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U-101号潜艇 (1917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陛下之101号潜艇(德语:SM U 101[注 1])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建造的一艘中型潜艇或称U型潜艇。它由不来梅的威悉船厂承建,于1917年4月1日下水,至同年5月15日交付使用。U-101号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的329艘德国潜艇之一,曾参加过大西洋潜艇战。在其八次巡逻中,共击沉协约国或中立国的22艘商船(26045总吨)和1艘辅助军舰(208总吨)。战后,根据停战协议的要求,U-101号于1918年11月21日被引渡至英国正式投降,至1919至1920年间在莫克姆拆解报废。
Remove ads
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满足潜艇破交战的作战需求,德意志帝国海军潜艇监察局(Inspektion des U-Bootwesens)在U-43号(战时动员型)的基础上,研发出了一种技术上更为成熟的中型双壳体远洋潜艇。其排水量适中、性能均衡,非常适合北海和英国周边海域的作战环境。海军为此共计批出34艘订单,战术编号使用U-81至U-114号。[6]实战证明,这一系列的潜艇具有出色的航海能力和稳定的耐用性,它们的许多布置也对后世IX级潜艇和国外一些潜艇的设计产生了影响。[7]
U-101号是该系列第二批次的九号艇,也是由不来梅威悉船厂承建(U-99至U-104号)的第三艘。从这一批次开始,设计部门对艇体线形进行了优化,步行甲板扶手被取消,侧面舷墙降低高度后与艇体外壳融为一体,有效改善了潜艇的机动性能。[6]但与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承建的同一批次产品(U-93至U-98号)相比,其艇体尺寸、排水量、航速和鱼雷装备等方面均显著下降,惟续航里程略为提高。[8]U-101号的水上和水下排水量分别为750吨和952吨。其全长67.60米;舷宽6.32米,当中的耐压壳体宽为4.05米;有3.65米的吃水深度。[9]艇只搭载有可在水上使用的两台猛狮六缸四冲程柴油发动机,总功率为2,400匹公制马力(1,765千瓦特);以及可在水下使用的西门子-舒克特双电动发电机,总功率为1,200匹公制马力(883千瓦特)。这些发动机用以驱动双轴、每根轴各一个的直径1.65米长螺旋桨。它的潜航深度为50米。[10]
U-101号在水上的最高速度达16.5节(30.6千米每小时),在水下的最高航速则为8.8节(16.3千米每小时)。它可以8节(15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在水上巡航10,100海里(18,700千米),或以5节(9.3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在水下巡航45海里(83千米)。该艇装备了四具直径为500毫米的鱼雷发射管,其中艏、艉各两具,并可合共携带至多12枚鱼雷;作为辅助武器的甲板炮则最初是一门88毫米30倍径速射炮,自1918年起又增加第二门88毫米炮和一门105毫米45倍径速射炮。其标准船员编制为4名军官及32名水兵。[10]
Remove ads
历史
U-101号是由德意志帝国海军作为F项战时订单(Kriegsauftrag F)的一部分,于1915年9月15日向不来梅的威悉船厂订购,建造编号为252。艇体自1915年11月30日开建,1917年4月1日下水,至同年5月15日在首任艇长、海军上尉卡尔·科普曼的指挥下正式交付使用。[3]在科普曼之后,卡尔-齐格弗里德·冯·格奥尔格上尉(1917年12月20日-1918年6月17日)和弗里德里希·乌尔里希上尉(1918年6月18日-11月11日)也曾相继担任过该艇指挥官。[4][5]完成海试后,U-101号自1917年7月10日起被编入分驻黑尔戈兰和威廉港的第二潜艇区舰队服役,并一直隶属于该部队直至战争结束。[1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U-101号在北大西洋东部的不列颠岛周边海域完成了九次巡逻;[12][注 2]共计击沉协约国或中立国的22艘商船(26045总吨)和1艘辅助军舰(208总吨)。[1][注 3]其中,被U-101号击沉的最大型船舶是容积总吨为5078吨的英国货轮墨西哥城号(Mexico City),它是在从利物浦前往亚历山大港的途中,于1918年5月26日行至南栈岛以西约15海里(28千米)处中鱼雷沉没,造成29人死亡。[14]而1917年11月26日在皇后镇以西海域遇袭的英国液货船克雷内拉号则显著更大(7035总吨),[15]但这艘隶属皇家辅助舰队、正前往美国的轮船在此过程中仅仅受损,[16] 并在美国海军驱逐舰库欣号的协助下设法返回港口。[17]
U-101号在战争中幸存了下来,没有被击沉。战后,根据对德停战协议的要求,它于1918年11月21日移交英国,并在哈维奇正式向协约国投降。由于英国海军部不再使用,该艇遂于1919至1920年间在莫克姆拆解报废。[18]
Remove ads
袭击历史摘要
Remove ads
注释
脚注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