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Nike Run Taipei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Nike Run Taipei
Remove ads

Nike Run Taipei(译:Nike台北路跑),是由中华民国路跑协会主办,Nike冠名赞助的一个路跑活动,前身是以推广休闲路跑为主的“Nike 5K Run(译:Nike五公里休闲路跑)”。

事实速览 Nike台北路跑 Nike Run Taipei, 首度举办 ...

在第一届举办时,是隶属于台北国际国道马拉松比赛的一个休闲路跑组别。当时,Nike为了评估其赞助效益与各分组参与比例,故将第一届的5K Run与国道马拉松同时进行,名称为“Nike Just Run”。

由于2004年的“Nike Just Run”吸引近五千人参与,因此,为了因应休闲路跑的需求,中华民国路跑协会与Nike协议,在2005年(第二届)起,将该活动独立于每年年初举办,并且在活动前一个月与ING台北国际马拉松比赛中,进行相关的路跑训练活动。

而在第五届进行前,为了要鼓励专业跑者的参与,除了保留原有的休闲路跑,并在比赛前夕,邀请多位马拉松界的名将,进行慢跑训练与教学,更设立竞赛组,采用冠军芯片作为竞赛计时系统,也因为规模的转变,使得“Nike 5K Run”变成众所皆知的“Nike Run Taipei”。

Remove ads

相关活动

路跑训练班

自2004年的年底开始,配合ING台北国际马拉松比赛的Fun Run组而实施的一个项目,邀请台湾地区长跑比赛好手向初学者(入门者)介绍相关的训练课程,包括各类型的中距离跑步、训练法、运动伤害防护…等。地点则是在台北市立体育学院或是台湾大学的田径场。

而参与此项小型训练活动的跑者,除了入门者以外,也会有一些慢跑小团队或是学校代表参与,通常现场讲师对于某小部分领域无法解答时,现场的专业跑者也会适当地协助解答。

Thumb
在Nike五公里休闲路跑的训练活动中,现场的讲师(右)告知参与训练活动的跑者,正确的跑步方式。

而在2006年部分,由于冠名赞助单位Nike将附属活动火力移往网络,故实体部分则改为“团体申请”模式进行,而参与团体训练的单位,则包括台北市立葫芦国小、Yahoo!交友社群网站等。

2007年,为了要扩展专业路跑的族群,因此再度回到原本的开放参与模式,并依照各种路线设计的差异,改以一周两次训练的方式,进行路跑训练的活动。

Remove ads

Nike五公里校园团体路跑赛

此项比赛是在2005年第九届台北国际国道马拉松比赛时进行,英文名称为“Nike 5K Campus Run”,仅限学校代表队透过各校体育室报名参赛,并非属于此休闲路跑之正式活动之一,当时举办此项比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要鼓励一般学校代表队(非甲组选手)的参与,借由此项比赛来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而比赛成绩之计算,则是以该团队的成员所跑出的成绩平均后,决定优秀学校代表队落谁家。

活动特色

  • 2006年
    • 主办单位邀请篮球选手陈志忠、杨哲宜、陈信安、棒球选手刘俊男、冯胜贤、庄宏亮骑乘“赛格威”,替参与的跑者助阵。[2]
    • “希望许愿钟”区域:让完成活动的跑者可以许下自己的心愿,这是仿日本式的祈福做法。
    • 首度设置“完跑摄影区”:提供参与活动的跑者一个拍照留念的机会,每个完成摄影的跑者都会收到主办单位提供的纪念相框。
  • 2007年
    • 协力车加油团:Nike邀请兄弟象队球员与裕隆篮球队球员骑乘四人协力车,为现场参与的跑者加油。
    • “Just Do It 吉利签”区域:完跑的跑者抽到的签,会决定拿到的纪念祈福书签的型式,而每一款祈福书签,都会有不同选手的激励语录在上面。
    • “Just Do It 呐喊台”区域:邀请参与的跑者亲临舞台区呐喊新年宣言,此活动有限定参与的现场报名人数。
Remove ads

特殊纪录

广告获奖纪录

  • 2006年:天下杂志“第五届‘e时代行销王’”最佳品牌形象奖。第三届(2006年)的网络活动主题为“路跑城市”,利用生活情境和城市氛围,结合品牌精神,加上知名旅美棒球好手王建民、超级马拉松选手林义杰、以及萝拉等三个角色的虚拟形象设计,以吸收跑者心态作为网络训练的一种模式,贴近生活与实际面,是当年评审团给奖的关键,当时负责设计网络活动的单位是橘子磨坊国际有限公司。[3]

品质问题

Thumb
在2007年Nike五公里休闲路跑中,众多跑者蓄势待发,但也有可能会引发起跑的混乱

由于Nike Run Taipei是从2005年开始,移到台北市政府周边道路进行,再加上报名人数每年逐渐提升,使得起跑时,曾一度发生混乱之状况,甚至还有参与的跑者必须等交通管制后才能继续路跑的活动,进而导致终点前,跑者必须排队进终点状况,这些细节问题,未来也是主办单位和台北市政府交通局必须注意的地方。[4]

注释暨资料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