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2020年人口普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七人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2020年展开的一次全国性人口普查。根据2010年6月1日起实行的《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根据2021年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全国总人口共计14.4350亿人[1][注 1]。

本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点为202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对象为普查标准时间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2]。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为解决该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21年5月31日召开会议,宣布进一步取消计划生育限制,实施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同时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3]。
Remove ads
概述
2019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国发〔2019〕24号),决定于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对象是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2]。
本次人口普查首次采取完全电子化的方式开展普查登记,同时亦首次倡导普查对象自主填报信息[4]。电子化普查登记系统经公开采购,由腾讯依托腾讯云、微信、企业微信平台提供[5]。虽然采用全电子化普查登记,但本次人口普查仍将设置长、短表,长表将用于对某些信息进行抽样调查。此外,对于因通信不便、身心障碍、老人、文盲或电子化普查登记系统故障等原因无法进行电子化登记的人员,仍然提供纸质普查表,待填写完毕后由普查员统一录入,再择时间再次入户,由被普查人签字确认。
Remove ads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0年6月29日印发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本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时间节点如下:
- 普查标准时间是北京时间2020年11月1日零时;入户工作时间是2020年10月11日至12月10日[6]。
- 10月11日至11月5日,有条件的普查对象可以通过互联网自主进行短表和死亡人口填报登记;
- 11月6日至15日,普查员会对尚未完成短表和死亡人口填报登记的住户进行入户登记;
- 11月16日至30日,普查员会入户进行长表(10%抽样)登记。
按照计划,2021年4月将公布普查初步结果,主要是标准时间点中国的人口总数,其中中国大陆的31省、市、自治区之人口数据由普查得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的人口数据则“由当地统计部门提供”(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澳门特别行政区统计暨普查局、中华民国行政院主计总处)。传统上,台湾人口数据系根据同年的台湾人口普查结果推算,能精确到人,而港澳的人口数据则根据特区政府的统计部门估算,精确到百人。
Remove ads

2020年10月11日起,中国大陆各地的700多万名普查员开始开展入户工作;各地居民在普查员的协助下,陆续通过电子化普查登记系统参与人口普查。
-
户主姓名底册
-
综合短表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短表有问题20个、长表有49个,普查问题如下:[8]
Remove ads
普查结果

- 总人口[1][注 1]:共计 1,443,497,378人,其中:
- 人口增长:比2010年增加72,053,872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 家庭户人口:中国大陆共有家庭户494,157,423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09,30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0人减少0.48人。[注 5]
- 集体户人口:中国大陆共有集体户28,531,842户,集体户人口为118,969,424人。
- 民族构成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0,378,693人,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1,675,179人,增长10.26%。

