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三省(1230年—1302年),原名满孙身之,又字景参梅涧两浙东路台州宁海县中胡村(今浙江省宁海县深甽镇三省村)人,历史学家浙东史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生平

起居舍人胡琛后裔[1]。胡三省自幼好学,“一览辄诵,七岁能文。”宝祐四年(1256年),胡三省与文天祥陆秀夫谢枋得等同登进士第,被任命为吉州泰和尉,以母老而未赴任。后改任庆元府慈溪尉[2],任职期间得罪了庆元知府厉文翁,被罢官。又以“文学行谊”被荐为扬州江都丞。潜心研究历史巨著《资治通鉴[3]贾似道门客廖莹中闻其名,聘之校勘《通鉴》,以教授弟子。后以三十年的岁月为《通鉴》写注[4],景炎元年(1276年),在逃难新昌(今浙江新昌)时遗失《资治通鉴音注》原稿九十七卷及论十篇,又再购他本,重新写起,时年已四十六岁,闭门绝客,日夜疾书,对于亡国之痛,洋溢于《通鉴》音注的字里行间,“至于孜孜卫翼,拾遗补误,亦几乎司马氏之忠臣”[5]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资治通鉴音注》全部成编,公认是对《资治通鉴》的注释最佳者。胡注更正不少《通鉴》的错误,例如《晋纪四》“散骑常侍石崇”条下,胡注曰:“前书‘侍中石崇’,此作‘散骑常侍’,必有一错。”书成后,返回中胡。晚年自号“知安老人”。大德六年(1302年)正月,晨起,仍谈笑自若,忽说:“吾其止此乎!”昏睡三日,去世,享年七十三。

宋史》、《元史》皆未立其传。民初柯劭忞修《新元史》,补上一篇53字的短文,附在《儒林传》马端临传后。直到抗日战争期间,陈垣撰写《通鉴胡注表微》,从光绪年间修的《宁海县志》中发现其四子胡幼文所撰之墓志,开始对胡三省的生平及其考证功夫进行大量的阐述。

著作

著有《竹素园集》一百卷及《江东十鉴》、《四城赋》,然已散佚不可得见,今存《资治通鉴音注》294卷,《通鉴释文辩误》12卷。

注释

研究书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