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有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三有司[1],又称“三有事”、“三事”“三事大夫[2]”,是西周时期重要的高级官职群体,指司徒司马司空三位主要政务官的合称。青铜器铭文(如《散氏盘》《毛公鼎》《盠方彝[3]》等)以及多种文献中均有相关记载。此制度不仅存在于周王室中央,在诸侯国与畿内封国中亦有设立,对后世官制影响深远。[4]

职掌分工

  • 司徒(亦称“司土”):主要负责土地、人口以及农业、林牧、渔业等生产事务,同时兼掌教化职能。《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司徒“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属官有封人、鼓人、舞师、林衡等。[5]
  • 司马(又称“司武”或“祈父”):主管军事与兵政事务,负责军队动员与武备。《周礼·夏官司马》称司马“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属官有司勋、马质等。[6]
  • 司空(又作“司工”):掌管营建、土木与工艺制造,地位与百工相关。《周礼·冬官考工记》载“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属官有百工、陶正等。[7]

三有司合掌国家主要政务,地位高于司寇、司士,是西周政权中举足轻重的中枢机构。

文献与铭文

  • 《盠方彝》铭文载:“用(司)六(师)王行、叁有(司),(司)土(徒)、 (司)马、(司) 工。[3]”,明确表述三有司的组成。
  • 《毛公鼎》《散氏盘》等青铜器铭文多有“三有司”记载,显示其在王室与贵族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
  • 文献中“三有司”常被称作“三有事”“三事”,含义相同。[8]

政治体系中的地位

西周政府大体分为两大体系[9]

  • 卿事寮:主要处理政务,下辖司徒、司马、司空三职,即“三有司”。
  • 太史寮:掌管历法、祭祀、卜筮及文化教育。

商代相比,宗教官员的地位有所下降,而“三有司”则成为王权治理的核心依靠。[10]

历史影响

在西周体制中,卿士作为周王的辅佐官,下辖“三有司”负责具体事务,形成制度化分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沿袭并发展了司徒、司马、司空等职,同时新增廷尉卫尉少府典客等,以适应不断复杂的国家治理需求。这一体系对秦汉时期“三公九卿”制度的建立产生了直接影响,成为中国古代官制发展的重要环节。[11]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