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脚采茶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客家三脚茶戏于清代随客家移民传入台湾,据研究台湾最早的三脚采茶戏艺人应是何阿文,依据何阿文后代所提供的户籍资料及其活跃年代可推知,最迟在光绪年间,三脚采茶戏已在台湾出现[1],逐渐在客家聚落流行,在清末时达到鼎盛。[2][3]
三脚采茶戏的编制多为二人到三人不等,演员须扮演旦、丑,剧目以文戏为主,表演以唱念居多,少有身段,演出中团员演出外,也须兼任文武场乐手,被称为“三脚戏”、“三脚采茶”、“三脚采茶戏”,演出组合也常以“三脚班”称之。[4]
三脚采茶戏演出因地制宜,形式简单,表演方式不搭舞台,采即席演出。早期演出多于农暇时,演员为业馀演出,多数会依附于庙会活动,以“落地扫”形式进行表演,或是跟著阵头边走边演。[5]
三脚采茶戏演出剧目以“张三郎卖茶”系列最具代表性,包含:《上山采茶》、《劝郎卖茶》、《送郎梆伞尾》、《粜酒》、《问卜》、《桃花过渡》、《劝郎怪姐》、《茶郎回家》、《盘茶、盘堵》、《十送金钗》等十出。[6]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