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乙胺嗪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乙胺嗪 (英语:Diethylcarbamazine,简称DEC)是一种用于治疗丝虫病(包括淋巴丝虫病、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罗阿丝虫病)的药物。[1]它也可为高危险群作预防感染罗阿丝虫病之用。[1]虽然此药物已用于治疗蟠尾丝虫症(即河盲症),但属于阿维菌素家族的伊维菌素才是首选药物。[2]此药物透过口服方式给药。[3]
使用后常见的副作用有搔痒、脸部肿胀、头痛和疲倦感。[3]其他副作用有视力丧失和头晕。较少见的副作用有腹痛、食欲降低、腹泻、心搏停止和姿位性低血压等。[4]虽说个体于怀孕期间使用,似乎对胎儿属于安全,[5][6]但世界卫生组织(WHO)及一般药业提供的说明均建议在可能情况下,等到分娩之后再行使用。[2]个体在进行母乳哺育期间,为防止对婴儿产生可能的影响,也建议避免使用。[4][7]
乙胺嗪于1947年[9]由印度裔美国籍生物化学家Yellapragada Subbarow发现,[10][11]已被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之中。[12]乙胺嗪并未在美国上市,但可从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取得。[1]
Remove ads
医疗用途
乙胺嗪适用于治疗某些丝虫病(包括由班克罗夫丝虫、马来丝虫或帝汶丝虫感染引起的淋巴丝虫病)、罗阿丝虫病和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3]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用此药物为微丝蚴感染者治疗,并在流行地区用于控制丝虫病的传播。[14]
在印度和中国曾有在疫病流行区域,于食用盐中添加乙胺嗪(DEC强化盐)供居民摄取以对抗淋巴丝虫病。中国以前是淋巴丝虫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数亿人生活在地方性流行区。中国各省份采用不同的综合干预措施,其中超过1.94亿人曾使用加药盐,加药盐在某些省份甚至是最主要的干预措施。迄1994年,中国所有省份均达到基本消除淋巴丝虫病的标准,根据该国专家的意见,加药盐发挥有关键作用。[15]
禁忌症
对于乙胺嗪有适用禁忌的个体有:[16]
- 已被证实对该药物过敏的个体。
- 孕妇 (推迟治疗,待分娩后进行)。
- 婴儿。
- 老年人。
- 身体衰弱者 (通常被排除在集体治疗计画之外)。
- 心脏病患者。
- 肾功能受损患者。
对于可能患有蟠尾丝虫症的患者,由于有造成马佐替氏反应的风险(反应通常在治疗后7天内发生,症状可能有发烧、荨麻疹、淋巴结肿大、心跳过速和低血压等,有致命可能性),也禁用乙胺嗪。[17]
与其他药物交互作用
目前尚无此类报告。[16]
作用机制
药效学
乙胺嗪是一种驱虫药,但与其他抗寄生虫化合物不同。它是一种合成有机化合物,对多种寄生虫具有高度针对性,且不含任何有毒金属元素。[19]药物在人体内的生物半衰期约为8小时。[19]
乙胺嗪在体内分布广泛,主要以以下两种方式排出体外:[7]
- 绝大部分以原形随尿液排出。
- 少部分以N-氧化物代谢物的形式随尿液排出。
社会与文化
品牌名称包括有Hetrazan、Carbilazine、Caricide、Cypip、Ethodryl、Notézine、Spatonin、Filaribits、Banocide Forte和Eofil。[20]
兽医用途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