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y Core Linux
輕量級的Linux散佈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Tiny Core Linux是一个基于Linux内核,采用BusyBox、FLTK和其它小型软件构筑的带图形用户界面的微型Linux操作系统。由于体积很小,大约10MB,故采用整体装加载RAM的方式运行,速度很快。由于精简程度很高,故在默认状态下,其桌面环境和硬件支持并不完全,不过,用户有充分的定制自由,通过加装软件、驱动模块扩展其应用。采用纯命令行用户界面的官方分支叫Micro Core。
![]() | 此条目需要更新。 (2019年10月20日) |
种类
“Tiny Core” (16 MB)为默认版本,推荐拥有网络连接的新用户使用。它包含基本的“Core”系统和动态 FLTK/FLWM 图形用户界面。
“Core”(11 MB),也称为“Micro Core Linux”,是“Tiny Core”的小型变种,无图形接口,但拥有额外扩展,能够创建一个带有图形接口的系统。
“dCore”(12 MB)由基于Debian或 Ubuntu的兼容文件构建而成,使用输入和SCE封装格式(一种自Tiny Core 5.0版本后使用的独立的包格式)。
“CorePure64”是“Core”用于x86_64架构的版本。
“Core Plus”(106 MB) 是一个安装映像,包含拥有附加功能(如无线支持及非美式键盘支持)的“Tiny Core”。
“piCore” 是“Core”的树莓派移植版。
设计理念
Tiny Core Linux是一个超小型的便携式Linux操作系统,可从CDROM、U盘或硬盘中启动,全部或主要部件运行于RAM中。用户加装的软件有三种模式:
- 云模式:启动Tiny Core Linux并连接到互联网后,用户可以通过称为appbrowser的软件包管理器从在线软件源下载需要的软件。下载的软件仅存于当前会话中,并只待在RAM中。
- TCE/Install模式:下载软件并安装在外部存储器上,在RAM里创建相关的符号链接。
- TCE/CopyFS模式:像多数典型的Linux操作系统一样,将软件安装于标准Linux目录下。
系统需求
版本历史
版本号 | 稳定性 | 发布日期 |
---|---|---|
1.0[4] | 稳定版本 | 2009年1月5日 |
2.0[4] | 稳定版本 | 2009年6月7日 |
3.0[4] | 稳定版本 | 2010年7月19日 |
4.0[4] | 稳定版本 | 2011年9月25日 |
4.7.7[4] | 稳定版本 | 2013年5月10日 |
5.0[4] | 稳定版本 | 2013年9月14日 |
5.0.1[4] | 稳定版本 | 2013年10月1日 |
5.0.2[4] | 稳定版本 | 2013年10月18日 |
5.1[4] | 稳定版本 | 2013年11月28日 |
5.2[4] | 稳定版本 | 2014年1月14日 |
5.3[4] | 稳定版本 | 2014年4月19日 |
5.4[4] | 稳定版本 | 2014年9月10日 |
6.0[4] | 稳定版本 | 2015年1月5日 |
6.1[4] | 稳定版本 | 2015年3月7日 |
6.2[4] | 稳定版本 | 2015年5月3日 |
6.3[4] | 稳定版本 | 2015年5月30日 |
6.4[4] | 稳定版本 | 2015年9月8日 |
6.4.1[4] | 稳定版本 | 2015年11月4日 |
7.0[4] | 稳定版本 | 2016年2月23日 |
7.1[4] | 稳定版本 | 2016年5月22日 |
7.2[4] | 稳定版本 | 2016年7月4日 |
8.0[4] | 稳定版本 | 2017年4月10日 |
8.1[4] | 稳定版本 | 2017年9月6日 |
9.0[4] | 稳定版本 | 2018年6月29日 |
10.0[4] | 稳定版本 | 2019年4月2日 |
10.1[4] | 稳定版本 | 2019年6月11日 |
参考资料
引用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