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哲学(英语:patristic philosophy)是指处于圣经神学与经院神学之间的基督教神学思想。教父们为了使基督教更具吸引力和知识更充实,教父开始将《圣经》教训与古希腊哲学、古罗马哲学融合[1]。而在早期基督教时期(公元2-5世纪)的教父思想,由于是根据《圣经》和利用新柏拉图主义建立的,一般称为“教父哲学”。在圣经神学与经院神学之间,更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早期基督教神学发展中,教父哲学可谓是影响力最大的神学思想之一。
教父哲学以哲学论证很多现今的基本教义,主要的有神论、三位一体论、创世论、原罪论、救赎论和天国论等[2]。教父哲学可说是经院神学的基础。另一方面,教父哲学与托马斯主义都有相当的关联。
参考文献
- ^ 西方哲学史 经院哲学(一)中世纪哲学之父爱留根纳引述其一段话:“为了达到真正的、完善的知识,最勤奋、最可靠地探求万物的终极原因的途径就在于希腊人称之为哲学的那门学科之中”
- ^ 中国大百科智慧藏 基督教哲学
参见
|
---|
| | | 系统神学 | 圣经论 | |
---|
| 神论 | |
---|
| 宇宙论 | |
---|
| 救赎论 | 赦免 · 领养 · Assurance · 赎罪 · 洗礼 · 改宗 · 信念 · 宽恕 · Glorification · 恩典 · 不可抗拒的恩典 · Imputation · 称义 · Lapsarianism · Means of grace · Mortification · Ordo Salutis · 预言 · 复和神学 · 赎回 · 重生 · 悔改 · 死人复活 · 拯救 · 成圣 · Theosis · 与基督联合 |
---|
| 罪论 | |
---|
| 教会学 | |
---|
| 末世论 | |
---|
|
---|
| 历史神学 | |
---|
| 实践神学 | 辨惑学 · Biblical law · 辅导学 · 基督教教育 · 基督教伦理学 · Homiletics · 礼仪学 · 宣教学 · 道德神学 · 教牧神学 · Polemics · 政治神学 · 解放神学 · 处境神学 |
---|
| 圣经神学 | 旧约神学 · 新约神学 · 保罗神学 |
---|
| 教派传统 |
东正教神学
|
否定神学 · Cataphatic theology · 经纶 · Essence–Energies · 和子说 · Gnomic will · Metousiosis · Phronema · Phyletism · Proskynesis · Sobornost · Symphonia · Tabor light · Theoria · 成神论 · 诞神女
|
圣公宗神学
|
Anglo-Catholicism · Evangelical Catholic · 高派教会 · 低派教会 · Latitudinarian
|
新教神学
|
普遍承认的新教神学
|
Adiaphora · Assurance · Believer's baptism · Priesthood of the believer
|
Theology of other protestant traditions: Faith healing · Glossolalia
|
阿民念主义 / 卫斯理主义
|
Christian perfection · Conditional preservation of the saints · Imparted righteousness · Lordship salvation · Prevenient grace
|
信义宗神学
|
Two kingdoms · Loci Theologici · 十字架神学
|
Confessional Lutheran · Haugean · Lutheran Orthodoxy · Lutheran scholasticism · 新路德主义
|
加尔文主义
|
Free Grace theology · 神恩独作 · 预定论 · 五个唯独(唯独信心 · 唯独恩典 · 唯独圣经 · 一切荣耀归于上帝 · 唯独基督) · 取代论 · 全然败坏 · 加尔文主义五要点
|
其他传统
|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 再洗礼派 · 时代论 · 福音派 · 基要派 · 弥赛亚犹太教 · 五旬节派 · Pietism · Restorationism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