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东南彝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东南彝语是彝语支下一支语言。在Lama (2012)的分类方案中,它被称为“阿细-普佤语群”,与尼苏–罗泼语群(北部彝语)共同构成彝语东南部方言。
语言
Jamin Pelkey (2011)给出下列东南彝语语言。共分析出4支方言,分别是尼苏方言、撒尼–阿扎方言、高地夫拉方言和河滨夫拉方言。
Pelkey (2011b)[2]包含了一份普拉语(上游夫拉语)、富匝语(下游夫拉语)、木吉语(高地夫拉语)、普佤语(高地夫拉语)和阿扎语的比较词表。
Bradley (2007)将撒尼语、阿细语、阿哲语和阿扎语划在一起,形成中部彝语“中部东南方”分支,但Pelkey (2011)重新将它们划入东南彝语而不是中部彝语。
同样地,Pelkey (2011)注意到东南彝语可能和北部彝语(包含诺苏语和纳苏语),这与Lama (2012)对彝语东南部方言的假设相吻合。
Remove ads
Pelkey (2011:353)[3]特别地排除了仆拉语,注释道尽管它在历史上和东南彝语使用者曾有过紧密联系,但并不共享这一分支下的许多特征。
Pelkey (2011)将石林县黄彝话划入尼苏语组,但注释道这么分类还需要更多证据。不过Bradley (2007)认为[昆明]]黄彝话和诺苏语亲缘关系最近。不清楚昆明黄彝话和石林县黄彝话有无联系。
《民族语》将阿车语划为东南彝语,但阿车语均未被Pelkey (2011)和Lama (2012)归入东南彝语,因此其应仍是未分类状态。
Pelkey (2011:356-365)给出下列4个原始彝语到东南彝语的合流。
- 原始彝语*ʔ-k&*ʔ-ɡl >原始东南彝语*tɬ(现代反映:tɬ、kɬ、k、t、ɬ等。词例如“装载”)
- 原始彝语*pl/pj&*ʔ-kl >原始东南彝语*tɬʰ(现代反映:tɬʰ、kɬʰ、kʰ、tʰ、ɬ等。词例如“蜜蜂、芋头、摧毁、变化、粪便”)
- 原始彝语*bl/bj&*ɡl >原始东南彝语*dɮ(现代反映:dɮ、ɡɮ、ɡ、d等。词例如“银、脸、脓、满、飞、闪电、4”)
- 原始彝语*m-pl/m-plj&*m-bl/m-blj >原始东南彝语*ndɮ(现代反映:ndɮ、ŋɡɮ、nd等)
另一种东南彝语词汇创新是“蝙蝠”,由*b-yam¹“飞”和*wa²“人”复合而成,字面意思是“飞行者”(Pelkey 2011:375)。
陈士林等 (1985)[5]也识别出一个类似的“彝语东南部方言”,包含下列方言。
- 宜良土语:宜良(包括石林县邻接地区)、丘北、泸西、弥勒、陆良等市县
- 弥勒土语: 弥勒、华宁、昆明、泸西、彝良等市县
- 华弥土语:弥勒、华宁、建水等市县
- 文西土语:文山、西畴、砚山、麻栗坡、马关、富宁、广南、丘北等市县。文山州的内部多样性最大。
陈康 (2010)的分类方案中将东南彝语称为“聂苏方言”。后附每种方言主要通行的市县。
- 聂苏方言
- 聂苏次方言
- 聂苏语(ne̠33su55):50万人,红河、墨江、元江、绿春、江城、金平、河口、普洱、景洪、勐腊等市县
- 娜苏语 (na33su55): 50万人,石屏、峨山、通海、建水、开远、个旧、蒙自、屏边等市县
- 作括语(dzo21kʰo44): 10万人,文山、砚山、西畴、马关、麻栗坡等市县
- 撒尼次方言
- 阿哲次方言
- 聂苏次方言
Remove ads
人口
东南彝语人口数据来自Pelkey (2011)。
下列夫拉语群数据点来自Pelkey (2011:26-27)。
Remove ads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