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M1式240毫米榴弹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M1式240毫米榴弹炮(英语:240 mm howitzer M1),昵称“黑龙”(英语:Black Dragon),是一种曾在美国陆军服役的榴弹炮。M1式240毫米榴弹炮是设计用来取代于美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且已过时的M1918式240毫米榴弹炮,M1918式于1911年由法国设计。美军自1934年起开发新型240毫米榴弹炮,原型在1940年4月完成,美国原计划于1941年起淘汰M1918,但实际上火炮制式化量产要到1943年5月才颁布。240毫米榴弹炮是美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使用过最具威力的火炮,可将360磅(160公斤)的高爆弹发射至25,225码(23公里)之外。除了将战舰舰炮改装成的列车炮与岸防炮外,这是美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拥有的射程最远的火炮,这种火炮是野战炮兵用来摧毁像是齐格菲防线等加强防御的据点。它被设计成可与长射程的M1 8吋炮共用运输工具与炮架。
Remove ads
![]() | 此条目的语调或风格或许不适合百科全书。 (2012年5月23日) |
目前,240毫米榴弹炮仍在中华民国陆军中服役,惟其已转为后备使用,主要部署于马祖前线的加强碉堡内,可在战时于碉堡内射击,保护炮兵以及火炮的安全。
Remove ads
服役
M1式240毫米榴弹炮非常适合用来摧毁加固的目标,像是重型水泥防御工事;但是分离运输状态的240榴弹炮要完成组装标准需要8小时,这也限制了本型武器在运作上的灵活度。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首度运用它的场合是1944年1月美国第5军团登陆意大利安济奥滩头后,在1944年4月起以8吋加农炮执行反炮击任务,虽然8吋加农炮精度不够好,但是可以对付小至德军坦克大至德军据点,大致来说相当优秀。而240榴弹炮在意大利战场也显示其拥有相当高的价值,因为它可用来在长距离外摧毁重要的桥梁。陆军军械军官于意大利攻防战中记载着240毫米榴弹炮有着“破坏性的威力以及不可置信的精确度”。在卡西诺战役期间,M1被用来摧毁早已被空袭破坏的修道院,也有能力反制德军的K5列车炮。在意大利战区,也有少量的240毫米榴弹炮被服役于英国陆军第8军团。 尽管最初M1笨重而庞大的身躯使其移动能力受到质疑,但由于优异的火力支援能力,1944年时第五军团指挥官称240毫米榴弹炮为“最令人满意的武器”。后来,240毫米榴弹炮随于诺曼底登陆的盟军部队继续参与西线战事,并以优秀的火力消灭强化工事目标。
240毫米榴弹炮也被用于太平洋战争,尤其是马尼拉战役,但不像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地仅有少数目标需要如此重型的火力才能被摧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40毫米榴弹炮继续在美国陆军中服役,稍后并参与了朝鲜战争。它一直服役于美军,直到1950年代库存弹药耗尽为止。
在朝鲜战争期间,12门240毫米榴弹炮向前线射击库存备用弹,用以摧毁由中共人民志愿军建立,且无法以小口径火炮摧毁的深度掩体及防御工事。1953年5月1日,第213及第159野战炮兵展开行动,第一轮射击由第213野战炮兵执行,由野战炮兵空中观察员指引,对代号为“甜甜圈”的山头目标进行射击。第一轮射击原本只是观测射击,但却直接命中了位在"甜甜圈"的弹药库并导致了连锁反应,把山顶的一部分给炸掉。[1]
在1950年代晚期,大约三十门M1被转赠予中华民国,并且布署在金门及马祖列岛上。而在1960年619炮战时更是使用M1式240榴炮炮击厦门解放军,619炮战中M1式240榴炮总共击毁共军27个炮阵地、5个弹药库、3个军事基地被夷为平地。 时至今日在中华民国的妥善使用以及细心保养下,这些M1得以活至今日,并且置于轨道上,使其可以轻易地被布署在野外并在演习时对目标射击,当射击完毕后可拖曳至可承受500磅炮弹直接命中的加强掩体内,而战时更是直接在加强掩体碉堡里射击,能够保护炮兵以及火炮的安全。
Remove ads
自走炮
M1的自走炮版本将主炮安装于放大版的T26E3重型坦克上,每侧车架均装有额外的转向轮,称之为T92自走炮。但是T92建造完成时战争早已结束,因此稍后被废弃。
性能诸元
倍径比:34倍
口径:240MM
膛线:64条等齐右旋
射角:15至65度(266.5至1157密位)
方向转动界:共45度(左右各400密位)
射程:23100米
射速:最大:1发/分,持续:1发/2分
操作人员:25人
放列时间:30-360分钟
炮身程式:M2A1
最大初速:700米/秒
膛线长:654.523公分
炮管寿命:2400发
炮身诸元:长:31呎9吋 宽:118吋 高:128.25吋
火炮重量:21645.8公斤
炮身重量:7593公斤
离地高度:0.356米
参照
- Hogg, Ian V. Allied Artillery of World War Two. Greenhill Books. 1998. ISBN 1-85367-478-8.
- Hogg, Ian V. The Guns, 1939–45 (1970).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ISBN 0-01-906710-0
- Zaloga, Steven J., Brian Delf – US Field Artillery of World War II (2007) Osprey Publishing (New Vanguard 131), ISBN 978-1-84603-061-1.
- Schreier Jr., Konrad F. – Standard guide to U.S. World War II Tanks & Artillery (1994) Krause Publications, ISBN 0-87341-297-4.
- List of U.S. Army weapons by supply catalog designation SNL D-31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