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亦称抗战胜利纪念日或简称胜利日[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战胜纪念日的官方称呼,自1951年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定为每年的9月3日庆祝[2]。
抗战胜利纪念日是中国大陆的法定节日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声称,设立和确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铭记历史,缅怀在抗战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坚定立场”[3]。
Remove ads
节日沿革
总结
视角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对同盟国方面宣布无条件投降,但直到此时法律上的正式投降程序仍然未被完成[2]。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东京湾的美国海军战列舰“密苏里号”上正式举行。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4],时任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随后代表中华民国签字接受投降[5]。
在日本政府签署投降书的同日,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下令全国庆祝胜利,以明日(即9月3日)为胜利日,举国欢庆并放假一天,而全国各界在9月3日、4日和5日这三天一律悬旗庆祝[6][7]。
1946年4月间,国民政府正式议决,以每年的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在北京建政,同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这其中也包括了“抗战胜利纪念日”,但时间则定在了每年的8月15日[8]。社会上对此存在争议,认为8月15日是天皇宣布投降的日子,而日本政府是在9月2日签署投降书后才正式投降的[4],因此9月3日设为纪念日从程序和法律角度上更为妥当[9]。
1951年8月1日,时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在胡乔木关于抗战胜利纪念日的报告上批示:以9月3日为全国统一的战胜日本纪念日[10];同年8月13日,政务院发布发布由周恩来签发的通告,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每年的9月3日,日期上与此前国民政府设立的“抗战胜利纪念日”保持一致[9]。
本院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布的统一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曾以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查日本实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字于投降条约以后。故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应改定为9月3日。每年9月3日,全国人民应对我国军民经过伟大的8年抗日战争,和苏军出兵解放东北的援助而取得的对日胜利的光荣历史举行纪念。9月3日不放假。
——[11]
1995年9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首次以国家的名义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时任中国最高领导人江泽民出席了大会并发表讲话[12][13]。
“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也最为珍贵。为了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进步,世界各国不论大小、强弱和贫富,也不论实行怎样的社会制度,都应当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睦相处,共同发展。这是我们今天回顾历史和告慰英灵的最好纪念。...... | ” |
——[14],江泽民 |
1999年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进行了修订,在规定上延续了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的传统[15]。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全体表决,通过了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16],首次以立法形式确定了该日作为法定节日的地位[17][18]。一年后的9月3日,首次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阅兵。
Remove ads
日期选定
关于抗战胜利纪念日应当设立在8月15日、9月2日还是9月3日这一点数十年来一直在社会上存在争议[19][20],如中国社科院的部分学者主张以八月十五日作为胜利纪念日更有意义,因为“中国是对日作战的主要战场,而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21]。一些民间组织团体亦曾发出纪念八一五抗战胜利日倡议,如民间网站“爱国者同盟网”曾在2011年两会期间委托时任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朱幼麟向全国人大提交了一份要求隆重纪念“八一五”和“九一八”的议案[21]。
一篇刊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的文章曾对此表示,抗战胜利纪念日之所以选在9月3日而非8月15日,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22][23]:
Remove ads
纪念活动

中共方面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庆祝活动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1945年8月15日在延安举行的庆祝大会。当天夜晚,延安市全城东南北各区到处举行盛大的火炬游行,灯火辉煌锣鼓喧天,诗人艾青曾在《人民的狂欢节》一文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人群,到处都是人群。感激传染着感激,欢喜传染着欢喜;个个都挺着胸脯,高高地举着火把,跟随锣鼓队,拥向街市——所有的门都打开,迎接欢乐,款待欢乐,欢乐是今天夜晚最高贵的客人”[24]。
1945年9月3日上午8时30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率领国民政府的党政军要员,在国民政府礼堂举行庆祝会和纪念周会,重庆市电力公司同时拉响了解除防空警报的长音,称之为“和平之声”,并下令举国庆祝三天纪念抗战胜利;而在此前一天(9月2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即已决定在9月3日、4日、和5日放假三天,随后又在9月5日决定举办了庆祝抗战胜利群众大会[25]。
在1951年政务院更改并确定抗战纪念日时间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抗战纪念日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是长期视乎各个时期的政治环境而酌情庆祝[25];在50年代至60年代初,中共官方对抗战的主要宣传要点有三:“1、抗日战争以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而结束,这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反帝国主义斗争由失败走向胜利的伟大转变;2、打败日本主要是中国人民和苏联的功劳;3、美帝国主义是今天中国人民的死敌”[25]。此时恰逢中苏蜜月期,中苏两党两国高层时常在9月3日这一天互相致以贺电,如1952年9月3日人民日报就曾刊文毛泽东对苏联的贺电:《毛主席电斯大林大元帅贺抗日战争胜利七周年》[26][27]。
进入60年代中期以后,抗日战争的相关庆祝活动则渐渐开始去苏联化,如1965年由林彪亲自撰文书写的纪念文章《人民战争胜利万岁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其中仍然保留了“反对美帝国主义”、“人民战争万岁”等阶级斗争史观的要点,但对苏联的出兵和援助只字未提,取而代之的则是新增的“批判赫鲁晓夫修正主义”、“支援越南人民”等内容[28][25]。1966年以后,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抗战纪念日的重要性进一步下跌,甚至一度“处于一种被彻底遗忘的状态”,这种状况直到人民日报在1975年9月3日发表社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三十周年》后才有所好转[25]。
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以来,抗战胜利日纪念的重要性开始日益提升,同时,随着拨乱反正的进行,中共以外抗日力量的贡献逐渐受到承认,宣传重点开始侧重于“全民族抗战”[25];至1985年抗战胜利40周年之际,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先后发表文章《伟大的全民抗战》和《中国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首次承认了国民党方面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29]。
1995年,时逢抗战胜利50周年,中共方面首次开始举办“纪念抗日战胜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大会”[30],时任中央领导人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当天晚上举行了一个有部分抗战老兵参加的大型晚会[15],此外还发行了一版纪念币[31]。在此之后于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举办的纪念大会亦大致延续了这一形式[32]。
自2015年起,庆祝大会形式改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大型军民庆祝活动[33],除了没有群众游行环节以外,其规格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的阅兵相当。2025年6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确定于2025年9月3日举行阅兵式,初步奠定了抗战胜利日阅兵与国庆阅兵十年一阅的类似惯例[34][35]。
Remove ads
抗战胜利纪念日在中国大陆虽属于法定节日,但一般情况下并不放假,这一点自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颁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后就一直未曾改变。为此曾有让抗战胜利纪念日成为全国法定节假日的倡议存在[36],但截至2025年8月29日,除了极少数特殊情况另有规定之外(如抗战胜利70周年[37][38]),大多数时候即便逢十庆祝也不一定放假[3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党派之一的九三学社曾在1945年9月3日这一天建党:当时的重庆存在一个由众多国共之外的民主人士组织的“民主科学座谈会”,他们在国府宣布举国欢庆的当天举行了扩大座谈会,座谈会当日即决定以9月3日这一天给组织命名,“九三学社”即由此得名[25],故而抗战胜利纪念日同时也是九三学社的建党纪念日[40]。
参见
- 胜利日
- 中国抗日战争
- 日本投降
-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日与公众假期
- 相关纪念活动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