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哀乐 (中国大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哀乐》是中国大陆一首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创作的葬礼音乐。
来历
一般认为,《哀乐》是总政军乐团首任团长罗浪根据北方一首民间吹打乐曲改编而成的。这首《哀乐》源自流传于华北地区的一支民间唢呐曲,罗浪与另外两人于1945年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一位民间艺人处采得。1945年9月,晋察冀军区拟在张家口东山坡举行纪念抗战胜利大会,同时祭奠抗战死难烈士,罗浪执笔改编唢呐曲,并指挥乐队在祭奠仪式上演奏。1949年9月30日,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礼上,《哀乐》首次用于国家典礼仪式上。并于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时,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次完整地将《哀乐》向全国播放[1][2][3][4]。
使用
《哀乐》为现今中国大陆官方和民间葬礼上通用的哀乐,在清明节、中元节等日子祭奠逝者时也有人播放,以表哀思。
中国大陆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逝世时,电台及电视台也会在讣告之前、之后播放《哀乐》[5][6]。且哀乐的时长亦有区别,有的用时1分钟(如邓小平、江泽民去世时),有的用时3分钟。时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逝世时,最初播放的《哀乐》为6分钟,后由于姚文元干涉,缩减为3分35秒,由此引发九九事故[7]。另外,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报道领导人治丧活动时,也会以《哀乐》为背景音乐[8][9][10][11]。
根据中国大陆音乐著作权使用相关规定,各殡仪馆使用《哀乐》应支付每次一元的版权费,中国大陆也曾出现《哀乐》收费相关传言,但罗浪本人生前曾表示拒收版权费,并称:“《哀乐》是土生土长的民间音乐,谁也不能把名字挂在这样的作品上。我用不着收什么音乐使用费[1]。”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