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Pe-8轰炸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佩特利亚可夫Pe-8轰炸机(或称TB-7以及ANT-42)为苏联空军二战中唯一生产的四发动机重轰炸机。
Remove ads
研发
Pe-8最初于1934年7月以ANT-42的代号在图波列夫设计局进行开发,为的是研发出一款比TB-3轰炸机更加优秀的大型轰炸机;新轰炸机的技术要求基本上为TB-3的两倍性能,可在携带2千公斤的炸弹下以高于时速440公里的飞行速度有着4500公里的航程,同时飞行高度需在1万米水准[1]。安德烈·图波列夫将SB轰炸机的经验转用在这架新飞机上,因此ANT-42有着更为流线的机身。后转移至佩特利亚可夫设计局进行开发,设计目标为制造一款具有高速并且可以在高空飞行的重轰炸机,可以不需要战斗机护航独立飞行自敌军腹地进行轰炸。此时开发代号变更为TB-7,原型机于1936年12月27日在格罗莫夫试飞院(M.M. Gromov)制造完成,这架飞机有着梨形硬壳式铝合金机身、双重钢梁结构悬臂式中单翼、副翼材质仍采用纺织蒙皮。2号原型机在1934年4月开始制造。
不过就和历史上大多数失败的飞机研发案一样,Pe-8从一开始就缺乏一具强力而且可靠的发动机。AM-34引擎(AM-35引擎的前身)出力仅有800匹马力不足以支撑大型飞机足够推力;虽然工程师更换了出力比较大但是性能不稳定的的AM-34FRN引擎(1120匹马力)[2],但仍然无法解决AM-34系列当时没有适合的增压器可以装在引擎上的问题,因此Pe-8原型机的高空性能十分差劲,为了让研发案持续进行,工程师在原型机的炸弹舱安装了一具由M-100发动机为主体的ATsN-2增压系统 (俄语:Agregat tsentral'novo nadduva—中央增压系统),功用是将原本整具引擎的动力来催动机械增压器制造加压空气,提供给其他4台飞机主引擎使用。该系统在1937年8月装机与AM-34RNB发动机进行磨合测试,不过飞机在测试时发现引擎发生过热、方向舵失去效能,于是飞机在测试空气动力后重新设计了机翼及散热器配置。
由于发动机问题持续无法解决加上机体超重问题,TB-7的研发以及生产一直不算顺遂,安装了装甲以及相关轰炸设备的2号原型机首次试飞直到1938年7月26日才进行,相关的第一批6架先导量产型开始决定制造,不过直到此时发动机的问题仍然未解决;而佩特利亚可夫本人也因为研发落后而早在1937年4月被关进劳改营,图波列夫则因遭指控泄漏给德国机密让他与整个设计局一起进劳改营,在1937年时,TB-7的团队可说已被苏联中央给解体。这时计划是由Josef Nezval负责,虽然他极力让TB-7的生产开始上轨道,但是AM-34的问题持续困扰的这架飞机,进度落后到1939年苏联中央一度考虑中止TB-7研发计划。
为了拯救计划,开发局开始提出使用其他引擎的发案,包括Charomski生产的M-30B或M-40柴油引擎。虽然柴油引擎提供了Pe-8足够的航程,但是代价是极差的机械可靠性,机械故障而坠毁的Pe-8不输给被敌机击毁的数量,因此在1940年又推出了安装ShvetsovASh-82引擎以及AM-35引擎的改良型,这两款引擎提供了Pe-8稳定的出力表现,但是在航程上却大幅度缩短,但因为苏联空军认为降低飞机性能表现比飞机根本飞不起来来的好,因此这款飞机服役时出现同时使用4种引擎的特殊状况。
在决定更换引擎后,TB-7在1940年5月公开展示,佩特利亚可夫在同年7月释放回到开发局继续辅助TB-7量产,服役的量产机机因为苏联机种编号异动因此改名为Pe-8,因此这台轰炸机在资料上存在着3种名称。
Remove ads
战果及评价
当1941年6月希特勒发动巴巴罗萨作战时,Pe-8仅配赋给一个部队,为驻地基辅鲍里斯波尔国际机场的第14轰炸机团第2中队(俄语:Tyazholy Bombardirovochnyy Avia Polk—TBAP)[3],然而该部队尚未进入可战备状态[4][5]。在德国攻击下,该中队9架编制机内有2架的Pe-8遭摧毁,剩下的后来撤退至喀山重编。在斯大林的命令下,该中队扩编为团级编制,并赋予他们轰炸德国核心领土的战斗任务;他希望借由这样的攻势作为扭转红军形象的心战攻势。该中队在1941年6月29日改编为421特别轰炸机团,并实施长程轰炸训练;1941年7月27日更名为432特别轰炸机团,后来并增设补充的433团。之后这两个单位分别被改编为746以及890轰炸机团。
在1941年8月10日晚上,8架采用柴油引擎的Pe-8由列宁格勒近郊的普希金诺机场起飞,在8月11日上午轰炸柏林,除了432团外还有81长程轰炸机航空师所辖之420远程轰炸机团派出了4架Yer-2轰炸机。但该次攻击机队因发动机故障、迷航、友军误击等原因只有4架成功飞抵柏林攻击,至于成功返航只剩2架,剩下的飞机有的飞到芬兰坠毁,或是在爱沙尼亚迫降;在8月份整个飞行团就损失了7架轰炸机,实际上也等于失去战力;因为柴油引擎的故障率太高,该团剩下的Pe-8在重编的时间把引擎更换成AM-35As,虽然航程不能指望,但总比毛病一堆的柴油引擎要好。至于该次轰炸宣示性大于作战实质效果,而1941年9月以后苏联飞机再也没有出现至德国领空,直到1945年苏联反攻为止。
以Pe-8的技术数据而言,这款飞机的性能与同时期欧美四发重轰炸机接近,但是由于大清洗的政治正确性之下苏联对于战略轰炸采取的鄙视态度,飞机的研发及生产能量转向战术轰炸为主,这点对Pe-8产量稀少有重大影响;而后期Pe-8换装新型汽油发动机之后整体性能也逐渐稳定,但是在租借法案援助的飞机性能皆超越Pe-8的情况下,这款飞机的存在价值降低,并且在1944年春季之后退出第一线作战任务。
除了轰炸任务以外,Pe-8于其他领域较为突出的事件是在1942年5月19日至6月13日载运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代表团自莫斯科飞往伦敦及华盛顿特区与盟军谈判开辟第二战场的相关事宜,途中经过德国领空没有遭遇任何阻拦。二战后,残余的Pe-8于战争结束后转用运输业务并服役到50年代末期退役。
Remove ads
产量
使用国家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