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九九式山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九九式山炮(日语:九九式十糎山砲,日军内简称山地十榴)为日本帝国陆军在1939年制式化的山炮
Remove ads
概要
九四式山炮在1930年代中期逐步进入师级单位取代旧武器,但是75公厘标准的弹药破坏力有限[3],日军仍希望下一代火炮统一进入100公厘以上标准,九九式山炮便是在这个背景下研发的武器;目前日本官方介绍说法,本型炮设计由从中国战场掳获的法国士乃德105mm炮研制;这个说法有其漏洞,中国战场超过75公厘以上之野战重炮极为稀有,在1937年开战初编列在由军委会直属之独立炮兵团级单位,而当前编装资料均表示在1930年代后的南京国民政府转向自瑞典与德国采购野战重炮,国民政府或是各路军阀在1937年以前并无采购任何法制105公厘榴弹炮/山炮,等于说日本当时在中国战场掳获一款不存在的武器,并以不存在的装备研发出新武器,显见该说词存有矛盾。
由1939年拍摄的九九式山炮外观,它具有可卸式单脚大架,该特征与日本入侵西伯利亚时从俄罗斯掳获的斯柯达1916年型100公厘山炮雷同,但火炮制退复进机构型与陈济棠在1936年5月采购的士乃德1923年型75公厘山炮(士乃德重山炮,原型为施耐德1919年式75毫米山炮)类似;日本掳获的武器仍是以75山炮为主,还原当时状况,日军应是掳获新型法制山炮,并搭配斯柯达山炮架构,混合1920年代末引进的造炮技术重新设计出一款105公厘山炮。
九九式山炮炮身采用单肉自紧炮身制程,该技术在九十式野炮采购时引进日本,可让炮管在轻盈的重量下承受相等膛压、效率更好的油压式制退复进机、全炮可拆解为10个分解件,最重的分别为制退机(128公斤)及炮管(119.8公斤)、使用炮弹与九一式榴弹炮共通;一般运输使用2匹马拖曳、分解运输则使用10匹马驼载。虽然九九式的一般射程只能到5,500公尺限制其使用弹性[3],日军教范也提示其可用距离只能在6,000公尺内,但相较九一式全重达1,500公斤,重量近乎折半的九九式能提供同等火力投射能力,射程缺点相对被容许。
九九式山炮在1940年起量产,实际停产时间不明,但至1944年后已未列入生产补充项目内,但在日本战败前仍持续生产相关补充用零附件,主要配发给战争后期编成的独立山炮团(独立山炮兵联队);每个山炮团编装为24门九四式山炮、12门九九式山炮,一般步兵师所辖炮兵单位仅极少部分曾出现配发九九式山炮纪录。且日军败战前成立的独立山炮团不超过20个,故作为专属编装的九九式生产数量极为稀少。
在二战结束后,中华民国国军自台湾接收过一批九九式山炮,配发给国民革命军整编第140旅(前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军第107旅,旅长谢懋权);这批火炮在1946年巨金鱼战役随著整编140旅在晋冀鲁豫野战军遭歼灭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缴获,目前最完整的残存品也是由中国搜藏。
Remove ads
现存品
- 日本防卫省东京市之谷本部(室外展示)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理工大学(室内搜藏)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