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国的最后警告
俄国谚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国的最后警告(俄语:Последнее китайское предупреждение,罗马化:Posledneye kitayskoye preduprezhdeniye),或者第n次中国警告[1][2][3](俄语:-е китайское предупреждение)、中国警告[4][5],是苏联流行语、中苏交恶时期的苏联政治笑话、俄罗斯民谚[6],意指不会采取任何行动的口头警告[7]。
于冷战期间的1949-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的军用飞机在台湾海峡及南中国海的空域对峙。中华人民共和国指控美军共有497次侵犯中国大陆领空之行为[8]。中国人民解放军则对此发动军事反击,表示于1949-1969年间共击落“侵犯领空”的美军及中华民国国军飞机95架、击伤200架[9]。
这一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对美国频繁发出的“严重警告”也因而受到国际关注。部分来源认为,苏联人民于是把之视为不具威胁的口头警告。“中国的最后警告”成为当时的苏联流行语,至今仍然存在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如俄罗斯[6]、爱沙尼亚[10][11]的谚语和笑话中。
Remove ads
谚语由来及历史背景
我提出第四百五十五次严重警告
【新华社九日电】 五月五日五时三十九分至六时零四分,美国军用飞机一架,侵入我广东省海南岛东南地区领空。六日十一时六分至十一时五十五分美国军用飞机一架,侵入我广东省西沙群岛地区领空。对于美国军用飞机的这种军事挑衅,我外交部发言人奉命提出第四百五十五次严重警告。
“
”
《人民日报》1968年5月12日[12]
1950年代,美国和中华民国军事实力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政府“关闭”台湾海峡,掌握整个中国东南地区及华南地区的制空权,并进出中国大陆进行轰炸、扫射、侦察等任务。根据新华社公布的数据,仅1954年初至1958年6月期间,国军对中国大陆东南沿海要地和军事设施轰炸、扫射达400多次,侦察飞机达3100架次[13]:14。1958年初,解放军空军、海军航空兵进驻福建。当年,双方空军展开空战。虽然中国大陆方面有观点认为于1958年,解放军取得东南地区的制空权[14],但双方空战持续至1960年代[a]。同时,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间[15],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处于敌对状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张的领海上空侦察飞行[16]。美国军机军舰在二十年间经常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划定之领空及领海,不断在台湾海峡及南中国海侦察飞行及航行,特别是在台湾海峡及南中国海并不少见,次数超过了数百次[17]。解放军海军在1974年突破中华民国在台湾海峡的军事封锁,1976年突破第一岛链,但解放军空军在1980年代以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则仍然被限缩于中国大陆之上[15]。
1971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布第497次严重警告,抗议美空军侵犯海南西沙群岛领空[8]。根据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的记载,这是《人民日报》最后一次采取计数方式刊发警告[18]。1972年2月,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发表《上海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进入“中美蜜月期”,两军空中敌对状态相应结束[19]。
Remove ads
1967年8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第18师第52大队在广西击落美国海军A-6型舰载攻击机2架。左图为飞机残骸,中图为阵亡的美军飞行员Jimmy L. Buckley,右图为被俘的美军飞行员罗伯特·J·弗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于1958年9月7日释出了第一份警告[来源请求](在此期间发生了第二次台海危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表示记录了美国对其划定之领空的所有侵犯,并进行定期抗议。对于每次此类被认定的领空侵犯行为(包含美国军机进入中华民国政府实际控制的金门、马祖、东引岛上空时[20]),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均以外交部发言人名义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刊发“严重警告”,所有这些警告都有序号。[来源请求]
![]() | 此章节需要扩充:冷战期间苏联新闻报导原文(可能为俄语) (2022年8月3日) |
1950年代韩战后,苏联媒体时常转发新华社对美军在台湾海峡及南中国海侵入领空及领海的《我提出第...次严重警告》公告[21]。苏联第一次转发的新闻文字和日期难以考证[来源请求],但苏联人在新闻听到上百次“来自中国的警告”,渐渐视之为不具实效的警告[6]。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档案记载,1949年9月5日至1969年底,针对美军及国军方面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主张的领空范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海军航空兵及地方高射炮部队对于进入中国大陆划定之领空的美军及中华民国空军,共监控共3370批次、6078架次,击伤飞机200余架、击落95架[9]。
谚语用例
乌克兰媒体《我们的工作》(Наше Дело)的专栏文章在2008年批评乌克兰不向俄罗斯支付天然气费用时称“俄气公司一味纵容乌克兰,我不知如何解释,看起来就像毛泽东时代中国对美帝国主义的第151次警告”[2]。
乌克兰媒体《内幕》(Инсайдер)报导2021年乌克兰教育部命令两家大学合并引发的争议,“学生在抗议前,被校方发出中国警告——院长说如学生想拿到毕业证,就别去抗议了[5]。”[可疑]
白俄罗斯媒体《白俄宪报》评论2018年“白俄罗斯国家银行大概会出手拯救破产边沿的建筑和工业企业吧。然后国家又会发出第29次中国警告‘这次拯救是最后一次了’。”[3]白俄经济学者瓦季姆·约苏布(Вадим Иосуб)在Current Time的采访中指“欧盟对白俄的经济制裁只是一次中国警告[4] 。”
Remove ads
2015年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鲁斯兰·格林贝格被《生意人报》记者问及“俄中有没有可能军事同盟”时称“你知道我们和中国的区别吗?中国被冒犯时会抑制情绪。还记得‘第533次中国警告’的笑话吧?这就是他们的心态。...我认为俄罗斯和中国不可能形成军事同盟,我们非常不同[1]。”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期间,原效忠乌克兰的俄占区官员阿列克谢·谢利瓦诺夫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下令收复乌克兰全境的命令比拟为一个又一个的最后中国警告[22]。
2022年南西·裴洛西访问台湾无视了北京的警告,《今日俄罗斯》主编玛格丽塔·西蒙尼扬在8月2日认为俄语字典在冷战时收入的新词“中国的最后警告”的释义至今仍然通用[23]。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