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PSR J0348+0432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PSR J0348+0432是一个位于金牛座的中子星和白矮星组成的联星系。该联星系由绿堤望远镜于2007年的飘移扫描巡天中发现[2]。
2011年天文学家宣布该系统中子星的质量是[1],是发现至今质量最高的中子星。它的质量是结合电波计时和白矮星伴星的光谱精确量测而得知的。这个质量是稍高的值,但和使用引力时间延迟效应得知质量的PSR J1614-2230相比较之下,两者在统计上并没有明显区别[3]。这项量测确认使用不同方式可以确认大质量中子星的存在。
这个脉冲星联星系统的显著特征就是高质量中子星和只有2小时27分的短周期。这允许科学家可以量测因为轨道衰减产生的引力波,类似的状况还有PSR B1913+16和PSR J0737-3039。
Remove ads
背景
脉冲星是由约瑟琳·贝尔·伯奈尔和其指导教授安东尼·休伊什以行星际闪烁阵列(Interplanetary Scintillation Array)发现于1967年[4]。弗兰科·帕西尼和汤马士·戈尔德很快就提出脉冲星是质量超过太阳10倍的恒星以超新星结束生命后,高度磁化的自转中子星[5][6]。脉冲星周围的等离子体因为和高速转动的磁场相互作用而释放电磁辐射。前述的相互作用导致电磁辐射以类似旋转的灯塔光束从中子星的磁极辐射[6],旋转光束的成因是因为磁极自转造成的错位。在历史上脉冲星是在无线电波的波段发现,但伽马射线波段的空间天文台也发现了脉冲星。
观测
绿堤望远镜于2007年进行追踪维修,因此有数个月的时间无法对天体进行追踪。不过,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利用地球自转代替望远镜追踪功能对天体进行观测,也就是所谓的飘移扫描巡天。该组天文学家总共发现了35颗脉冲星,其中包含7颗毫秒脉冲星和PSR J0348+0432[2]。
2011年,约翰·安东尼亚第使用欧洲南方天文台在智利的甚大望远镜观测该系统的白矮星伴星,并确认了它和脉冲星的质量。该次测定是使用口径305米的阿雷西博天文台进行电波计时,稍后埃弗尔斯贝格射电望远镜侦测到了因为释放引力波造成轨道周期以每年800万分之1秒衰减。这符合广义相对论的预测[7][8][1]。
特征
这个高质量中子星和低质量白矮星的联星组合(质量比1:11.7),以及相当短的轨道周期(2小时27分),让天文学家得以利用极端强大的重力场验证广义相对论,而先前从未有这样的机会进行验证。这个结果也暗示可以直接探测引力波,并且可了解恒星演化[7]。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