外打击武器。[114]此型号截至2024年6月仍在开发中。[118]
此型号导弹诞生于欧洲第一个防御高超音速威胁的计划“超高音速防御”(HYDEF, Hypersonic Defence),该计划由来自7个欧洲国家的13家公司组成。2022年7月,HYDEF参加了一项全大气层范围防空武器的开发案,并战胜了竞争对手赢得欧洲范围内的招标。2023年10月31日,西班牙导弹系统(西班牙语:Sistemas de Misiles de España,由机械及工程公证公司、GMV和森纳航天组成)和迪尔防务公司与联合军备合作组织签署合约,此项目正式启动。[119]HYDEF导弹的作战范围为100公里,最大射高为50公里。[19]
2024年柏林航空展上,迪尔防务公司透露他们正在开发一款双节导弹来拦截超高音速武器。此导弹将由一节作为发动机的助推器和一节用于直击目标的弹头组成,能攻击最远100公里距离、50公里高度的目标。[117]
IDAS导弹(英语:Interactive Defence and Attack System for Submarines,直译:“潜艇互动防御与攻击系统”)是IRIS-T导弹的潜射防空导弹版本,专为德国海军的新型212A级潜艇开发。IDAS导弹主要用于打击反潜直升机、小型或中型水面舰艇,以及附近的陆地目标。IDAS潜射导弹可以接收雷达或声纳的定位信息,从鱼雷发射管发射并使用自动驾驶仪进行惯性导航,导弹将在射出一段距离后发动发动机并垂直转向窜出海面,在末端制导阶段再启动红外线制导头自动攻击目标。导弹和发射潜艇间以防水的光纤连接并进行数据交换,使潜艇人员可以从海面下发射IDAS导弹,并随时操控导弹改变目标或避免误伤。[120][121]
2008年5月29日,U-33号潜艇首次在波罗的海试射IDAS导弹。在水下的导弹成功从鱼雷管发射并击中空中的标靶。[122]2022年10月底,德国国防部原定采购IDAS导弹的计划因国会删减预算而中断。[123]
-
2008年TechDemo现场实机展演上的IDAS导弹模型
-
2012年柏林航空展上1枚IDAS及IRIS-T导弹的模型
LFK NG导弹是IRIS-T空对空导弹的小型化防空导弹版本,弹体全重只有IRIS-T空对空导弹的三分之一,由MBDA德国部门和迪尔防务为德国陆军开发,以取代准备退役的罗兰防空导弹,并作为德国SysFla国防计划的一部分装备于新开发的虎猫自行防空系统。然而LFK NG导弹最终于2011年由于德国国会大规模裁军,[124]陆军防空部队编入空军而取消研发,德国的防空武器改由使用短程FIM-92刺针导弹的虎猫自行防空系统和IRIS-T防空系统取代。[125]
作战纪录

2022年10月19日,乌克兰相关人士称IRIS-T防空系统在距基辅30公里的切尔尼戈夫州击落了1枚俄罗斯导弹。IRIS-T SL导弹残骸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流传,但没有证据表明德国IRIS-T SLM击落了这枚特定的导弹。[126]
2022年10月24日,乌克兰总理杰尼斯·什梅加尔在第5届乌克兰重建商业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德国的IRIS-T防空系统为迄今为止乌克兰军队中命中率最高的防空武器,可以成功摧毁90%的俄罗斯导弹。[127]2022年10月31日俄罗斯再次对乌克兰发动导弹袭击后,乌克兰空军表示IRIS-T防空系统在本次袭击的拦截成功率达到100%。[128]11月15日,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段影片似乎显示IRIS-T SL导弹击落了2枚巡航导弹。其中1枚巡航导弹可能是3M-54“口径”巡航导弹。[129][130]
2023年12月29日,乌克兰IRIS-T SLM防空系统的1辆TRML-4D雷达车遭到俄罗斯的制导炸弹袭击。[131]
2024年6月6日柏林航空展上,迪尔防务公司执行长赫尔穆特·劳赫宣称IRIS-T防空系统已在乌克兰击落240个目标,且命中率接近百分之百。[117]
使用国
IRIS-T空对空导弹作为多国联合开发研发的产品,在完成开发时已有多名客户预购了这款导弹。购买订单包括 德国1,250枚、
丹麦500枚、
希腊350枚、
意大利444枚[132]、
荷兰500枚、
西班牙700枚、
奥地利25枚。[133]后续订单包括
挪威150枚[134]、
南非25枚(作为A-Darter空对空导弹的临时替代品[135][136])及
巴西的10枚实弹和20枚训练弹。[137][138]
以下为更多使用国的清单。


德国
- 作为欧洲天空之盾倡议的一部分,德国于2023年6月以9亿欧元订购6组IRIS-T防空系统。[149]德国空军将于2024年接收第一组IRIS-T防空系统,到2027年将接收另外5组防空系统。[150]2024年4月30日德国军队官网的新闻稿表示空军的主要防空系统为IRIS-T SLM型号,并且陆军将于2024年重建防空部队。[151]2024年8月初,德国接收了第一套IRIS-T SLM防空系统。[152]
挪威
- 挪威正在发展本国的短程防空系统,该系统将使用部分NASAMS 3型系统及IRIS-T空对空导弹。[93]采购内容包括:
- 36枚用于防空系统的IRIS-T空对空导弹。
- 6台M113F4装甲运兵车装备4联装导弹发射器及1台XENTA-M雷达。
- 3台安装于悍马车车顶的4联装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或6联装AIM-120C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
- 1台使用NASAMS 3型的指挥控制车。
瑞典
- 瑞典将用于IRIS-T SLS防空系统的IRIS-T导弹称为Luftvärnsrobotsystem 98(lvrbs 98,直译:防空机器人系统98)。于2013年首次订购,第1组用于测试的系统于2016年交付。[153]该系统称为Eldenhet 98自行防空车,为一台整合了导弹发射器及火控系统的改装Bv410全地形车。[89][133]
乌克兰
- 德国向2022年遭到俄罗斯全面入侵的乌克兰提供一系列军事援助。
- 2023年11月23日,德国国防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作为军事援助计划的一部分,德国将于2025年起再向乌克兰援助4组IRIS-T SLM防空系统。[161]
拉脱维亚及
爱沙尼亚
- 2023年5月,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宣布联合采购IRIS-T SLM防空系统。[162]拉脱维亚于2023年11月30日正式签署了价值约6亿欧元的IRIS-T SLM合约,预计于2026年交付第一批IRIS-T SLM防空系统。[163]
斯洛文尼亚
- 2023年,2组IRIS-T SLM采购案处于最后阶段,合约价值2亿欧元。[164]2024年1月25日,斯洛文尼亚与迪尔防务正式签订协议,以采购1组IRIS-T SLM防空系统。[100]
荷兰
- 2023年6月,荷兰国防部宣布将订购一批防空型号的ACSV装甲战斗支援车,可发射AIM-9X响尾蛇导弹及IRIS-T空对空导弹。[95]
罗马尼亚
- 2023年11月23日,罗马尼亚宣布将投入38.5亿欧元的资金采购41组中短程防空系统,目前主要的投标者为孔斯贝格国防与航空航天的NASAMS、迪尔的IRIS-T SLM、MBDA法国部门的云母垂直发射防空系统和韩华集团的KM-SAM防空系统。[170]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