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立国监察委员会
朝鮮戰爭停戰協定所設立的檢查機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立国监察委员会(英语:Neutral Nations Supervisory Commission, NNSC;朝鲜语:중립국 감독위원회/中立國 監督委員會)是依1953年7月27日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所设立的中立国军事代表团及监察机关。该委员会与联合国军事停战委员会是两个监督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即朝鲜)以及大韩民国(即韩国)间关系的主要机构。

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以监督及调查等方式确保朝韩两国确实遵守停战协定第13条(c)项及第13条(d)项的规定(相关条文详见后述),并对委员会提出履行报告。[1]
根据停战协定的规定,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的组织应该含有4名高级官员:其中两名应由联合国军提名的中立国任命;另外两名则应由朝鲜人民军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共同提名的中立国指派。这里所指称的“中立国”系指任何没有参与朝鲜半岛武力冲突的国家。联合国军提名瑞士及瑞典担任监察委员会成员,而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则选择捷克斯洛伐克及波兰。
中立国监察委员会旗下有一个由20个中立国家所组成的“中立国视察小组”,其中10国的代表团永久驻扎于朝韩两国的港口,另外10国的代表团则是机动的。停战协定中并未规定中立国视察小组的作业规范。瑞士及瑞典两国的代表团规模较小,并十分仰赖地主国予以人力、交通工具以及通讯设备等支援,以将调查报告回报予监察委员会。捷克及波兰的代表团就相对大得多,并能自行供给诸如大型无线电卡车、通译员及媒体器材等设备。[2]
Remove ads
历史
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于1953年8月1日举行。[2]
1954年时,韩国方面曾对监察委员会的调查表示不满;另外,联合国军、瑞士以及瑞典亦皆曾质疑委员会的运作平衡性。同年7月31日,韩国国军警告委员会若不撤出韩国,便会采取行动。示威者随后企图闯进位于仁川市的委员会营地,但被美军卫兵所阻拦。[2][3]在经过委员会的内部讨论,并获得军事停战委员会的同意后,视察小组人数被减少至约先前的一半。[4]
1955年3月,韩国国会无异议地通过了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的视察小组应该逐出韩国领土的表决案。[2]1955年5月,美国认为应将其调查及监督行动已严重干扰联合国军一事告知委员会,并同时告知联合国军已提议使“停战协定第13条(d)项失其效力”。[2] 1955年8月,时任韩国总统的李承晚依据国会的表决案,要求监察委员会离开韩国;后来1200名铁路工人及300名朝鲜战争老兵试图闯入位于月尾岛(월미도)的委员会营区,但被数百名使用催泪瓦斯的美军部队所驱离。对委员会视察小组的示威活动持续延烧至该年的9月及10月。[2]
1956年5月31日,由于美国认为朝鲜人民军方面正在重整武装并企图避开视察小组的检查,联合国军因而要求委员会的永久驻扎视察小组撤离韩国港口。虽然军事停战委员会严正反对这项决定,但视察小组依然于1956年6月9日撤出。紧接著,驻扎于朝鲜港口的视察小组亦于数日后撤离。由于缺少视察小组的支援,因此自此刻开始,监察委员会的功能被限缩至仅能记录双方所提供的资讯;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人数也被缩减。[4]
在1957年6月21日的军事停战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美国告知朝鲜代表联合国军已不再受停战协定第13条(d)项的拘束;该条系为防止参战国家将新式武器带入朝鲜半岛而设,而确保该条款的履行则是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之一。[5][6]1958年1月,美国将载有核子弹头的MGR-1战术飞弹以及M65 280毫米核子火炮部署至韩国[7],一年后又再部署了射程能远达中国及苏联的MGM-1飞弹。[8][9]
