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上田万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上田萬年
Remove ads

上田万年(日语:上田 萬年うえだ かずとし Ueda Kazutoshi,1867年2月11日—1937年10月26日),是日本语言学家、语言学家、政治家。东京帝国大学名誉教授、国学院大学校长、神宫皇学院帝国学院院长、贵族院议员。曾任日本标准语研究室首任首席教授、东京帝国大学校长、文学院院长。倡议文言一致,是主导现代日本标准语的编制者,部分日本媒体称之为“日本语之父”。[1][2]

事实速览 上田万年, 出生 ...

生平

1867年出生于江户区大久保(现东京都新宿区)的尾张藩的藩国宅邸中,是尾长藩所属武士上田虎之丞的儿子。德川幕府瓦解后,各藩的武士们纷纷回乡,上田万年随父亲到了伊势国,1870年父亲去世,上田万年从伊势国前往东京并于当地求学。

东京都立第一中学変则科(现日比谷高中)由于教育令的修改,从第一中学被录取到了新大学的预备学生。1885年进入帝国大学文学部学习汉学等,1888年毕业于帝国大学文学系(后来的东京帝国文学大学),并在毕业后继续念研究所。

1890年以公费留学生的身份前往德意志帝国,主要涉足语言比较学、语音学等领域,在莱比锡柏林学习。

1895年上田万年担任东京帝国大学语言学系教授,作了题名《国语与国家》的演讲,在其主张中首先提出日本需要有一套共通的语言,才能彻底解决各地无法沟通的问题。[3]

在担任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院院长后,1919至1926年还担任神宫工学院(现在的工学院大学)院长,在1926、 1932年至1932年为贵族学院帝国学院成员。

1927年从东京帝国大学(现在的东京大学)退休,之后担任国学院大学校长至1929年。因直肠癌于1937年逝世[4]

Remove ads

影响

提倡与制定日本标准语

在明治时代以前,在日本范围内并没有一种通用的语言,即今天所使用的日本标准语存在,由于各地都使用不同的语言。不仅如此,同一个假名,各地对应的音也不同,这种“言文不一致”的现象导致口语讲出的话无法成为书写语言,在明治维新初期当时日本不得不使用汉字大量翻西洋著作,近似于汉字训读体的文体并以此设立出国家制度,英语或罗马拼音写作。即使如此,由于各地域日常会话都无法沟通,导致政府施政上许多难解问题[5][6],明治时代初期的文部少丞西潟讷说:

“东部跟西部语言不相通,如今可以说陆羽人(陆 奥国,奥羽国人)跟萨隅人(萨摩国・大隅国人)不能沟通;许多奥羽人要跟上国人(关西人)谈话时,还是语言不通.......找不到像帝国(日本)这样,东西不过六百里(当时不包括北海道),却语言不通的国家”[7]

甚至是在帝国议会开会时,议员之间也发生过因为方言而难以沟通的问题。为了解决诸多问题,陆陆续续提出认为要废除汉字、假名替代论还有如森有礼主张的和语改用洋语英文,或是和语假名废止论以及南部义筹在“罗马字使用论”提出全面书写罗马拼音等主张。[8]

1894年上田万年回到日本后,表示公费留学德国期间对于欧洲诸国有统一的标准语非常有感触,在明治时代以前,在日本范围内并没有一种通用的语言,即今天所使用的现代日语存在,并开始提倡文言一致与创造一套属于日本人的共同语言。上田万年认为日本需要有共通的语言,才能彻底解决各地无法沟通的问题。认为标准语为“国民的精神性血液”、说标准语如血液一般无可替代之物,或如生之母般重要[9]

在上田万年等学者的推行下,明治政府设立了“国语调查委员会”,受文部省聘任,进行编辑标准语相关调查并致力于编订日本标准语和假名统一的工作。上田认为东京语作为大日本帝国首府,天皇所都之处,其言语理应成为日本标准语的骨干,最后以“江户山手地区(今东京中心一带)的中流阶层武士方言”为基础,作为日本标准语编写的基础[10][6]

经过十年的调查、整合、编辑音韵、语汇后完成了日本标准语。1903年出版的国定第二期教科书《寻常小学读本》成为首批使用这套读音的教材,是现代日语读音的基础。许多现代知晓的日语,比如现在日本人所使用的“おかあさん”(母亲)、长音符号等,事实上是明治37年才首次出现成为标准日语的内容[1]

支持假名统一与言文一致运动

明治维新初期,不同地方,同一个假名会发不同的音,同一假名符号对应都是不同的音,所以出版的书多用只能使用字,支持言文一致运动的上田万年认为要彻底改掉旧假名正字法的混乱,必须重新编写假名。他尝试将在德意志帝国进行的正字法应用于大日本帝国的语言政策。为了端正假名混乱的使用状况,订立出规则,规定哪一个音是该存在的,哪个音是配合哪个假名的,将一个假名固定在一个音上,以五个一组,母音的概念,将五个元音定为母音,再搭配不同的音,将固定的假名音符排成一套发音公式,1903年‘仮名遣教科书’采用新假名用法“发音公式”。并日本历史上首度采用长音符号“-”。帝国教育会也开始设立“言文一致会”。[11][12]1900年上田万年等的《言语杂志》采用口语体书写报导,于大正末年,小说、教科书、报纸等皆采用了口语体,进入昭和时代后,论文、学术专著也改为口语体。[13]

强力推广日本标准语

在上田万年的语言规划中,日本标准语是赋予“真善美诸品德”的价值,国家规定的标准语就是母亲的语言,必须做到让任何人出生后即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有教养富含日本精神的标准语,标准语是被视为日本的“精神性血液”,“帝室的藩篱”、“慈母之爱”。[14]。在此倡议下推行《国语教授法指针》,所有公家机关全部改用标准语书写。然而,上田认为远远不足,为了要实现日本富国强军进化为一个文明国家的愿景,必须达成“无论千岛之际、冲绳之端”,帝国版图皆一种语言、一种习俗才是达到尽善尽美的文明国家。为了达成“书同文,言同语,语同音”的至高的目的,上田继续展开“整建国语”等主张,发起推广日本标准语运动。在上田万年等人的推动下,大日本帝国政府于大正3年(1913年)正式公布了以东京山手语为基础的《口语法》[15],大正6年(1916年)发布方言取缔令,并以国家之力,发动“标准语力行运动”、“国语运动”、“方言扑灭运动”等政策推广日本标准语。[16][17]

上田万年及其学生在日本政府内主导的政策与语言规划,在二战后日本教育方面仍然忠实地发挥主导作用,完全改变了日本列岛上的语言发展,耗时50年以上,最终将原本言语不通的日本诸列岛,改变成为现在单一言语为主的社会[6]

日本语言学者长田俊树从语言学界外部的角度来看,批评上田万年对语言学缺乏理解和对语言本身的研究缺乏实质性,他引用其学生保科孝一的观察说:“上田是‘一个学者政治家和政治学者’”[18]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