镒,中国古代重量单位,先秦及秦代时期使用,多专用于权衡黄金的重量,又称“金”,一镒等于二十四两。 齐国铸行的“賹六化”圜钱,朱活认为钱文“”应释读为“賹”,也就是“镒” 记载 《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 《孟子·公孙丑下》:“王馈兼金一百”。赵岐注:“一百,百镒也。”“镒,二十两也。”郑康成曰:“三十两。” 《正字通》:“或曰,史记注,臣瓒曰,‘秦以一镒为一金,汉以后一斤为一金,盖汉以前以镒名金,汉以后以斤名金也。镒者,二十四两;斤者,十六两也。’” 《孟子·公孙丑下》:“于宋,馈七十镒而受。”赵岐注:“古者以一镒为一金,一金是为二十四两也。” 《汉书·张良传》:“赐良金百溢。”师古曰:“秦以溢名金,若汉之论斤也。”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