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洲慈福宫
位於台灣台南市學甲區的一間寺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洲慈福宫是位于台湾台南市学甲区的一间宫庙,主祀李府千岁、文衡帝君、吴府千岁[1]。为传统学甲十三庄中洲庄头中东头角聚落的角头庙宇,因也是47角头中的成员之一,故也是学甲慈济宫上白礁与刈香两活动的基本参与庙宇,在慈济宫代表选举中属西部郊区。[2]
行政区早期因位于中洲庄头东边,且为邱姓先祖所开垦,故又称为东头邱或东头角。台湾光复后设为东和村,1958年学甲升格为镇后改为东和里,1982年又被并入光华里。然自2006 年2月1日实施行政区调整光华里与头港里合并成为同一个里,故目前慈福宫位于光华里境内。[3][4]
沿革
明末清初,邱姓移民随郑成功渡海至台,于中洲地区定居,李府千岁与文衡帝君的金身亦随之而来,并由里民轮流供奉。如果遇到祭典需供信众参拜时,则需搭建临时的棚架与神坛。1935年,在当地耆老邱朝和、邱庆盆、邱变、邱德元、邱元享等人倡议下,首度由众人集资立庙。但后来担心神像被日人焚毁,又改回民宅内奉祀。战后方经由当地住民邱三财、邱章、邱朝成、邱文桃等人奔走下,于1945年重新建庙,名为“慈福宫”。由于是邱家先祖引入,俗称“姓邱庙”[1]。
1954年,慈福宫成立高跷阵,于庙会、绕境时表演融合了打拳、特技的踩高跷节目如《八仙过海》、《三藏取经》、《关公保二嫂》等[5]。其中《关公保二嫂》饰演马伕者有劈腿后再以单脚踩跷站立的桥段颇受欢迎,台湾南部其他高跷阵也多引入此一剧目[6]。
重建后的慈福宫香火鼎盛,1966年11月因年久失修故,在居民倡议下成立重建委员会,由邱矮、邱齐教担任正副主委主持翻修,1968年3月完成。次年元月,又在前殿后方新建“慈安寺”。前殿除原有的李府千岁及文衡帝君外,增加主祀吴府千岁;后殿则主祀观音佛祖、文殊菩萨,配祀福德正神、注生娘娘。每年农历4月26日李府千岁圣诞有固定祭典[1]。
Remove ads
图集
-
中洲慈福宫-罗汉山-1
-
中洲慈福宫-罗汉山-2
-
中洲慈福宫沿革纪念碑
-
中洲慈福宫-神龛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