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道是中国哲学概念之一,也是普世价值。恕的意思是仁德[1],或可解释为体谅。恕道相同于西方的黄金法则(Golden Rule)[2], 是讲述对待他人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去考虑,可以分别为“推己及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条法则隐藏在不同地区的哲学与宗教文化中,如印度希腊犹太中国。可被视为解决纷争的途径,也是互惠理论的基础。

哲学和宗教

古希腊哲学

恕道在古希腊哲学中很普遍,例如:

  • “避免做一些别人做了你会责怪的事。”-泰利斯
  • “你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请你不要做。”-毕达哥拉斯
  • “别人对你做了会惹你怒的事,你也不要作于别人。”-伊索克拉底
  • “你所要避免的苦难,不要强加给别人。” - 爱比克泰德

佛教

  • “遍于诸方求,令心中间察,颇有斯等类,不爱乃爱彼,以己喻彼命,是故不害人。”-《法集要颂经[3][4][5]

儒家

儒家经典论语孔子的诠释如下。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6][7]
  •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于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论语》[8][9]

道家

  •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道德经》[10][11]
  •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太上感应篇

伊斯兰教

  • “不要伤害人,让你免受伤害。”-穆罕默德

犹太教 / 基督教

犹太教基督教有关恕道的思想可见《旧约圣经基督教可再参看《新约圣经

旧约圣经

  • “不可报仇、也不埋怨你本国的子民、却要爱人如己.我是耶和华。”-〈利未记〉19:18
  • “和你们同居的外人、你们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样、并要爱他如己、因为你们在埃及地也作过寄居的.我是耶和华你们的。”〈利未记〉19:34

其中,后者将适用范围由前者的“本国的子民”推而广及所有人。

新约圣经

  • “因此在任何事上,你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们,你们也应当怎样对待别人。要知道,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教导。”-〈马太福音〉7:12
  • “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路加福音〉6:31

批评

不少人批评此金科玉律。萧伯纳说过:“‘没有黄金定律’,这就是黄金定律。”他指出,各人价值观不同,你理想中的待遇,不一定与别人的想法相同。康德指出,黄金定律并不适用于任何情况,例如囚犯正式被判定有罪入狱,根据黄金定律,犯人要求法官将他释放,因为法官不希望被送入监狱,所以他不应该送别人入监狱。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