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东坝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东坝话(也称Lamo、mBo;IPA: mbo˥’Bo skad),是一种未被分类的汉藏语系语言,主要分布在西藏昌都县左贡县。最近由Suzuki & Nyima (2016)记录。

事实速览 东坝话, 母语国家和地区 ...

Suzuki & Nyima (2018)记录了东坝乡格瓦方言。

名称

《昌都地区志》 (2005: 819)[2]因这种语言分布在左贡县东坝乡,将其称作东坝话。

康藏族称他们为mBo或mBo mi(’bo mi)。传统上认为东坝话使用者也自称Po mi,但并不是所有东坝话使用者都知道这个内名。他们称自己的语言为“Lamo”。部分使用者也称其为“ˊmbo hkə”。[3]:38–81

东坝话内名与地点(素苦话(藏文:gSerkhu)是一种难以与其他方言互通的方言):[3]

更多信息 语言, 内名 ...

人口分布[3]

东坝话使用者约有4千人,其中2千人生活在东坝乡,另外2千生活在中林卡乡。两个乡都在左贡县怒江沿岸。[3]

更多信息 语言, 县与镇 ...

方言

有两种方言:[3]

  • 东坝话/Lamo(藏语名:mBo-skad)
  • Lamei

东坝乡有5个东坝话村庄,分别是军拥村、格瓦村、普卡村、坝左村和加坝村。其余村都说藏语康方言。[3]

Lamei分布在5个村庄,中林卡乡使用者约1500至2千人。十字卡村、洛巴村、若巴村、瓦堆村和瓦美村几个村只有Lamei使用者。俄巴、普拉和左西几个村既有Lamei使用者也有康方言使用者。[3]

gSerkhu是东坝话方言,但几乎不能互通。藏语康方言使用者称其语言为Sikhu。gSerkhu使用者分布在察隅县上察隅镇gSerkhu河谷的本堆村、目宗村、翠兴村和西巴村4个村中,约有80户、400人。都分布在察隅县上察隅镇。察隅县也有藏语康方言使用者,从东坝乡的东坝话语区迁来。[3]

分类

Suzuki & Nyima (2016, 2018)认为东坝话属于羌语支向柏霖 (2016)[4]认为mBo属于嘉绒语支尔龚-拉坞戎语语群。

Suzuki & Nyima (2018)注意到东坝话和其他两种最近发现的语言——西藏东部昌都县如美话(分布在左贡县马尔康市澜沧江河谷)和则松话(分布在察雅县北部)——关系密切。

东坝话与书面藏语原始藏缅语比较(Nyima & Suzuki 2019):[3]

更多信息 词义, 东坝话 ...
Remove ads

词汇

Suzuki & Nyima (2016)给出下列东坝话词汇。

更多信息 词义, 东把话 ...

音系

Suzuki & Nyima (2018)[5]报告了格瓦方言的音系,称东坝话“具有独特的音系演变”。

更多信息 双唇音, 齿龈音 ...

前鼻化前送气可分析为前声母成分。

更多信息 前, 央 ...

所有元音都可加嘎裂声鼻化。还有几种较少见的次要调音,如R化/ɚ/与软腭化/əɣ/。

音节结构cCGV

声调有高调和升调,与如美话则松话相同。声调承载单元是每个词的前两个音节,常常不包含第二个音节。[5]

Remove ads

形态

东坝话方向性前缀:[3]

  • n-: ˊnə- sə̰“杀”、ˊna-qɑ“嚼”、ˊnu-pho“落”
  • th-: ˊtho-xɯ“去”、ˊtho-ndzo“收集”、ˊthe-ji“卖”
  • k-: ˊka-tɵ“买”、ˉko’-ɕa“打碎”
  • t-: ˉtu’-rɑ“接受”、ˉtə’-tɕa“戴(帽子)”
  • l-: ˉla’-mbo“推翻”
  • w-: ˉwo’-ɕa“撕毁”、ˊwu-ndzə“吃”

方向性前缀加le“来”:[3]

  • ˊne-le:“下来”
  • ˊthe-le:“(他)到了”(仅限完成体/不定过去时)
  • k-:(无)
  • ˊtə’-le:“向上来/来靠近说话者”
  • ˉle-le: “来到一个离说话者较近的地方”
  • ˊwu-le:“水平地向说话者来”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