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上市时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上市时程(time to market)简称TTM,是从产品概念提出,到产品可贩售之间的时间。上市时程很重要,因为上市太晚会侵蚀原本规划会购买此产品的目标市场[1]。常见的假设是上市时程对于首发产品非常重要,但是,任何产业中产品延后上市都会降低收入,包括减少了产生收入的机会之窗,以及让产品更早过时,被其他产品取代[2]
量测上市时程
没有量测上市时程的标准,量测的值也会有很大的变化。首先,不同组织对上市时程的起点就有不同的定义。
例如,汽车产业的开发周期是从产品概念被核可开始计算[3],其他组织认识到要等专案人员到位,专案才真正开始,若开发人员还在其他现有专案中,从专案核可到专案真正开始还需要一大段时间。因此,他们将专案人员全部到位算是专案的开始。在专案核可或是人员到位之前的专案初期,有些组织会称为模糊前端(fuzzy front end),此阶段会花一大段时间,虽然模糊前端很难量测,但为了有效的上市时程管理,仍需要列入量测中。
再次,上市时程结束点的定义也各有不同。有些组织的产品开发只考虑工程样品的,认为产品从工程部门移转到工厂,其专案就结束了。其他组织则定义为运出第一批新产品时,或是有客户购买时。一些大量生产的产业会定义产品贩售到一定数量才算专案结束,例如每月一百万件时。
上市时程的量测也会大幅受复杂度的影响:产品本身的复杂度,所使用的技术,制造流程,或是组织性的复杂度(例如委外的零件)。新产品的上市会比已有产品的衍生机种要慢。有些公司成功的让其新产品上市,但是要提升产品层次仍然很困难。
虽然上市时程会有很大的变化,不过最重要的还是组织管理上市时程的能力,是否可以领先其竞争者。
Remove ads
上市时程和品质
有一个许多组织默认的假设,上市时程和产品品质是开发流程中对立的两个属性。若省略开发流程中的一些步骤,可以缩短上市时程,但会降低产品品质[4]。对一些使用高度结构化开发流程(像是Phase–gate model或六标准差)的组织,产品开发是有明确定义的流程,需要去遵循的。省略步骤(可能因为时间压力)的结果不一定好,若这些步骤最终还是需要完成,这不但会降低品质,甚至有可能会拉长上市时程。
有些组织则会以更积极冒险的方式看待,认知到无法每一个专案都完成所有步骤。再者,他们积极的应用工具和技巧以缩短或重要各步骤,减少决策时间,让活动自动化。目前已有许多这类的工具。
上市时程种类
各组织会因为不同的理由而提升上市时程,以下是一些上市时程的变体
- 根据市场机会分析,灵活掌握市场机会。考虑新产品开发和收益最化的最佳时间。若是太早,产品无法接触到所有目标受众,若是太晚,会错过销售的高峰值。
- 单纯追求速度,越快上市越好。这对于快节奏的产业是有必要的,不过这不一定都是最佳解法。
- 更加可以预测的时程。不是要求上市越快越好,而是让产品如期发布,例如产品配合某个展会发布,会更有价值。除了像Stage-Gate或是Six Sigma等流程外,专案风险管理也是很有用的工具。
- 让使用资源最小化,包括人力。许多管理者认为专案时间越短,其成本也越低,因此用上市时程管理来减少支出。减少上市时程的一个主要作法是让专案有更多的人员[4],因此越快的专案可能因为人员更多而更昂贵。
- 变更的灵活性。产品创新常和改变紧密相关,改变的需求也常常是在专案中间出现。因此,在开发中允许改变,而不会造成太大的干扰,是很宝贵的。例如,公司的某一个目标是满足客户,可能是在开发中因应顾客回馈而改变产品需求而达到。因此,上市时程应该从需要的最后一次改变算起,直到产品发布为止。
上述的上市时程说明了:组织的上市时程目标需对准商业策略,而不是盲目追求速度。
历史
第一个有记录,有关上市时程的研讨会是由AiC的Bart Hall主办,于1995年10月25-26日在伦敦的St James饭店举行。其主席是Mike Woodman。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