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361号潜艇海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03年4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361号潜艇在内长山以东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进行训练时,由于指挥操纵不当,造成机械故障失事,艇上70名官兵全部遇难[1]。
![]() |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
香港文汇报披露潜艇失事的主因是潜艇充电时进气阀未打开,以致艇内氧气短时间内耗尽,搭乘人员窒息而死[2]。2003年5月2日,新华社对此事报导,但未指出失事确切日期,潜艇事后被拖回港口;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和副主席胡锦涛发了唁电[3]。
Remove ads
事故报告与后续
2003年5月20日上午,“海军361潜艇遇难官兵追悼会”在辽宁大连361潜艇所在部队礼堂举行,1200名海军官兵和部分亲属代表参加。[4]
2003年6月13日,新华社发布消息,潜艇失事原因已查明,是由于指挥操纵不当造成。[5]
根据[哪里?]事后的调查,事发的经过大概如下:
- 事故发生于2003年4月16日,该艇在返回青岛威海基地途中,起因是需要为潜艇各个系统重新蓄电。按照程序,蓄电需要发动柴油发电机,而发电机发动时会消耗艇内大量氧气,其设计中的一个隐患是氧气系统与艇内空气相连,故潜艇需要上浮至接近海面,打开位于突出部分的可伸缩进气通道,使其道口完全接触大气,再吸入空气。
- 调查发现,事故发生时,进气通道的阀门因机械故障而未打开。在未排除安全问题下,柴油机便直接发动,其后迅速消耗艇内氧气。事后取得的有关数据显示,艇内的氧气在接近两分钟的时间内基本消耗完全,安全人员对此未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 与此同时,该艇正在进行“静默”训练,根据命令切断了与艇外的联络,因此艇外人员没能及时发现意外的发生。按照程序,各舱盖当时是关闭的,由于氧气消失的关系,造成了艇内外的气压差。在负压力下,即使尚有意识,舱口也极难从内向外打开。于是在失去了维生的氧气十几分钟后,艇内人员基本都因机械失灵而全员丧生[2][与来源不符]。
后续惩处:
361艇属海军北海舰队潜艇第十二支队,该支队由四艘同型的035型潜艇组成,分别为359号、360号、361号和362号,编制为57人。
Remove ads
反应
新华社于2003年5月2日对外播发了此次事故的消息。有报道引述国际军事专家认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首次公开重大潜艇事故,展现出SARS事件对官方信息透明化的推动。[6]在过去,中国对类似事故都不做报道。[7]但对于具体失事原因,官方没有做详细报道。[6]
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人5月3日专程赶赴大连调查了解情况,并登上了361艇各个位置,听取各方面意见。[6]
获悉事故后,俄罗斯总统普京、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法国总统希拉克、德国总理施罗德、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等多国政界人士致电表示慰问和哀悼。[6]
猜测
外界对失事原因有多种猜测,例如怀疑该潜艇上正在执行新型装备试验任务,相关装备和管线致使潜艇水密门无法关闭;也有猜测怀疑潜艇可能正在执行水密防检操练科目并且操作失误致使潜艇失事。[7]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