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可判定性问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可判定性问题(德语:Entscheidungsproblem,意为“决策问题”)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由德国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和威廉·阿克曼于1928年提出。此问题为是否存在一个通用的方法,能在有限步骤内,判定一个数学命题的真假。[1]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9年6月10日) |
![]() |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
语言的可判定性
一个语言,是一个集合,且其补集为 。
当是图灵机可识别时,语言则称为半可判定。
当语言不是图灵机可识别,则为不可判定语言。
当且仅当和都是图灵机可识别的时候,L才能称为可判定语言。
Remove ads
一般意义上的可判定性
指一个询问真 / 假的问题是否可被回答。若不论一个问题答案为真或为假时均能得出该答案,则称这个问题、或解决该问题时所用的算法为可判定的;若只能在答案为真时得出、但在答案为假时不能做出判断,那么称为半可判定的;若根本不能得出为真或为假的结论,那么称为不可判定的。
参考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