Remove ads


在中立国视察小组撤离后,朝鲜方面便认为中立国监察委员会仅是一个有名无实的机构。[10]1970年,一份美国军备控制与裁军署(Arms Control and Disarmament Agency)的报告中称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的存在目的即是“为了监督朝韩两国对停战协定第13条(c)项及第13条(d)项等规定的履行;而该规定既已失其效力,委员会本身亦已无存续的理由”。[4]
中立国监察委员会内的历史学家如此形容这样的情况:
自1956年6月开始到1996年为止,监察委员会虽然已失去对双方的控制,但其依然持续将参战国的军事人员人数报告汇整予军事停战委员会。委员会中波兰、捷克、瑞典及瑞士的代表团人数皆在逐渐减少:1956年6月9日已减少至每国14名成员,1960年代减少至每国9名成员,1978年时更减至每国仅6名成员。
瑞典及瑞士委员及其工作人员的营区位于朝鲜非军事区的南端,并与共同警备区毗邻。波兰及捷克的原本位于军事停战线以北的营区目前已被朝鲜人民军收回,并用于其他用途。
在东欧巨变后,捷克斯洛伐克及波兰相继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随后于1993年的天鹅绒分离中,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为捷克共和国以及斯洛伐克共和国。这一连串的事件使朝鲜认为中立国监察委员已失去其公正性及中立性,并进一步宣称该委员会已不存在。[10]朝鲜于1993年驱逐了捷克委员。随后于1995年,波兰委员亦被驱逐。[11][12]
自1995年起,朝鲜便不再承认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的存在。[12]瑞典及瑞士委员则持续将韩国军队人数的报告送交朝鲜,而朝鲜方面则悉数予以忽略。[13]即便无法继续监看朝鲜军队的动态,波兰委员仍持续出席监察委员会的会议。[14]

从2008年开始,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的任务已从先前的监督及调查,转变为维系双边关系,并保持联络管道的畅通。5名瑞士代表及5名瑞典代表驻扎于韩国板门店附近,以负责执行监察委员会的业务。现今,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向朝鲜展示其存在的事实,并宣示停火协定仍然有效。波兰委员团偶尔会出席板门店会议,但目前其立场已向韩国倾斜。缓和政策的倡议以及维护共同警备区内的安全亦是现今委员会活动架构下的一环。[16]
瑞典委员团曾表示其目前的任务是维持委员会的实效性。其亦提及委员会目前仅与联合国军尚有联系,而与朝鲜的联系则早已中断。[17]
委员会持续监看韩国国军的规模,也会关注美韩年度大型联合军事演习的动向。每当有朝鲜人民进入韩国,委员会便会询问他们是希望被遣返回朝鲜,亦或是留在韩国。有的时候,中立国监察委员会也会参与军事停战委员会的调查作业,例如于天安舰沉没事件中,中立国监察委员会便曾参与调查韩国的活动。[13]
波兰方面则持续派遣代表出席每年两次的委员会会议。委员会方面认为波兰委员的持续出席,使四分之三的原始委员国皆仍在会议内,而有助于维持委员会的公正性以及合法性。[18]
由于自1995年来朝方长期不收取会议报告,中立国监察委员曾经通过开启会议室中通向朝鲜领土一端的门并挥舞会议报告的方式引起注意。这一举动因2014年被朝方宣称为“挑衅行为”而随之中止。[18]
中立监察委员会的年度开支约为400万美元。[13]委员会营区内设施的维护及修缮是由美国陆军公共工程局(US Army Directorate of Public Works, DPW)负责的。
Remove ads
历史上的中立国成员
1953年8月1日,第一批总人数为96人的瑞士委员团抵达韩国[19][20];这个数字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迅速成长为150人,以协助委员团执行监看及调查等作业。[13]在调查团撤出朝鲜半岛后,委员团人数遽降至14人。在后来的数十年内,委员团的人数持续下降,并最终于1995年减至现今的5人。目前瑞士委员团的团长主要自瑞士国防部或外交部中挑选,通常一届任期为三至五年。另外,委员团内还有4名后备军官负责为期一至两年的协助工作。[19]
