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国共产党莱阳市委员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国共产党莱阳市委员会,简称中共莱阳市委,是中国共产党在山东省莱阳市的领导机关,原称中共莱阳县委,1928年3月成立于莱阳县万第乡水口村,是中国共产党在胶东地区成立的第一个县委[1]。1987年4月,因莱阳撤县建市而更名中共莱阳市委。
历史
1925年五卅运动后,奉系军阀张宗昌在济南捕杀中共党员,中共山东临时地执委决定将大部党员派到农村,其中莱阳籍党员宋海艇被命令以中国国民党党员身份回乡活动。1925年11月,宋海艇回到家乡万第镇水口村,称为胶东农村的第一个共产党员。不久,宋海秋等万第一带的20余人被宋海艇发展为共产党员,为中共在当地建立组织机构奠定了基础。1927年12月,山东省委命李伯颜、孙耀臣回家乡莱阳建立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建立苏维埃政权。[1]
1927年12月26日,李伯颜和孙耀臣在莱阳县姜山镇前保驾山村孙耀臣家中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胶东的第一个基层组织中共前保驾山村支部委员会。1928年1月,李伯颜到水口村与宋海秋等人接上关系。2月,山东省委要求各地扩充党员数量,李伯颜派宋海秋到石龙沟村成立了中共石龙沟村支部委员会。[2]
1928年3月中旬,李伯颜和孙耀臣在万第镇水口村宋玉桂家中主持召开各村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以此前建立的前保驾山村支部和石龙沟村支部为基础,在万第镇水口村成立了中共莱阳县委,李伯颜任书记兼组织委员,孙耀臣任宣传委员。莱阳县委是中共在胶东建立的第一个县委,成立后直属中共山东省委管辖,下辖前保驾山村和石龙沟村党支部。1928年4月,莱阳县委成立了胶东抗粮军,是胶东的第一支中共武装。1928年5月26日,李伯颜主持召开关于武装暴动的会议后被叛徒秘密杀害。1928年6月11日,胶东抗粮军发动武装暴动,攻入莱阳县城,占领监狱并释放了里面的囚犯。孙耀臣将暴露身份的宋海秋、于冠三、梁逵卿等党员转移到外地,让未暴露身份的返回各村,并决定暂停活动等待上级指示。1928年11月,孙耀臣去济南寻找省委,途经高密县呼家庄时因遭人举报被捕,并于12月26日被秘密杀害,莱阳县第一届县委遭到破坏[1][3][4][5]。
1932年5月,原在青岛活动的张静源因身份暴露被省委安排转移到莱阳活动,7月底在海阳县新庄头村重建了中共莱阳县委,张静源任书记,隶属中共山东省委,辖中共莱阳县第一区委、第五区委和中共海莱特支[6]。1933年2月,山东省委遭到破坏,为与上级组织接上关系,张静源于6月去天津与中共中央北方局取得联系。张静源回莱阳后,按照北方局命令在水口村成立中共莱阳中心县委,负责领导胶东8个县的工作,张静源任书记,刘松山、宋化鹏、宋云甲、李仲林、谢明钦、宋玉桂任委员[7],隶属中共北方局,下辖中共莱阳西北部区委、西南部区委、东部区委和中共招莱特支。1933年6月,徐元义另立中共莱阳县委,并得到了中共青岛临时市委承认。1933年9月,青岛市委派秘书长李林到莱阳调查处理此事,李林要求两个县委合并,由张静源负责组织新县委。中心县委会议决定撤销中共莱阳中心县委,分别建立中共莱阳县委和中共海阳特支。黄日宾任中共莱阳县委书记,王之风任组织委员,刘仲益任宣传委员,贾丕钦任军事委员,李仲林、宋玉桂、左武堂任委员。1933年10月[注 1],徐元义将到莱阳小徐格庄协调合并事宜的张静源在村外杀害。11月初,莱阳县委派姜宗泰等找到徐元义,将其以叛党的名义处决[8][1]。
