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
中國人民解放軍兵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独立兵种,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
2024年4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成立大会在北京八一大楼举行,同时撤销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番号,相应调整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领导管理关系[1][2]。
历史
1965年12月,杨成武主持总参谋部工作后,指示通信兵部研究筹组雷达部。但因受到文革干扰,该工作被迫中断。1974年,杨成武回到总参谋部工作后,非常关注世界电子对抗技术的新发展及作战运用,常和有关人员商讨,多次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写报告,主张加强电子对抗力量建设。[3]1975年9月,总参谋部决定由总参通信部成立总参四部筹备组。1975年12月18日,叶剑英向中央和毛泽东呈交《关于加强电子对抗工作的报告》,建议组成国务院、中央军委电子对抗和雷达管理领导小组,成立总参四部。1976年6月,中共中央军委任命屈培壅(主持日常工作)、孙玉衡、李文昌、申仲义为总参四部副部长。[4]1976年11月,叶剑英、杨成武共同提议组建的国务院、中央军委电子对抗和雷达管理领导小组开始办公。1977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电子对抗、雷达部正式成立。[3]1977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任命王诤兼任部长,1978年10月任命李光担任政委。1978年王诤病逝后,1980年1月任命屈培壅为总参四部部长。1982年8月,总参四部并入总参通信部,称为总参通信部四部,对外保留总参四部的名称。1985年8月,总参通信部四部恢复成为总参的直属部,称总参电子对抗雷达部,部长靳庆丰,副部长张有才[4]。
1980年代末,总参谋部电子对抗雷达部曾下设有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5]。
2016年改革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电子对抗部(又称“总参四部”)[6][7]下设有:政治部[6][8]、一局[9]、雷达局(二局?)[10]、科技装备局(三局)[11][12][13][14]、四局[15]、电子对抗旅[16]、光电对抗室[17]、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五十四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18][19]、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20]、合肥离职干部休养所[20][21]、驻北京地区军事代表室[22][23][19]、驻成都地区军事代表室[24]、驻桂林地区军事代表室[25]、驻沈阳地区军事代表室[26]、驻南京地区军事代表室[27]、驻杭州地区军事代表室[28]、驻西安地区军事代表室[29]等。
Remove ads
2024年4月,中央军委撤销战略支援部队军种番号,除将其下辖的航天、网络系统部改设为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的独立兵种外,以原战略支援部队机关及其信息通信保障力量为基础,创设了信息支援部队这一独立兵种,与其馀兵种同为副战区级单位[30]。
整合为该兵种的机构单位包括:
- 战略支援部队机关,信息通信基地和新疆、西藏军区信息通信旅;
- 军委联合参谋部目标数据大队、战场环境大队、通信保障大队、频谱管控大队、情报分析中心;
- 军委联指中心战场态势、战略预警分中心的部分职能力量,战区联指中心战场态势大队、信息服务大队、指挥运维大队;
- 战略支援部队第35基地、卫星通信中心部分力量;
- 战略支援部队战场环境研究所、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网络信息研究所。[原创研究?][来源请求]
-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2025年5月宣布组建[31]。
历任领导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