捷克斯洛伐克的大型委员团于1953年8月经由空中运输或是铁路交通的方式抵达板门店,总人数共计300人。在委员会成立的最初四年内,捷克斯洛伐克方面约有500至600人参与会议。第一批捷克斯洛伐克委员团的故事被收录于《以中立国监察委员会捷克斯洛伐克委员团的视角看停战协定后的朝鲜半岛》(The Korean Peninsula after the Armistice as Seen by Czechoslovak Delegates to the Neutral Nations Supervisory Commission)一书中[21]。该书中包含了250张由捷克委员团于1953年至1956年间拍摄的历史照片,另外还有四份由Seungju Hong、Jaroslav Olša,jr.、Gabriel Jonsson以及Alex Švamberkwhich等四人所撰写关于委员会早期历史的文献。这些照片当时被韩国及捷克媒体公开刊登于如韩国时报等报纸上。[22]
捷克斯洛伐克后来的委员团规模逐渐缩小。捷克斯洛伐克和平分离后,捷克及斯洛伐克两国皆同意由捷克共和国继续行使前捷克斯洛伐克于委员会中的职权。然而于1993年4月时,捷克委员团遭朝鲜自板门店的营区中强制驱离。该事件之后,捷克便未再指派任何委员参加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的会议。
2013年是朝鲜停战协定签署的60周年,捷克驻韩大使馆为此举办了一连串的活动以纪念捷克斯洛伐克在中立国监察委员会中的贡献。[23]
Remove ads
朝鲜停战协定中的相关规定
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监督朝韩双方确实履行朝鲜停战协定第13条(c)项及第13条(d)项(中文版中称为寅项及卯项)的规定;该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参战国进一步自朝鲜半岛境外增援兵力(第13条(c)项/寅项),同时防堵外国势力于朝鲜半岛上部署新式武器装备,但容许双方以“一件换一件”的方式替换已损坏或不堪使用的装备(第13条(d)项/卯项)。停战协定规定,其中、朝、英文文本均为正式文本,具同等效力。协定中文本如下:
十三、为保证军事停战的稳定,以利双方高一级的政治会议的进行来达到和平解决,敌对双方司令官:
寅、停止自朝鲜境外进入增援的军事人员;但在下述规定范围内的部队与人员的轮换,担任临时任务的人员的到达朝鲜,以及在朝鲜境外作短期休假或担任临时任务后的人员的返回朝鲜则予准许。“轮换”的定义为部队或人员由开始在朝鲜服役的其他部队或人员所替换。轮换人员仅得经由本停战协定第四十三款所开列的口岸进入与撤离朝鲜。轮换须在一人换一人的基础上进行,但任何一方在任何一个月份内不得在轮换政策下自朝鲜境外进入三万五千名以上的军事人员。如一方军事人员的进入将造成该方自本停战协定生效之日以来所进入朝鲜的军事人员总数超过该方自同日以来离开朝鲜的军事人员的累积总数时,则该方的任何军事人员即不得进入朝鲜。关于军事人员的到达与离开朝鲜须每日向军事停战委员会及中立国监察委员会提出报告;此项报告须包括入境与离境的地点及每一地点入境与离境人员的数目。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经由其中立国视察小组须在本停战协定第四十三款所开列的口岸对上述批准的部队与人员的轮换进行监督与视察。
卯、停止自朝鲜境外进入增援的作战飞机、装甲车辆、武器与弹药;但停战期间毁坏耗损的作战飞机、装甲车辆、武器与弹药得在同样性能同样类型的一件换一件的基础上进行替换。此等作战飞机、装甲车辆、武器与弹药仅得经由本停战协定第四十三款所开列的口岸进入朝鲜。为确证为替换目的而输入朝鲜的作战飞机、装甲车辆、武器与弹药有其需要,关于此等物件的每批输入须向军事停战委员会及中立国监察委员会提出报告;此项报告中须说明被替换的物件的处置情况。撤出朝鲜的将被替换的物件仅得经由本停战协定第四十三款所开列的口岸撤出。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经由其中立国视察小组须在本停战协定第四十三款所开列的口岸对上述批准的作战飞机、装甲车辆、武器与弹药的替换进行监督与视察。
Remove ads
流行文化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