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亿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亿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11]。
- 人户分离人口:492,762,506人[注 6]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加231,376,431人,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加76,986,324人,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加154,390,107人,增69.73%。
- 登记误差:人口漏登率为0.05%
Remove ads
31个省份中,人口超过1亿人的省份有2个,为山东省和广东省。数据显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31个省份中,有25个省份人口增加。人口增长较多的5个省份依次为: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分别增加21,709,378人、10,140,697人、6,088,113人、5,734,388人、5,341,952人。[12][注 9]分区域看,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1.20个百分点。[注 10]
Remove ads
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53,383,938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76,020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8,766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13.50%[13]。
Remove ads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基本持平。其中男性人口为723,339,956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38,768人,占48.76%[14]。
在民族人口方面,汉族人口为128631万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8.89%。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个百分点。[1]
Remove ads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0,767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3,005,25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87,163,489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49,658,828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7,750,20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减少16,906,373人,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下降1.41个百分点[15]。
Remove ads
此次人口普查也统计了2020年11月1日零时居住在中国大陆接受普查登记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不包括因出差、旅游等原因短期停留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6]。在华境外人员当中,居住时间三个月以下的40,659人;居住时间三个月至半年的56,342人;居住时间半年至一年的166,884人;居住时间一年至两年的248,174人;居住时间两年至五年的314,954人;居住时间五年以上的603,682人。以目的来看,以商务为目的77,008人;以就业为目的444,336人;以学习为目的219,761人;以定居为目的419,517人;以探亲为目的74,735人;其他目的195,338人。分布地区来看,前十的省分分别是:广东省418,509人、云南省379,281人、上海市163,954人、福建省106,248人、北京市62,812人、江苏省58,201人、浙江省46,189人、广西壮族自治区26,043人、山东省21,829人、辽宁省20,562人。居住在其他省份的127,067人。
争议
反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17]中,主要聚居在新疆的少数民族0-4岁和5-9岁人口在全国范围内数据有巨大差异(见表2-2 全国各民族分性别、年龄的人口):
易富贤在Project Syndicate上发文称,该出生率急剧下降的现象“唯一可比的先例是1990 年代初期的山东省”,“到 2000 年,山东泰安市 5-9 岁的人口仅为 10-14 岁人群的 28%”。易富贤认为这是对少数民族计划生育、少数民族文化遭受强制转变、新疆城市化、农村少数民族女性入学率提高的综合结果。[18]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人口普查范围包括住房情况。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可以查阅的第五、六次人口普查详细数据中皆有住房情况的有关数据。
2019年1月15日,深圳市统计局表示将主动承接“房屋普查”试点。2019年6月1日,国家统计局在上海市嘉定区开展人口普查试点,入户调查内容包括房屋情况。[19]有群众及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国家即将开征房地产税的信号。《经济日报》于2019年6月4日下午发专文辟谣,称2010年人口普查亦进行了住房情况调查,而九年来房地产税未有推出,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经济日报》并援引《统计法》第30条指: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应当依法严格管理,除作为统计执法依据外,不得直接作为对统计调查对象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不得用于完成统计任务以外的目的。[20]
本次普查结果原本“初步计划在四月上旬”公布[21],但是期限过后宣布因增加发布更多更细信息及大量增加普查公报而推迟,未给出明确期限[22]。2021年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一篇关于人口问题的论文,关注“人口转型”,批评此前的人口政策只顾享受人口红利,认为人口红利是要还的,该文还谈及许多其他观点,引发讨论[23]。2021年4月27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七普数据显示,“2020中国大陆人口不足14亿,这也是自大跃进以来中国首次人口下降”,然而在该报道发表时,中国官方仍未公布七普结果[24][25]。2021年4月28日,据美国彭博新闻社引用北京大学教授陆杰华的评论称,“2020年人口普查中总人口不太可能下降,但是中国的人口可能在2022年达到顶峰,这比之前的估计要早得多[26]。”
2021年4月2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称2020年中国人口仍保持增长,具体数据将在七普公告中公布[27]。5月9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宣布将定于2021年5月11日上午10时举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新闻发布会[28]。2021年5月11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至第八号,公报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据[29][30]。
据香港众新闻报道,如果完全按照国家统计局数字,中国大陆2020年死亡人数将是27万人(2020年人口14亿1178万人-2019年人口14亿5万人=2020年净人口增长1173万人、2020年出生人口1200万-2020年净人口增长1173万人=2020年死亡人数27万人),远低于2019年近1000万的死亡人数[31]。
中国人民大学多个研究人员所撰写并刊载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网站上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指出,根据2019年抽样调查与202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推算,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的死亡率为10.07‰,出生率为18.38‰,二者均比2019年上涨2.93‰和7.9‰,与中国大陆地区呈日益下降趋势的出生率、死亡率严重不符;中国大陆地区流动人口规模为3.76亿人,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流动人口规模大幅上升,足足多出1.4亿人。但同时也指出可能是由于七普数据收集方式的差异造成了上述严重偏差[32]
2021年5月17日,国家统计局答记者问时称,人口普查数据与往年数据矛盾是统计口径差异导致的。原先公布的2016年出生人口是1786万人,普查修订为1883万人,增加97万人;原先公布的2017年出生人口是1723万人,普查修订为1765万人,增加42万人。“两次普查间对应的相关年份出生人口平均每年要修订增加大概100万人左右。”[33]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