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国学生周报

香港已停刊报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學生周報
Remove ads

中国学生周报》(英语:The Chinese Student Weekly,简称《周报》)是一份香港学生报刊,创刊于1952年7月25日,停刊于1974年7月20日,发行长达22年,总共1128期。[1] 《周报》由友联出版社编印,也是该社发行的首份刊物,编辑取向主要是针对海外的华侨学生,以中学生、大专生及青少年为对象读者,每周销量高峰期达3万多份。

事实速览 中国学生周报, 类别 ...

友联另有发行《祖国周刊》、《大学生活》和《儿童乐园》,并在南洋发行《蕉风》和《学生周报》,对50、60年代的香港和东南亚文艺发展有深远影响。

历史

1950年代,从中国南来香港的余德宽(笔名申青)、黄崖方天黄思骋等人在香港创办《周报》,由余德宽担任《周报》的第一任社长。[2] 开创时期的《周报》透过香港的特殊环境,建立中国海外学生的沟通平台,作为对抗左派的文宣阵地。

1954年12月,余德宽与方天两人离开香港,远走南洋发展《蕉风》和星马版的《学生周报》,先后由奚会暲古梅胡菊人陈特林悦恒等人继承《周报》社长的工作。[2]

1960年代,《周报》处于新、旧世代交替的时期,主要编辑都受过香港教育,热衷于世界思潮,更甚于爱国、民族主义。[2] 60年代末期,中国爆发文化大革命,香港在左派思潮的影响下出现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周报》限于经济和办报宗旨的问题,无法迎合时代的需求,加上市面上出现各种类型的青年刊物,进一步影响《周报》的销量,终于在1974年7月20日停刊。[2]

2003年,《周报》由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系统推出网上版,是香港文学资料库的其中一项期刊电子化计划。[1]

Remove ads

内容

开创时期的《周报》带有右派政治色彩,试图为海外华侨青年指出“正确”的方向,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编辑方针的改革,开始注入世界文艺的思潮,政治色彩日趋淡化。[2][3] 《周报》开放所有版面供读者投稿,不少后来的香港文人、影评人均曾在《周报》投过稿。

另见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