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
第11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08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于2008年1月25日举行,选出11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
提名权和投票权
2017年香港人口6,960,000,其中1,234人(0.02%)是有提名权和投票权的“选举会议成员”。[1]提名期获10票提名者即可交予“主席团”审查资格。
“选举会议成员”资格为[2]:
- 2002年港区人大代表选举的选举会议成员
- 第十届港区全国政协委员
- 香港选举委员会的中国公民,但本人不愿参加的除外
- 香港特首曾荫权
共1,234人。[3]
参选资格审查权
“选举会议主席团”有参选资格审查权。在2008年1月3日的全体选举会议上,成员通过了捆绑式的“15人主席团名单”(不是逐人逐人选出),该名单有988人支持、5人反对、27人弃权(选举会议成员1,234人,出席1,034人)。[4]15人主席团为:丁午寿、李祖泽、李嘉诚、杨孙西、余国春、郑张永珍、徐展堂、黄英豪、梁振英、董建华(前特首)、曾荫权(现任特首)、曾宪梓、廖长城、谭耀宗、潘宗光。[5]
本届取消2002年港区人大代表选举的“预选”制,改为由15人“选举会议主席团”审查资格。由于第一次尝试新制,中联办为免过多人参选令结果不可控,而尽量劝退“不获中央祝福”的人不要参选,以免分薄票源。原先估计90人有意参选,提名期仅63人取参选表格,最终只有50人交表,比上一届的78名参选人为少。这50人日后全数通过“主席团”审查。本届有4名温和泛民主派参选,均通过审查,惟最终均没当选。[6][7]
结果
50名候选人竞争36席(36/50= 72%)。投票于2008年1月25日上午9时假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投票采用全票方式,每张选票必须选择了36名候选人,才算是有效选票。[8]这次选举以电子点票形式进行点票。候选人须取得超过半数的投票选委的选票,并且成为得票最多的首36位候选人,才可顺利当选。
在1,234名选举会议成员中,1,169人参与这次选举的投票过程,其中1138张为有效选票。最高票数的36人,如获取超过总票数一半的支持度即可当选,而7个较低票数的候选人则列入补充委员之列。
当选人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期开始(2008年3月)起正式就任,取代以往的第十届香港地区代表。
排序 | 成员 | 得票 | 排序 | 成员 | 得票 |
1 | 范徐丽泰 | 1,118 | 19 | 温嘉旋 | 1,028 |
2 | 史美伦 | 1,108 | 20 | 罗范椒芬 | 1,027 |
3 | 马逢国 | 1,092 | 21 | 廖长江 | 1,022 |
4 | 谭惠珠 | 1,088 | 22 | 刘柔芬 | 1,003 |
5 | 霍震寰 | 1,087 | 23 | 袁 武 | 1,233 |
6 | 王如登 | 1,079 | 24 | 刘佩琼 | 987 |
7 | 吴清辉 | 1,073 | 25 | 刘健仪 | 965 |
8 | 王英伟 | 1,069 | 26 | 黄玉山 | 959 |
9 | 陈智思 | 1,062 | 27 | 罗叔清 | 953 |
10 | 郑耀棠 | 1,062 | 28 | 卢瑞安 | 920 |
11 | 杨耀忠 | 1,061 | 29 | 曹宏威 | 918 |
12 | 李宗德 | 1,060 | 30 | 高宝龄 | 889 |
13 | 费 斐 | 1,051 | 31 | 蔡素玉 | 876 |
14 | 梁秉中 | 1,049 | 32 | 田北辰 | 867 |
15 | 吴亮星 | 1,047 | 33 | 黄国健 | 867 |
16 | 叶国谦 | 1,037 | 34 | 何锺泰 | 832 |
17 | 王敏刚 | 1,036 | 35 | 马豪辉 | 827 |
18 | 林顺潮 | 1,028 | 36 | 雷添良 | 821 |
排序依照选票多少而定,排首位的是获得最多票的候选人,如此类推。
Remove ads
补充委员是在此次选举未当选的候选人中,得票数不少于选票总数三分之一的候选人才拥有资格进入此席位,若正任委员因故出缺,将由补充委员中得票最高的接任,如此类推。
排序 | 成员 | 得票 | 排序 | 成员 | 得票 |
1 | 洪克协 | 818 | 3 | 朱幼麟 | 801 |
2 | 黄宜弘 | 815 | 4 | 梁富华 | 761 |
排序依照选票多少而定,排首位的是获得最多票的候选人,如此类推。
排序 | 成员 | 得票 | 排序 | 成员 | 得票 |
1 | 冯检基 | 266 | 6 | 张秀仪 | 160 |
2 | 庄陈有 | 232 | 7 | 陈财喜 | 153 |
3 | 陈普芬 | 223 | 8 | 孙 龙 | 138 |
4 | 麦海华 | 178 | 9 | 林国雄 | 134 |
5 | 涂谨申 | 170 | 10 | 萧思江 | 129 |
排序依照选票多少而定,排首位的是获得最多票的候选人,如此类推。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