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新羚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新羚属(学名:Miotragocerus)是一类已灭绝的偶蹄类哺乳动物,属于牛科。它们生存于中新世(瓦里西期(Vallesian)——托尔顿期,约1200万至800万年前)的欧洲和小亚细亚。
Remove ads
描述
中新羚属与现生的半水生羚羊(如林羚属和水羚属)非常相似,它们的身体后部非常高,而肩部区域较低矮,四肢细长,脚趾完全分开。中新羚属的肩高约 1 米,体重约 80 公斤,大致与黇鹿相当,其在牛科动物中属于中等体型。一些物种的口吻相对较短(如高德利中新羚),而其他物种的口吻较长(潘诺尼亚中新羚)。角相对坚固且拉长,向后螺旋并侧面压平。和与之相关的Tragoportax属不同的是,中新羚属的角有一个尖锐的龙骨突,但后外侧的龙骨突几乎没有几乎没有。中新羚属的牙齿牙冠相对较低,并带有牙骨质。
分类
1928年,欧内斯特·斯特罗默(Ernest Stromer)根据在德国发现的化石遗骸首次描述了中新羚属,模式种是慕尼黑中新羚,但另外两个物种更为人所知:瓦里西期的潘诺尼亚中新羚,由于在欧洲许多地方(匈牙利、奥地利、德国、西班牙、摩尔多瓦、土耳其、格鲁吉亚、乌克兰)发现了大量化石遗骸而为人所知;而生存年代更接近现代的高德里中新羚(托尔顿期),其化石已在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法国、西班牙、乌克兰和伊朗等地发现。高德里中新羚已被划分为一个单独的派克米羚亚属,有时还被归为Tragoportax属。
潘诺尼亚中新羚有很发达的颞嵴,而高德里中新羚羊则没有。这两个物种之间的另一个显著差异是角的形状和长度,更古老的潘诺尼亚中新羚的角更长、更细。
一般认为中新羚属和类似属(如Tragoportax属、南方蓝牛羚属(Austroportax)、原羊角羚牛属(Protragocerus)和基普西基羚属(Kipsigicerus))是蓝牛羚族中与现在的蓝牛羚类似的牛科动物。然而,由于它们的外观与现生蓝牛羚的形态不同,它们被归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即Tragocerini族。
下级分类:
- †Miotragocerus cyrenaicus
- †慕尼黑中新羚 Miotragocerus monacensis (模式种)
- †潘诺尼亚中新羚 Miotragocerus pannoniae
- †派克米羚亚属 M. (Pikermicerus)
- †高德里中新羚 Miotragocerus (Pikermicerus) gaudryi


Remove ads
古生物地理学
中新羚属先于Tragoportax属出现,具有较少的衍生性状(牙齿形态、角大小和两性异形、体型);这些形态特征表明,中新羚属更适合生存于树木繁茂的地区,社会性程度也低于Tragoportax属。正因为如此,中新羚属不仅可以在巴尔干-伊朗一带扩散,还可以在西欧最密集的植被栖息地扩散,而在这些地区,Tragoportax属更为罕见。中新羚属更适合吃树叶[1][2],而Tragoportax属更经常吃硬质草本植物。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