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参薯
薯蓣科薯蓣属植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参薯(学名:Dioscorea alata,台湾作大薯)又名紫薯、香芋、田薯、罐薯、银薯、脚板薯、云饼山药、土栾儿、香参、菜用土𪢮儿、地栗子、红牙芋[1][2],为薯蓣科薯蓣属的植物,有独特的香草味,肉心呈紫色。与甘薯(D. esculenta)、淮山药(D. polystachya)、对叶薯蓣(D. oppositifolia)、日本山芋(D. japonica)等是近亲。


Remove ads
分布
原产于大洋洲的西太平洋如新几内亚一带的岛屿,及后分布到海洋东南亚的岛屿,如印尼东部、婆罗洲及菲律宾南部[3][4][5][6][7]。后来通过人工培植,已扩展到全球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包括分布在美洲、非洲、太平洋热带岛屿、东南亚、孟加拉、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云南、贵州、广东、江西、浙江、湖南、四川、广西、湖北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1,800米的地区[8]。
食用
品种
人工培育的品种众多,例如台湾的山药台农1号、山药台农2号、大汕二品系、大汕三品系、中国长品系、二刺品系、紫玉血薯品系(D. a. var. purpurea)、自然品系、大陆淮山品系等等[9][10],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陈强研究员团队选育的紫山药新品种“铃珍”、“铃秀”。[11]
文化
本种亦是菲律宾保和省的代表植物,当地每年1月都会举“参薯节”,用以提高参薯的品质,交流新裁种技术,推广新参薯产品等等。
当地特产的参薯品种被称为“ubi kinampay”,芳香非常,比一般香芋的味道更浓郁,呈深紫色,用kinampay制成的深紫色菲律宾香芋雪糕,味道非常香浓。[12][13]
易混淆的物种
在中文中使用“香芋”一词时,经常会令人将参薯与芋头混淆[注 1],日语中则容易把参薯与紫心番薯混淆。以下是三者的基本分别:
由于香芋的名称和颜色很吸引人,部份华人在制作芋头派、芋头酥等芋头食品时,会将紫薯与芋头混合作为馅料,来模仿参薯的颜色和味道,虽然没有参薯的香味,但也会称作“香芋派”、“香芋酥”。现时部份华人食肆甚至会把芋头直称为“香芋”,例如把芋头西米露称为“香芋西米露”。然而这些混用却使“香芋”一词产生歧义,并产生一些实际问题。[注 3]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