1934年1月,中共莱阳县委决定改组。1934年2月,莱阳、招远、海阳等县的党员在莱阳河洛乡苇夼村召开会议,确定由李厚生任书记,刘兰芳、刘松山、孙学之、贾王钦任委员,并拟于2月29日交接工作[12]。2月17日,贾丕钦被捕叛变,供出莱阳、海阳、招莱边区党组织,莱阳县委遭破坏,交接工作未能实现[13]。1934年8月,共青团山东省工委驻青岛特派员李仲林到莱阳恢复党团组织,在曲格庄村主持成立了中共莱阳特支,苏继光任书记[14],张进任组织委员,李研吾任宣传委员[15]。特支成立后一直坚持在莱阳西部、西南部秘密开展工作[16]。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再次展开国共合作,山东地区先前被捕的中共党员在9至11月间陆续被释放。原中共山东省工委秘书长李林和团省工委委员李仲林出狱回莱阳后,立即与莱阳特支书记苏继光、特支委员吴青光等人取得联系,积极准备与上级党组织恢复组织关系。10月底,李林带吴青光、胡岩到泰安向省委书记黎玉汇报莱阳县党组织情况。12月,黎玉派吴青光返回莱阳重建莱阳县委。吴青光回到莱阳后在孙受(今青岛市莱西市孙受镇)重新组建了中共莱阳县委,隶属中共胶东特委,吴青光任书记。1938年4月,胶东特委调刘坦任莱阳县委书记。6月,因国民党南岚乡校查封马连庄小学,扣押校长田绰永和学董田文广,爆发了“南岚事件”。刘坦在南岚事件中负伤入狱,吴青光继任县委书记。1938年10月,吴青光调省委党校学习,谢明钦接任县委书记,隶属中共胶东区委。1939年4月,胶东区党委决定建立中共南海特委,莱阳县委为其下属组织之一。1940年5月14日,莱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属胶东行署。1940年秋,谢明钦调胶东区党委统战部工作,顾云生接任县委书记,隶属中共南海地委。[17]
1941年2月14日,莱阳县划分为莱阳县(习称莱西县)和莱东行署,均隶南海专区;顾云生调南海地委工作,徐力田接任中共莱阳县委书记。莱西析出莱西南行署,1942年1月,徐力田调任中共莱东县委书记。1945年1月,从莱东行署析出五龙县[18]。1945年8月,莱东行署改称为莱东县政府。1950年5月,中共南海地委和滨北地委合并,称中共莱阳地委,莱东县委属之。1950年6月,莱东县改称莱阳县。1950年3月12日,莱西、莱西南两县合并为莱西县,成立中共莱西县委,隶属中共南海地委。1958年10月17日,莱西、莱阳两县合并为莱阳县,成立中共莱阳县委。11月,中共莱阳地委迁烟台,称中共烟台地委,莱阳县委属之。1961年10月,莱西县析出,另成立中共莱西县委属中共烟台地委[注 2]。[17]
1987年4月,因莱阳撤县建市,中共莱阳县委随之更名中共莱阳市委[19]。
Remove ads
历任书记
1928年3月,中共莱阳县委第一次建立,此后多次遭破坏又重建。1941年2月,莱阳县析出莱东行署,莱东行署辖区大致相当于后来的莱阳市,而莱阳辖区大致相当于后来的莱西市。
1941年2月,莱西、莱东分置,其时莱西称莱阳县,而莱东初称莱东行署。1941年10月,莱西县南部析为莱西南县,成立中共莱西南县工作委员会,隶属中共南海地委。1942年7月,中共莱西南县工作委员会撤销,成立中共莱西南县委,隶属中共南海地委。1950年3月,莱阳县和莱西南县合并称莱西县。其间,中共莱阳县委,习称中共莱西县委,初隶中共南海地委,1943年8月改隶中共西海地委,1944年11月,恢复隶属中共南海地委,1945年9月,改属胶东区党委直接领导。[17][28]
1945年1月,从莱东行署析置五龙县。1945年8月,莱东行署更名莱东县。1950年3月,莱东县和五龙县合并称莱东县。1950年6月,莱东县于改称莱阳县。
Remove ads
Remove ads
1950年5月,中共莱东县委隶属莱阳地委。6月,莱东县委改中共莱阳县委。1958年10月,莱西、莱阳两县合并为莱阳县,成立中共莱阳县委。11月,中共莱阳地委迁烟台,称中共烟台地委,莱阳县委属之。1961年10月,莱西县析出,另建中共莱西县委,亦属中共烟台地委。[17]1983年,烟台地区被撤销,新建地级烟台市,中共烟台地委改为中共烟台市委,莱阳县委属之。
Remove ads
1987年4月,因莱阳撤县建市,中共莱阳县委随之更名中共莱阳市委,仍属中共烟台市委。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