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间选民定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间选民定理(英语:Median voter theorem)是邓肯·布莱克英语Duncan Black在1948年提出的一个与选择排序投票有关的模型。[1]它指出,如果选民和候选人的政治光谱可以用一维坐标来表示,选民再根据候选人与自己的政治立场接近程度进行排序投票,并且投票规则为孔多塞投票法,那么立场最接近中间选民的候选人将会当选。

该定理与公共选择经济学和统计政治学有关。帕塔·达斯古普塔和埃里克·马斯金认为,这项定理证明了孔多塞投票法的合理性。[2]普罗特多数决定原则平衡定理则将中间选民模型推广到二维空间。

早在1929年,哈罗德·霍特林就提出了一个不太相关的断言。[3]但是这个断言不是一个严格的定理,更恰当的说法是中间选民理论中间选民模型。哈罗德·霍特林认为,在代议制民主的制度下,所有政客的政治观点将会趋同于中间选民。[4]

理论的陈述和证明

假设有奇数个(大于2)候选人,他们的政治立场分布在政治光谱上。假设每个投票人按照接近程度对候选人进行排序,这样与投票人最接近的候选人获得他们的第一优先选择,紧随其后的候选人获得他们的第二优先选择,依此类推。这样一来,就存在一个中间选民,获胜者将会是与之政治立场最接近的候选人。

证明:假设马琳为中间选民。与她政治观点最接近的候选人将获得她的第一名排序。假设这名候选人名叫查尔斯,政治立场在光谱上位于马琳的左边。那么,玛琳和她左边的所有选民(大多数选民)喜欢查尔斯的程度会超过喜欢查尔斯右边的候选人的程度,反之亦然。∎

应用

注释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